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
故事教学要把握好方向,这个方向有两个参考标准:
第一个标准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课标》对故事教学的要求。

语言技能一级对故事教学要求:听做,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小故事并作出适当的反应;读写,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语言技能二级对故事教学的要求:听,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说,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进行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读,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玩演视听,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话剧;我们来提取里面关键的动词,就会知道故事教学的目标是听懂、读懂、朗读、表演描述或者讲述所学的故事。

听懂就是无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

读懂就是淡化了知识目标,强调技能目标:也就是学生用什么方法读懂了,就是学习策略,让学生在读中获取阅读策略。

朗读就是语气、语调、情感体验。

我们要关注吴老师设计的六年级第18课中的语气语调和情感的体验。

她没有让学生去听录音跟读模仿语气语调,而是通过了品读体会感情的方法。

对于这个故事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自己有感情的读来体会这三个拟人化的风筝的心理活动。

表演描述或讲述:让学生能够声情并茂来把自己学到的内容表达出来,达到情感的内化和升华。

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安排不同的任务。

基础不好的就在表演的时候说一句话,请老师们关注吴老师的课在最后的表演的环节是怎么做的。

基础好的学生老师可以去掉一些提示词汇或者句子,让他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故事。

老师给学生一个推力,有一个梯度,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目标去达成。

第二个标准是本节故事课要达成目标:也就是老师要让学生表演故事、续编故事、复述故事、还是针对某个部分的续写。

这样的展示环节决定了你的故事教学设计的方向。

五年级Lesson18 Little Zeke Sends an Email刘立伟老师决定让学生能够复述故事。

六年级Lesson18Three Kites in the Sky吴凤慧老师决定让学生表演故事。

两位老师的这种展示方式就决定了她们的板书呈现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板书必须得是词图共建支撑,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复述或者表演的时候有所支撑,降低Post reading 环节的难度。

所以我们老师准备故事课的时候,在备课的前一定要先决定故事最后的post reading是一个什么样的表现形式,还要知道自己的板书怎么去呈现,然后再去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

这是王娇老师分享的。

我这里借鉴了王娇老师总结出来的故事教学的武功心法。

故事目标明确,理解表演复述,
开门见山导入,课型特点突出,故事泛读细读,不同情景呈现,图片预测验证,修正提炼重点,扫清知识障碍,听说读演运用,问题层层递进,理解目标达成,寻读略读细读,培养阅读策略,默读朗读结合,读的方式合理,理清故事脉络,确定表演方式,词图共建支撑,表演目标达成。

结合这个心法我们来一起学习故事课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的撰写过程中,一定心中有目标。

故事教学设计的撰写分为三大板块:pre-reading , while reading, post reading我结合刘立伟老师和吴凤慧老师的教学设计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怎么设计故事课的三大板块。

我们先来看在这三大板块中我们要做什么?pre-reading: 激发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动机,激活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引出故事话题,为进一步阅读扫清障碍。

while reading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培养阅读习惯。

帮助学生借助图片读懂故事。

注意在每一个阅读活动前,明确给出阅读任务。

如了解故事大意、捕捉具体信息、记录文章要点或具体信息、回答事实性问题、将事件排序、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等。

post reading三、四年级做简单的角色表演。

五、六年级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或讲述故事。

鼓励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相联系改编故事。

接着我们结合两位老师的设计来具体学习在三大板块中,她们是怎么做的。

(一)pre-reading: 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激活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引出话题;为进一步阅读解决理解上的语言障碍。

利用图片激活预测。

在引出话题的时候,要做到开门见山。

没有拖沓,这是因为故事课型特点决定的,为后面的表演复述留足够的时间。

还要注意一点就是:故事课是不可以提前预习的。

可以留一些与故事课相关的任务。

请你关注吴凤慧老师是怎么开门见山引出话题
的,为阅读解决理解上的语言障碍的。

刘立伟老师是怎么激活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的,如何利用图片激活预测的。

(二)While reading: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检查学生借助图片读懂故事的程度,怎么检查?就是读前给出明确的任务!我们老师得知道:在让学生读整篇故事或者几幅图的目的是什么?你是想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呢,还是想让学生捕捉具体信息,还是要将信息图表化,还是要让学生记录文章的要点或具体信息,还是让学生回答事实性问题,还是将事件排序,还是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呢?……请关注刘立伟老师和吴凤慧老师的课,她们给学生读前布置的任务是PPT上打钩的几个。

在While reading环节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学生学习这些阅读策略将来能够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那么阅读策略有哪些呢?有略读、寻读、预测、猜测词义。

我们结合两位老师的课来看一看都在什么环节体现了这些阅读策略。

1.略读(skimming)是一种快速浏览阅读方式,其目的是了解文章的大意。

请老师们关注六年级故事课中,吴凤慧老师在匹配三个风筝的名字的上面是怎么体现略读的。

2.寻读(scanning)是另一种快速阅读方式,其目的是从较长的文字资料中查寻特定的细节内容。

主题词,关键词请老师们关注六年级故事课中,吴凤慧老师在讲解中风筝的特征和他们后来在做什么的过程中是怎样运用寻读的。

刘立伟老师在五年级故事中是怎么运用寻读的。

略读、寻读相结合,引导学生发展阅读策略。

寻读找关键信息;略读:读图2~4,讲了什么,感觉像是语文上的分段,总结段落大意。

用表格记录文章要点或具体信息。

3. 预测(prediction)预测是阅读过程的重要一环。

阅读不是被动地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过程,而是不断地预测---验证与修正---进一步预测的循环过程。

请老师们关注五年级故事课中,刘立伟老师在讲解中是怎么样完成这个预测阅读策略地培养的。

4. 猜测生词意思(Guessing meanings of new words)请老师们关注:六年级故事中:tail/ wonderful/ look up at的处理;五年级故事中:everyone/no way/sentence的处理。

注意:见到生词要处理,理解意思,一带而过即可。

这些阅读策略都是在读的过程中完成的。

那么我们运用默读还是朗读呢?默读和朗读二者在读的方式、速度、目的和技巧运用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前面提到的阅读的心理模式和阅读策略,指的都是默读。

朗读一般是为了传递信息,而默读则主要为了获取信息。

朗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运用语音、语调、语气和停顿的等技巧;默读却需要读者掌握熟练的浏览技巧,在迅速的目睹中抓住主要线索,追踪具体细节,进行正确推理、判断、归纳、概括和总结,从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王蔷,1999)。

注意:学生能够朗读故事和语篇:不是齐读,而是一起读。

所以吴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和情感进行了示范读,和学生个别体验朗读,而没有跟录音读是因为录音中的人物情感体验不是很明显。

(三)post reading情感主线:T: 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老师最后故事课必问的,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寓意。

设计故事教学的四点注意事项:①一切跟着目标走;②每一个环节要深挖;③情感和学习策略决定课堂的“血与肉”,能够让一个课堂活起来;④课本来源于生活,我们的要与生活结合去设计教学。

教材是生活的压缩,课堂是生活的释放。

最后分享一下王娇老师对比的故事教学与长篇语篇阅读的共同点和区别。

共同点:读,让学生在读中运用学习策略获得技能目标,长篇阅读:知识目标:语音、词汇、语法;接触----感知------发现-------教师总结归纳。

这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策略)故事教学:没有语音词汇语法;有语气语调;词汇是扫清障碍一带而过,往下进行,为表演留时间。

理解表演复述,这个目标达成就可以了。

淡化了知识目标,强调技能目标。

预测、寻读、略读、图片猜测,提炼梗概。

(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体会故事的寓意和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今天我和大家就学习到这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