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文化选修课

日本文化选修课

日本文化选修课论文任课老师:陈橹日本近代崛起的根源姓名:秦海翔学号:060104147日期:2008-12-10我并不是一个愤青,但是坦白的说我个人以前并不是非常喜欢日本这个名族,但是我知道师夷长技以制夷,每个民族都有其优缺点,而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其长处,从其缺点出发来找寻问题,用于解决自身问题。

这就是我选日本文化这门选修课的初衷,当然在老师的教导下我对日本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此非常感谢老师的教诲。

由于这个选课的初衷,因此我选择日本近代崛起这个课题,因为我知道现在的日本是非常强大。

日本民族的起源,一般认为是欧亚大陆人类迁徙之日本并滞留而形成。

对于日本民族的起源,一度存在两种观点:南方说和北方说。

南方说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来自中国长江以南;相反,北方说认为中国北方才是日本人的祖先的来源地。

而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科学家们现在基本赞同日本祖先来自贝加尔湖畔外蒙古境内。

日本民族中绝大多数属于大和民族,大约有1亿多人;其他少数民族中,琉球人主要居住在冲绳地区,而阿依努族则是北海道原住民。

(一)我认为日本会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学习能力,总而言之源了圆(仙台,日本东北大学教授)曾今说过“日本是中国的卫星文明”首先为文字的产生,日本文字就是从汉字演化而来;儒家的资本主义,公元285年,王仁将《论语》带入了日本。

而公元1665年,明朝的朱舜水(1600-1682)由于明朝灭亡而亡命日本,在日本讲学,传播儒家思想。

当时恰逢日本江户时代(或称德川时代,1603-1867),当时的统治者决定利用儒家思想巩固统治,因此鼓励儒家思想的传播,并且修《大日本史》,开日本记史之先河,同时也培养了大批学者;佛教影响深远,早在唐代时,鉴真和尚东渡的事迹就流传甚广。

日本奈良(NARA)现存的唐昭提寺就是为了专门纪念鉴真和尚尔建。

鉴真在日本大力弘扬佛学思想,是日本律宗的开山祖师。

他不仅传授佛学,还传授百科知识,特别是医药知识。

更为有趣的是,鉴真还是日本豆腐之祖。

几乎同一时代的日本和尚荣西,也前往唐朝学习禅宗知识,回国后成为日本禅宗的开山祖师。

值得一提的是,他从唐朝带回了茶种,荣西为此还专门著有《吃茶养生记》,饮茶之风由寺院传开,荣西也成为了日本茶道之祖。

除了茶道,日本在许多方面都讲求一个“道”字。

在日本,“道”带有技艺的含义。

其他有名的道学包括花道、书道、柔道、棋道等等;留学之风日盛,唐朝时有大量日本人纷纷到中国留学,带回了许多当时世界上的先进知识,也将唐朝的风俗带到了日本。

现在日本的鲤鱼节(五月初五)就带有中国古代的一些特有的风俗,在节日当天,每家每户要在门前升起花花绿绿的鲤鱼旗,迎风招展,十分有趣。

日本人传统的服饰——和服,更是与唐装非常相似,无论从款式还是花式上,都可以说是对唐装的继承与发展。

然而它学习的不仅仅只是中国,各个时期日本都从外国学习到不少东西,甚至就可以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战后它像美国学习就是明证。

关键日本这个民族日本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舶来品,因此也难免会有冲突。

比如神道教与佛教之间,还有传统文化与西洋文化之间,都多多少少存在矛盾。

而日本的厉害就在于它把这些矛盾在日本的不断发展中一一得到化解。

日本人的能力是强大的,因为它让孩子不依赖于父母,凡能自己做的事物不要求别人等等,这只是我最近看到一些日剧中父母不管孩子,让孩子去独立,自然孩子的能力也就不断增长。

因此我认为民族能力的培养是其崛起的一个原因。

(二)我个人认为日本崛起的根源在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说:“战后日本物质资本存量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国家财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还大量存在。

” 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

正如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说中所说的:"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

"明治维新是日本走向近代化的起点,明治政府大力推行资本主义的新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其危机主要体现在:一是日本存在着猛烈而持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它有力地冲击着幕府的统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

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激烈。

旧的统治阶级——武士等级,不仅在其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日益贫困化的广大下级武士对上层的不满情绪也发展到“恨主如仇”的严重程度,一部分武士甚至向资产阶级转化,这就使幕府陷入极端孤立的地位。

此外,强藩的离心倾向也越来越大。

1864、1865年幕府两次发兵征讨长州藩,标志着幕府与强藩的矛盾也已公开化。

而日本封建制度因其僵化的土地所有制和封闭式的社会结构,不但无法调节这些矛盾,本身也陷于瓦解。

在日本明治维新时,幕府的势力已经十分脆弱,陷于极端孤立的境地。

维新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抬出天皇为旗帜,与反幕府的强藩相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广大农民和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反幕武装,因此组成了强大的维新阵营,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权。

