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大题.

国际经济学大题.

国际经济学大题【第三章 李嘉图模型】概念1: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 玫瑰的机会成本如果用计算机来表示的话,就是用生产一定数量玫瑰的资源所能生产的计算机的数量。

概念2: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商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以上分析:如果每个国家能够出口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那么两国都能够从贸易中获益。

那是什么决定了比较优势呢?单一要素经济在单一要素模型中,产品的供给是由相对价格与机会成本共同决定的。

单一要素模型中不存在利润,因此每小时工资率等于一个工人在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

奶酪部门的每小时工资率为,而葡萄酒部门的每小时工资率为。

上述关系显示,如果奶酪的相对价格超过了它的机会成本,即则本国将专门生产奶酪。

(或 )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本国不得不为自己生产这两种产品,则。

国际贸易发生之后什么因素决定相对价格?【第四章资源、比较优势和收入分配】在现实世界中,各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不同只能部分解释贸易的产生,贸易还反映了各国之间资源的差异。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The Heckscher-Ohlin theory:强调资源差异是贸易的唯一源泉。

显示比较优势是受到以下因素影响:要素禀赋( factor abundance ) (与国家有关)要素禀赋——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如果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K,劳动数量为L,则其相对要素禀赋为K/L。

要素密度(factor intensity )(与商品有关)要素密度——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如果X产品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的投入比例是Kx/Lx,大于Y产品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y/Ly ,则成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要素密度在一个只生产两种产品的和只有两种生产要素的经济体中,粮食生产是土地密集型,这是由于在任何给定的工资-地租比率下,粮食的土地-劳动比率比棉布高。

TF/LF > TC/ LC一、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在生产要素供给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某一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名义报酬和以这两种产品衡量的实际报酬增加,而另一种要素的名义报酬和以两种产品衡量的实际报酬下降。

反之亦然。

对于本国来说,棉布相对价格的上升,意味着资源(劳动和土地)会由粮食生产部门转向棉布生产部门。

但是粮食生产部门是土地密集生产型,会释放出较少的劳动和较多的土地。

因而在生产要素重新配置过程中,对于劳动新的需求超过了其新的供给,在要素市场上,名义工资上升,名义地租下降。

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调整,劳动变得相对昂贵,土地变得相对便宜,每个部门的厂商都会调整其生产要素的使用比例,尽量使用便宜的土地替代昂贵的劳动。

因而,每个部门的土地-劳动比率都要高于工资上升之前的土地-劳动比率。

棉布相对与粮食价格PC/PF的增加将导致:工人收入相对于土地所有者收入的增长,w/r。

棉布和粮食生产中的土地-劳动比率T/L增加, 并增加了用两种商品衡量的边际劳动产出。

通过提高以两种商品衡量的实际工资和降低以两种商品计算的实际租金,实际上提高了工人的购买力,降低土地所有者的购买力。

以棉布和粮食价格衡量的实际工资:以棉布和粮食价格衡量的实际地租:二、资源与产出如何决定资源的配置?在棉布的相对价格和土地与劳动供给给定的情况下,可以讨论经济中的每种资源如何分配给每种产品的生产。

土地供给的增加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偏于粮食生产的方向扩张。

资源供给的变动对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效应是理解资源差异如何导致国际贸易的关键。

一个国家生产本国相对充裕资源密集型的产品比较有效。

第二节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一、相对价格和贸易模式要素禀赋本国和外国相比是劳动相对充裕的国家,外国则是土地相对充裕的国家:L/T > L*/ T*如果美国拥有8000万工人和2亿英亩的土地,而英国拥有2000万工人和2000万英亩的土地,那么英国是劳动充裕的国家。

在本例中,本国的稀缺资源是土地,而外国是劳动。

当本国和外国发生贸易时,他们的相对价格会趋同,本国棉布的相对价格会上升,而外国棉布的相对价格会下降。

在本国,棉布相对价格的上升导致棉布产量的增加和相对消费量的下降,本国成为棉布的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

相反的,外国棉布相对价格的下降导致其成为棉布的进口国和粮食的出口国。

【第八章贸易的政策工具】*本章重点(关税、出口补贴、进口配额)*第一节关税的基本分析关税指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根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赋。

根据关税的课征种类划分,主要的关税有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

进口税是一国进口商品时,由海关对本国进口商所进口的商品征收的税。

进口附加税指一国海关对本国进口商进口商品时除征收一般关税外,根据某种目的加征的一种关税。

过境税指一国对外国货物通过其关境和领土时所征收的关税。

出口税是一国海关在本国商品出口时,为保证本国市场供应或其他特殊目的而征收的一种税。

除此之外,现代政府还选择通过非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国产业,如进口配额( Import quotas,对进口量的限制)和出口限制( Export restraints,对出口量的限制)。

一、供给、需求以及单一行业内贸易二、关税的影响三、衡量保护程度在贸易政策的分析中,了解其确实所提供的保护非常重要。

一般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关税征收后价格比自由贸易提高多少个百分点来衡量贸易政策的保护程度。

