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代谢规律概要

植物代谢规律概要


位时间内,单位面积通过蒸腾作用而散失的
◇ 光照:光诱导气孔开放(一些植物除外),不同 波长的光对气孔运动有着不同的影响,蓝光和红 光最有效(与光合作用相似)。
光促进光合作用,促进苹果酸的形成,促进 K+和Cl-吸收等
◇ CO2:叶片内部低的CO2分压可使气孔张开,高 的CO2则使气孔关闭。温度和光照很可能是通过影 响叶内CO2浓度而间接影响气孔开关的。 ◇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气孔开度一般随温度的 升高而增大。在25℃以上时气孔开度最大,3035℃时开度会减小。低温下开度减小或关闭。 ◇ 叶片含水量:白天剧烈蒸腾时失水过多,气孔关 闭。雨天叶片含水过多,表面细胞体积膨大,挤压 保卫细胞,使气孔关闭。叶片水势降低时气孔开度 减小或关闭。
活动,但抗性却明显增强,能度过不良的逆境条件; (2)自由水主要参与植物体内的各种代谢反应。其 含量多少还影响代谢强度,含量越高,代谢越旺盛; (3)自由水/束缚水的比值可作为衡量植物代谢强 弱和抗性的生理指标之一。
植物体内水分的生理生态作用
(1)水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含水量一般达70%-90%); (2)水分是代谢过程的反应物和产物(光合、呼吸等); (3)细胞分裂及生长都需要水分; (4)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及生化反应的溶剂; (5)水分能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维持细胞紧张度); (6)调节植物体温及其大气湿度、温度等(蒸腾失水)。
◇ 风:大风可能加快蒸腾作用,使保卫细胞失水
过多而促进气孔关闭。微风有利于气孔开放和蒸

◇ 植物激素:细胞分裂素促进气孔开放,而ABA 促进气孔关闭。干旱时根产生的ABA向上运输到 地上部,促进保卫细胞膜上K+外流通道开启,向 外运送的K+量增加,使保卫细胞水势增大而失水,
从而促进气孔关闭
4.3 蒸腾作用的表示方法 1.蒸腾速率:又称蒸腾强度,指植物在单
根压:植物根部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 力。伤流和吐水可证明根压的存在
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 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主要动力。
根系吸水的影响因素
(1) 植物自身因素
a 根系发达程度 b 根系活力强弱 c 根系细胞水势
(2)
土壤条件
a 可用水分多少 b 通气状况
c 温度
d 土壤溶液浓度
1.1 植物的含水量 1.2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自由水 :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束缚水 :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束缚不易流动的水分。
植物体内水分状态与代谢的关系
(1)束缚水一般不参与植物的代谢反应。植物某些 细胞和器官主要含束缚水时,则代谢活动非常微弱,如
越冬植物的休眠和干燥种子,仅以极弱的代谢维持生命
学习要点之二
2 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
2.1扩散:指分子的随机热运动所造成的物质从浓度高的
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水分子可以扩散方式通过膜
脂双分子层进入细胞内。 2.2集流: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 移动。水分从土壤溶液进入植物及其在木质部的运输就 存在集流现象。 2.3渗透性吸水:借助渗透作用,即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 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进行吸水(最主要方 式)。
• 水孔蛋白:是一类具有选择性地、高效转运水分的膜通道蛋白。
根部吸水的途径
几个相关的概念
质外体:是一个开放性的连续自由空间,包括细 胞壁、胞间隙及导管等。 共质体:是通过胞间连丝把无数原生质体联系起 来形成的一个连续的整体。
胞间连丝:是贯穿胞壁的管状结构物内的连丝微
管,其两端与内质网相连接。
根系吸水的动力
多个细胞,
植物器官之间, 地上比根部低。 上部叶比下部叶低 在同一叶子中距离主脉 越远则越低; 在根部则内部低于外部。
学习要点之三
3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3.1 根系吸水的途径
质外体途径:水分经胞壁和细胞间隙移动,不越膜,移动快
共质体途径:水分依次从一个细胞经过胞间连丝进入另一细胞 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经两次膜。 有研究表明,水分在细胞膜内的移动又有两种方式:一是单个 水分子直接越膜,二是经过一种膜通道蛋白——水孔蛋白进行。
水分总是由水势高的部位向水势低的部位运
转,故水势可用于判断水分迁移的方向。如:
1.相邻细胞的水分转移:水分由水势高的细胞沿水 势梯度流向水势低的细胞。 2.植物体内的水分转移:植株地上部分的水势低于
根系,故根系水分可向地上部分运转。
3.土壤-植物体-大气连续体系的水分转移:水势从 高到低的顺序是:土壤-根系-叶片-大气,水分也按此顺 序迁移。
植物代谢规律
学习任务:
水分代谢
植物及植物生理精品课程课题组
植物的水分代谢
教学目标
知道:水分在植物体内存在的状况及其主要生理 生态作用; 植物细胞和根系对水分吸收的主要规律;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与影响因子; 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特点及机理; 应用:作物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学习要点之一
1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渗透势( ):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
用负值表示。亦称溶质势(s)。
压力势( p):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加的水势值。
一般为正值。 初始质壁分离时,p为0,剧烈蒸腾时,p会呈负值。
衬质势( m):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
起的水势降低值,以负4 植物的蒸腾作用
4.1 蒸腾作用的概念 蒸腾作用:水分以气态方式从植物体的 表面散失的过程。 4.2 蒸腾作用的部位与方式 枝、果 ——皮孔蒸腾 叶片——角质层蒸腾、气孔蒸腾(主要方式)
关于气孔运动及其影响因素
植物气孔的开放与关闭
◆ 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
影响光合作用、叶子水分状况的因素等均可 影响气孔运动。 ◇ 内生昼夜节律:随一天的昼夜交替而开闭。
细胞的渗透性吸水 1. 溶液的水势
A) 红墨水扩散现象
自由能 化学势
B) 水势的概念
水势(w)
-----某一系统中水的化学势与处于相同温度和压力的纯水的化学势之差,
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它是水分转移本领大小的指标。
2. 典型植物细胞的水势
对于一个典型的植物细胞,其水势由3部分组成,即:
水势=渗透势+衬质势+压力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