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如奉还版籍、废藩置县、改革封建身份、废除封建俸禄、地税改革、教育改革、殖产兴业、修改不平等条约,最后制定宪法、召开国会,使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为自己的祖国贡献。

(三)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处在于追求至善、精益求精,便是那种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

无论做什么,皆力求最好,心无旁骛,精益求精。

此种精神之背后是异常谦逊的学习态度,永远不懈吸取他人长处之开放胸怀。

盛田昭夫说:"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飞跃进步,奥妙就在于企业经营者始终认为日本在一切领域中都落后于他人,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

他们情愿以欧美各国的学生自居,坚持交学费,学习经营手法,吸引新技术。

""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

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

" 有更多的人才,有更好的素养,不遗余力的精益求精,相信其强大起来也不为过。

结论: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

(四)民族信仰对本人民的影响。

神道教既是日本的皇家宗教,又是日本民间的宗教,具有别的宗教难以比拟的普及性。

与世界上别的宗教均不同,神道教的设立和发展始终具有三个特点:其一,神道教的崇拜对象主要是日本天皇的祖先,即太阳女神及其家族;其二,天皇是神道教的教主或者叫头号祭司,天皇垄断了最高层次的献祭权;其三,神道教主要是宣扬日本本土崇拜,是日本人创立的为日本国体服务的政治性宗教。

如果说大和魂的精神基础是神道教,那么,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日本人就是神道。

日本学者深见东州指出:日本常被描绘成“融合古老和现代为一体的迷人国度”。

实际上这种融合正是日本闻名遐迩的基本因素和力量的主要源泉。

日本天皇延续的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纯正的皇室血统。

我们的制造业拥有最新锐、最先进的电子和制造技术。

虽然这些事实众所周知,但其真正含义却依然没有被完全理解。

“我已经说过,上千年来日本文化遗产被毫无变更地保留了下来。

然而,日本文化的许多方面也发生了变化。

到底什么没变呢?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的遗产的核心是什么?我首先简单地回答:神道。

”深见东州指出,“日本”的含义就是神道——“在日本,所有东西都是经过被神道精神接触、审视;再被接受、拒绝或修改。

”所以,神道教把日本人不由分说地捆绑在一起,以共同的祖先和共同的出处作为纽带,使日本人无法摆脱这样的精神罗网。

而且历届日本政府在加强中央集权和国民动员时,都会祭起神道教这个法宝。

自明治维新之后,靖国神社成为了日本军部的神道教场所,也是日本军威武功的象征。

近年来,靖国神社再度引发日本政要的参拜热潮,其要祈求的对象和祭祀的目的,不是很清楚吗?日本武士道杂糅了神道教、中国儒学、禅学和道家的若干理论,又注入了日本土著民族的野蛮杀戮意识,完全失去了儒学、佛学和道教中原有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内容,变成了一门指导杀人的“行为艺术”。

日本武士以“杀人”为职业,有“刀不虚出”的规矩。

对日本文化及其风俗习惯有深刻研究的克里瑞博士总结说:要想了解日本人的心理和行为,必须评估其几个世纪以来军事统治的影响,日本经济、政治、社会和教育结构的发展,都反映出这种影响。

延续了几百年的武士统治通过武士阶层升到了崇高的政治和道德地位,将武士阶层的价值观变成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所有的日本传统都在昭和时代编成了法典,只有武士道例外。

武士道法规由某些途径编入家规族规的情况是有的,但从来没有由政府统一或定稿。

克里瑞博士认为,这是由于武士道当中含有各种诡计和伎俩,还有日本人一向主张的“先发制人”的占先手法,这些兵法诡道被日本人视为看家法宝,岂肯轻易示人?日本书店里充斥着各种权谋哲学的书籍,教导人如何行诈术。

尤其是日本“战国时代”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人的传记文学更是长销长旺。

织田信长被日本人称为枭雄,其人以残忍好杀出名。

丰臣秀吉绰号猴子,其人以装腔作势、善于伪装出名。

德川家康心计很深,老谋深算,被称为狐狸。

这三个人的明争暗斗被称为日文版的“三国演义”,一直被日本人津津乐道。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政坛上阴鸷凶狠,他自称最崇拜的人就是织田信长,每天晚上都要读他的传记。

以上是我在这学期学习日本文化所得,总而言之对于日本近代的崛起我其实也可以用四个词来代表:能力、方式、精神、信仰。

扩展为以上四段只是一些皮毛,希望在下一学期我仍能选到日本文化的选修课。

能学到更多关于日本的知识,为以后的自己找准目标。

秦海翔0601041472008-12-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