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名人广告【摘要】在国民经济快续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广告技巧也是花样百出,中国的名人广告从李默然“三九胃泰”的初步尝试,发展到今天一轰而上和盲目跟风.从马季笑咪咪地告诉你"好酒在张弓";刘德华深情并茂地告诉你"我的梦中情人,要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到谢庭锋的"柏丽丝洗发露"等等。
名人广告为什么倍受商家青睐?是因为名人广告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影响;可以借助名人的力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可以展示企业的能力;可以增加目标消费群对产品的信任感。
随着名人广告的袭卷而来,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对企业来说,消费者对名人广告的产品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开始下降,明星的酬金也逐日上涨,叫价有时甚至离谱,引起公众的反感和企业的难堪。
有些名人广告喧宾夺主,使消费者记住了名人,却想不起品牌.让企业赔了夫人又折兵。
还有些名人同时为几家企业的多种产品做广告,使得名人的名气越来越牛气冲天了,而品牌却是越来越模糊不清。
还有的企业花巨资请名人拍广告,要是名人一旦出现绯闻,逃税等问题,产品又将蒙亏受累。
明智的名人对选择自己的商家也要进行选择,否则一旦产品的质量或商家信誉出现问题,将会损坏自己的形象,败坏自己的名声。
面对名人广告带来的无限商机和重重陷阱,广告主与名人都该理智慎重的选择对方。
关键词: 名人广告;广告风险;广告误区;广告策略一、在采取名人广告前应合理掌握名人广告策略(一)名人广告效应引起广告受众注意。
美国广告大师提出:广告发挥作用的首要原则是广告要"为产品建立熟悉感".在当今信息时代,消费者被形形色色的信息所包围,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信息,人们总是首先对自己熟悉的人、事发生兴趣,并作出反应。
广告中如果选择消费者熟悉的名人做形象代言人,可以提高广告的可读性(或可看性、可听性)。
由于名人经常是人们交谈的话题,每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名人都拥有一大批崇拜者,名人广告往往带有新闻性的传奇色彩,容易激发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而消费者对名人的关注,则会提高其对广告的注意度。
(二)增强广告产品可信度名人广告主要是借助名人的知名度、影响力、形象魅力、人品信誉等,向受众推荐产品。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名人往往是万众瞩目的焦点,经常受到人们的注意和评价,选择声望高的名人来向受众推荐商品,可使受众对广告商品产生信任的态度,广告商品也因"借光"而身价倍增,因为人们相信名人们所肯定或追求享用的商品必定是值得信赖的,是值得追求仿效的。
如果名人与品牌形象内涵密切相关,或者广告受众十分崇拜该名人的生活方式,通过广告直接交流信息容易淡化商业色彩,缩短商品与受众的心理距离,使受众感到亲切可信,使广告商品产生难以抵御的魅力和影响力,从而提高广告效果。
例如,"健力宝"饮料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体育饮料的代名词,广东"健力宝"集团公司之所以能享誉国内外,这和"体操王子"李宁对"健力宝"饮料的推荐、赞许是分不开的,李宁显著的体操成就和人格魅力增强了广告产品的可信度。
(三)引发受众模仿效应心理学家认为,个人心理与群体心态是相关联的,个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价值追求往往受到相关群体的典型代表人物的影响和左右,而名人们由于他们的职业专长,往往被公认为某种产品的使用和消费权威,成为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年崇拜和仿效的对象,他们的追随者,将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消费行为,追随名人的生活方式,促使广告商品进入时尚流行,它反映了消费者渴望变化、崇拜名人,求新、特、美的心理需求.这种心理往往是由崇拜到信任,由信任到模仿,相信名人们所喜爱的东西一定是最好的,最时髦的,并自觉、不自觉地产生模仿心态,追求名人生活方式,而名人广告正是抓住了受众的这种心理。
因而由名人来进行劝服传播,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广告效应。
但同时不可否认,名人广告也存在着风险。
二、名人广告风险(一)名人形象与品牌形象不吻合,易稀释品牌个性名人的个性特质各不相同,有的沉静,有的活泼;有的青春,有的成熟;有的粗犷,有的柔弱;有的热情奔放,有的含蓄冷峻。
品牌因其属性、特征、造型和功能的差异而显得千姿百态。
不同的品牌在制作名人广告时需要选择与相匹配的个性特质,如果名人的形象并不符合品牌的个性,会造成品牌的稀释。
例如,喜之郎用洒脱、豪爽的那英做CiCi 果冻的代言人就是对以往的“青春、自然”品牌形象的一种否定,广告播出后,不但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感。
同样,赵薇出任佳能打印机的代言人,其快乐、活泼并有点叛逆的个性与高科技产品的品牌形象也不符合。
(二)目标顾客对名人的认知度低,名人效应难以实现各行各业都有名人,但名人的影响力往往也只是限于某个区域、某个群体,如医生之于患者,学者、作家之于莘莘学子,歌星之于歌迷,体育健将之于球迷一类,脱离这一领域,名人效应就会锐减甚至荡然无存,尤其是在人们生活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名人偶像的影响越来越呈多元化,对于体育毫不关心的人也许根本不知道姚明为何许人;对农业科技不感兴趣的人也许不知道袁隆平。
如果广告主选择的名人不为目标顾客认知,那么名人和普通人对目标顾客的影响力相同,花费在名人身上的高额代言费用就毫无价值。
