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法施工图.
(3)梁上部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规则
在梁上部既有通长钢筋又有架立筋时,用“+”号相联标柱, 例如,当梁配置四肢箍时, 用 2φ 22+ ( 2φ 12 )表示,其中 2φ 22为通长筋,(2φ 12)为架立钢筋。
并将通长筋写在“+”号前面,架立筋写在“+”号后面并加括号。
若梁上部仅有架立筋无通长钢筋,则全部写入括号内。当 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和下部纵向钢筋均为通长筋,且多数跨配筋 相同,此时可将标准写在梁的下侧,并用分号“;”隔开。如 3Φ 22 ; 4Φ 25 :表示梁上部为 3Φ 22 通长筋,梁下部为 4Φ 25
钢筋混凝土结构图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图示方法
重点掌握梁的平法表达方式。
四、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一)、平面注写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包括集中标柱与原位标注两部分。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
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 该项数值进行原位标柱,施工时原位标柱取值优先。
(2)梁下部纵向钢筋
当梁下部纵向钢筋多于一排时,用“/”号将各排纵向钢筋 自下而上分开。 例如梁下部注写为 6φ 25(2/4)表示梁下部 纵向钢筋为两排,上排为 2φ 25 ,下排为 4φ 25 ,全部钢筋伸 ,将梁支座处下部纵
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例如梁下部注写为 6φ 25 2(2)/4 表示梁下部为双排配筋,其中上排 2φ 25 不伸入支座,下排 4φ 25全部伸入支座。
间距和肢数时,也可用斜线“/”将其分隔开表示。 例如 13φ 8@150/200(4),表示梁的两端各有13个φ 8 箍筋,间距为 150 ;梁跨中箍的间距为 200 ,全部为 4 肢箍。 又如 13φ 8@150(4)/150(2),表示梁两端各有13个φ 8的4 肢箍,间距150;梁跨中为φ 8双肢箍箍筋间距为150。
说明: 双肢箍、四肢箍、六肢箍: 箍筋的肢数是看梁同一截面内在高度方向箍筋的 根数。 小截面梁因宽度较小,相应产生的梁内剪力较小, 采用单肢箍即可,类似于一个S钩。 像一般的单个封闭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两根钢 筋,属于双肢箍。 再如,截面宽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两个封闭箍并 相互错开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钢筋,属于四肢箍。 以此类推。
通长筋。
(4)梁侧钢筋的标注规则。
梁侧钢筋分为构造配筋和受扭纵筋。当梁的腹板高度 ≥ 450mm 时,就需要配置构造梁侧钢筋,构造钢筋用大写 字母 G 打头,接着标注梁两侧的总配筋量,且对称配置。 例如G4φ 12,表示在梁的每侧各配2φ 12构造钢筋。 受扭纵筋用 N 打头。例如 N6φ 18 ,表示梁的每侧配置 3φ 18的纵向受扭钢筋。 (5)梁顶高差的标注规则 梁顶高差是指梁顶与相应的结构层的高度差值,当梁 顶与相应的结构层标高一致时,则不标此项,若梁顶与结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规 格的纵筋相联表示,并将角部钢筋写在“+”号前面。 例如2φ 25+2φ 22 表示2φ 25放在角部,2φ 22放在梁 顶的中部。
当梁上部支座两边的纵向筋规格不同时,须在支
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上部支座两边纵筋相同时,可 仅在支座一边标注,另一边可省略标注。
(4)当在梁上集中标注的内容不适用于某跨时,则采
用原位标注的方法标注此跨内容,施工时原位标注优先采 用 (二)、梁的截面注写方式 梁的截面注写方式是在按层绘制的梁平面布置图上分 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择一根梁用剖面号引出配筋图, 并在剖面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的具体数值表示梁的施工
图。采用这种表达方式,适用于表达异形截面梁的尺寸与
配筋,或平面图上梁距较密的情况,如图13.2.13。
当梁上部和下部均为通长钢筋,而在集中标注时已经 注明,则不需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 (3)附加箍筋和吊筋的标注 当多数附加箍筋和吊筋相同时,可在梁平法施工图上 统一注明,否则直接画在平面图的主梁上,用引出线标注 总配筋数(附加箍筋的肢数注在括号内)见图 13.2.11 和
图12-8。
图13.2.11 附加箍筋和吊筋的标注
————————————
区间距(箍筋肢数)。
2Φ 25 —— 通长筋根数、直径。
G2φ 12
(-0.05)
—— 构造钢筋根数、直径。
—— 梁顶标高与结构层标高的差值, 负号表示低于结构层标高。
图4.1 集中注写的形式
(2)箍筋的标注规则 当箍筋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时,用斜线“/”分隔,
肢数写在括号内。当抗震结构中的框架梁采用不同的箍筋
构层存在高差时,者将高差值标入括号内。例如(0.05)表示梁顶低于结构层0.05m;若为(0.05)表示梁 顶高于结构层0.05m。 2、梁原位标注法 (1)梁支座上部纵筋 该部位标注包括梁上部的所有纵筋,即包括通长筋。 当梁上部纵筋不止一排时用斜线“ /” 将各排纵筋从上 自下分开 。如 6φ 25(4/2),表示梁支座的上一排钢筋 为4φ 25,下排钢筋为2φ 25。
1、集中标注 集中标注的形式如图4.1所示。 (1)梁截面标注规则。 当梁为等截面时,用b×h表示。当为加腋梁时用b×h Yc1×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图4.2◆)。当有 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不同时,用斜线分割根部与端部的高
度值,即b×h1/h2。
图4.2
加腋梁
KL-1(3)300×600 — 梁编号(跨数)截面宽×高。 φ 8@100/200(2) — 箍筋直径、加密区间距/非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