但是,关税对于不同生产阶段的某一产品可能会有及其不同的影响。

有效保护率Effective rate of protection我们必须考虑关税对商品的最终价格和其对生产中投入成本的影响。

有效保护指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受保护的情况,所以保护的程度必须以国内生产的增加值的提高来衡量。

有效保护率: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

第二节关税的成本和收益关税可以提高一种商品在进口国的价格,降低该商品在出口国的价格。

价格变化的结果是:进口国的消费者损失,出口国消费者受益进口国的生产者收益,出口国生产者损失政府通过征收关税获得收入但是要衡量关税的成本和收益,还是要借助于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一、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在一次购买中他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它可以通过市场的需求曲线来推导。

从形状上看,它等于需求曲线以下价格以上的那块面积。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指在一次交易中生产者的实际所得和它意愿售价之间的差额。

它可以通过市场供给曲线推导。

从图形上看,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以上价格水平以下的那块面积。

二、衡量成本和收益第三节贸易政策的其他工具一、出口补贴出口补贴指政府对国内出口产品的公司和个人的支付。

当政府提供出口补贴是,出口商会尽量出口产品直到国内价格与国外价格的差额正好等于补贴额为止。

出口补贴也分为从量补贴和从价补贴。

出口补贴提高了出口国本国商品的价格,降低了这些产品在进口国的价格。

并且出口补贴使出口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欧洲农业政策(CPA)是用来保证欧洲农产品价格的一项措施。

当农产品价格低于支持价格水平时,由欧盟来收购农产品以保证农民能卖出高价。

支持价格定得不仅高于自由贸以下的世界价格,而且高于没有进口时欧洲内部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为了防止这一政策吸引大规模的农产品进口,欧洲最初仍通过关税来消除农产品价格与世界价格之间的差额。

但是自70年代以来,欧盟制定的支持价格已经高到使欧洲这个原本在自由贸易时进口大部分农产品的地方产出了过剩的农产品。

其结果是到1985年底,欧洲各国已经储存了78万吨牛肉,120万吨黄油和1200万吨的小麦。

为了避免无限制的储备增长,欧盟转而采用出口补贴的政策来消除生产过剩。

二、进口配额进口配额指的是对可能进口的商品实行直接的进口限制。

这种限制通常以向一些个人和公司颁发进口许可证来得到实现。

有些国家会将某些外国商品在国内的销售权直接给予出口国的政府。

进口配额会抬高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

当进口被限制时,立即出现的结果就是在初始价位上,国内需求超过国内供给和进口之和,于是价格不断上升直到市场达到均衡时为止。

进口配额和关税之间的差别在于政府没有了收入。

当采用进口配额时,先前采用关税时政府获取的那部分收益被持进口许可证的个人和公司瓜分。

许可证持有者能够从外国购买进口品并在国内以高价出售,他们获得的利润就是配额租金。

【第十四章货币、利率与汇率】影响货币需求的三个因素:1、预期收益利率衡量了持有货币,而非支付市场利率的非货币资产机会成本。

利率上升使持有货币的成本上升并引起货币需求下降。

2、风险持有货币存在风险。

未预期到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会降低用消费品衡量的货币价值。

风险的变化不一定会造成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减少。

任何持有货币的风险变动会使持有债券的风险也产生同样的变动。

3、流动性持有货币的主要好处在于它的流动性。

家庭和企业持有的货币,是能够支付日常购买的便利手段。

家庭和企业的平均交易价值量的上升,会使货币需求增加。

三、货币总需求1、货币总需求经济中所有家庭和企业对货币总的需求。

决定货币总需求的三个主要因素:利率:利率上升,降低货币需求。

价格水平:价格上升,提高货币需求。

实际国民收入:实际国民收入增加,提高货币需求。

货币总需求可以表示为: Md = P × L(R,Y)其中:P 是价格水平,Y 是实际GNP,L(R,Y) 是实际货币总需求关系式(14-1) 也可以表示为:Md/P = L(R,Y)三、均衡利率: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相互作用1、货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s=Md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可以以实际货币需求来表示:Ms/P = L(R,Y)2、利率和货币供给当价格水平和产出一定时,实际货币供给的增加(下降)使利率下降(上升)。

当价格水平一定时,货币供给增加对利率的影响如图 14-4所示。

3、产出与利率当价格水平和货币供给一定时,实际产出的增加(减少)使利率上升(下降)。

图 14-5 说明,当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一定时,产出水平增加对利率的影响。

三、短期货币供给与汇率短期分析:价格水平与实际产出不变长期分析:价格水平完全调整并且各生产要素均被充分利用1、把货币、利率和汇率联系起来美国的货币市场决定美元的利率,美元利率则影响维持利率平价的汇率。

图14-6 强调美国货币市场(下面部分)与外汇市场(上面部分)的联系。

2、美国货币供给与美元/欧元汇率当美联储改变美元货币供给时,美元/欧元汇率将如何变化?一国货币供给的增加(减少)使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贬值(升值)欧洲货币供给与美元/欧元汇率欧洲货币供给的增加导致欧元的贬值(也就是说,美元的升值,或美元/欧元汇率的下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