(三)名人与广告主体角色错位,会让广告偏离方向名人广告中的主角毫无疑问应是所宣传的品牌而不是名人本身,名人广告最终留给消费者的应是联系到名人而产生的品牌形象,而不仅仅是名人的形象。
而在许多名人广告中,名人或浅笑低语,或轻歌曼舞,着实风光无限,而那本该唱主角的品牌,要么一闪而过,要么羞羞答答,半遮面孔,类似那倍受冷落的“灰姑娘”,消费者只记住了名人而忽视了品牌,这不仅会在广告投资上造成严重浪费,而且还会贻误商机。
(四)目标顾客对名人认可度低,难以说服目标受众名人的可信度是影响说服效果的重要因素。
目标顾客对名人认可度低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是所选择的名人在推荐产品方面缺乏专业性。
比如让笑星推荐药品、球星推荐洗衣粉、体操明星推荐白酒,就不具专业性。
2.是目标顾客认为名人在广告中的证言或承诺虚假,不相信名人真的会使用广告中的产品。
3.是名人对目标顾客缺乏吸引力。
如果企业选择了一个目标顾客不喜欢的名人做形象代言人,不但不能让目标顾客喜欢产品,反而会将对名人的厌恶转移到产品上来。
(五)名人不稳定因素多,会让代言品牌受到株连名人的不稳定因素很多:1.名人因偷税、吸毒、罢演、走穴、绯闻、斗殴等丑闻而损坏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毛宁的同性恋事件、红豆的“猥亵男童案”、谢霆锋"脚踏两条船"事件、赵薇的"日本军旗装事件"、伏明霞的"脏裤子事件"等等,都给其代言的品牌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2.名人的健康状况问题,也会使企业巨大的广告投入打水漂。
例如赛马高手摩加利为“人头马”所做的广告就因为他在赛马中受伤而不得不停播;在国内,高枫病逝、张国荣自杀、柯受良暴死、梅艳芳病逝等等,其代言的品牌都受到了影响。
3.名人角色的多变性也容易破坏已有的品牌形象。
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要求企业在广告宣传中,广告主题、风格、视觉形象要保持连续性和一贯性。
然而,名人尤其是影视名人因其职业需要往往不断变换角色,名人的形象常会改变,名人形象的改变会对品牌形象产生不良的影响。
(六)明星代言多个品牌,会模糊品牌形象当一个名人以前已做过多个品牌的代言人,如果再请他为本品牌做广告,广告受众很容易把一个品牌和另一个品牌张冠李戴。
在国内广告市场上,一人代言多种产品,或一种产品请多人代言相当普遍。
打开电视,稍加留心,你就会发现同一影视明星多次出现在不同品牌的广告中。
如:张曼玉代言的品牌有康佳、万基女人缘、玉兰油、周大福珠宝、樱雪沐浴露、新天葡萄酒等;周杰伦代言的品牌有动感地带、邦威、百事可乐、松下等;濮存昕代言的品牌有奇强、罗蒙、中脉蜂灵、盖中盖等。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名牌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占据着独有的竞争优势,因而如何去争创名牌、开发名牌、扩展名牌、保护名牌都被时下不少的工商企业列入了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时下一些企业由于对争创名牌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科学详尽的了解,致使企业在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和营销策略中都相继走入误区,如不及时引起高度重视,将极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名人广告的误区(一)“扬名”靠“名人”产品扬名靠什么?一靠质量,二靠价格,三靠服务,只要有了这三点,任何一个企业,要想使自己的产品扬名获利都是不难的。
但遗憾的是,眼下有一些企业却没能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功夫不是下在如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进服务态度等上面,而是采取左道旁门,寄“扬名”于“名人”,不惜重金请文化界、新闻界、体育界的明星推荐商品或证明商品的品质,认为这样一来自己的企业和产品便可驰名中外,一举成名。
然而,产品并非沾附点名人的“名气”就能扬名。
名人广告泛滥,一位名人同时做着多种产品广告,其可信度令人置疑,理性的消费者定会慎重对待。
(二)名牌是评选出来的有些企业乐此不疲地花钱参加社会上的各种名牌评选活动,误以为获得了某些机构颁发的“名牌”、“中国公认名牌”等称号后,就真的成为名牌了。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只有市场和消费者才是评判产品优劣的权威,没有严格的企业管理,没有高质量的产品,没有完善的服务等一系列硬功夫,单靠花钱评出来的“名牌”,消费者是不会认可的。
(三)名牌就是高档高价在一些人看来,只有档次高、价格高,名气才越大,才能称其为名牌。
因此,不少企业善于在追求商品价格和档次上做文章,动辄就是“帝皇风范”、“贵族气派”,甚至有的以名代实,恃名抬价。
但让人遗憾的是,这些煞费苦心弄出来的“珍品”、“极品”,不少都因价格太高令许多消费者闻而生畏、望而却步、敬而远之。
其实,名牌并不一定就是高档高价,价廉物美同样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同样能成为一个有实力的品牌。
须知我国的消费结构好似一座金字塔,广大中低收入的消费者是这座金字塔的塔基,如果众多品牌厂家置塔基于不顾,眼睛里只有塔尖,连基本的市场份额都保不住,更不用说创名牌与保名牌了。
(四)名牌可以享用终身由于科技进步促使产品开发提速,又由于消费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在迅速变化,名牌也会随时被淘汰出局。
一些企业一旦名牌到手就认为可以享用终身、万事大吉了,这显然是错误的。
名牌决非“终身制”。
名牌企业一定要居安思危,随时了解市场,在名牌产品处于上升时期,即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新款式、提高产品质量和品位,才能进一步扩大产品在市场上的覆盖面,真正做到名牌长“鸣”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