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交响乐
结构:快板——慢板——小步舞曲——快板
交响曲在贝多芬手下则被发挥到极至,在形式结构上,他 扩大并完善了交响乐的组织框 ,同时,以动力更强的谐 谑曲(多是 3 拍子的,节奏活泼,速度较快,常有突发的 强弱对比)取代了过于温和的传统小步舞曲,从而赋予交 响乐以更加丰富的有机性。 贝多芬完善和扩大了乐队编制。在他的交响曲当中,我 们发现他运用了海顿和莫扎特时期不曾运用的乐器。比如 说短笛、低音大管、长号和一些打击乐器如三角铁、大镲、 大鼓等等,更重要的是在他的第九交响曲中引用了人声。
走进交响乐
交响乐是什么?
【交响乐】:
又称为交响曲, 源于希腊语(symphony)[‘sɪmfənɪ] 。
交响乐一词,最初的用法比较混乱, 泛指的是一切多声部的音乐。其中包 括了声乐和器乐。
定义:
交响曲是一种具有奏鸣曲(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的曲式)
庞大的管弦乐队演奏的宏大套 曲形式的音乐作品。
结构:快板——慢板——谐谑曲——快板
海顿
海顿的父亲是一个马车制造匠,以修造马车为生, 母亲是个厨娘。尽管父母亲都是普通的劳动者,却都热 爱音乐,这使海顿从小有机会受到音乐的熏陶。他的家 境贫苦,为了学习,六岁就离开了父母到维也纳。海顿 有着超人的音乐才华,八岁那年,被选为当时施台芳教 会的儿童合唱团的团员。后来长大后,嗓子变声,被合 唱团赶了出来,从此他流落街头,尝尽了世间的艰难困 苦。幸运的是他被一位歌唱家发现,并得到了他的救助, 才勉强活了下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他一生最为艰苦的 时期。虽然生活困窘,但他热爱音乐的信念从未动摇, 他努力学习音乐,最终得到了匈牙利贵族保尔·艾斯特 哈齐的帮助,成为这位侯爵的宫廷乐师。此后,海顿生 活安定,直到晚年。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这一时期创 作的,由于他性格开朗,生活上又有了保障,在人格上 也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因此他的作品听起来总有一种宁 静、乐观的感觉,而不象贝多芬的音乐那样具有强烈的 斗争性。
体裁特点,由
形成与发展
形成:
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交响曲这个说法,当时的交响曲泛指
的是一切多声部的音乐。其中包括了声乐和器乐。
早期的交响曲由 17 世纪末意大利式歌剧序曲演变而来 ,序曲
“快板——慢板——快板”的结构形式为交响曲的套曲形 式打下了基础。序曲性质的交响曲在18世纪逐渐脱离歌剧, 吸收其他器乐曲的因素,发展成为独立的有 3 个乐章的器 乐体裁(古典交响曲基本雏形)。
长笛和短笛
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
弦乐家族
竖琴
管乐家族
打击乐家族
欣赏《青少年管 弦乐队指南》, 了解各乐器的音 色及其演奏特色。
到了 18 世纪中叶,德国曼海姆乐派的作曲家们使交响曲 的基本形式得到进一步的完善。1740年,维也纳作曲家蒙 恩首先在慢板乐章和快板乐章之间加进了小步舞曲乐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最终是在以海顿(海顿104首,莫扎特49首为古典交响乐 创作中的典范 )为代表的交响曲创作中臻于成熟,并确 立为古典交响曲的固定形式(古典交响乐)
贝多芬
1770年12月6日,贝多芬诞生在波恩市的一个音乐世 家。他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8岁起就登台演出并 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著 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 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 ,这是贝多芬 “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17岁时贝多芬去拜访音乐 大师莫扎特受到热情接待。莫扎特在听完贝多芬弹了 几首钢琴曲子后,兴奋地说“各位请注意这位年轻人 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博得世人的称赞 !”莫扎特还答应 给贝多芬上课。可惜此后两个月贝多芬母亲突然去世。 对此,贝多芬父亲意志消沉终日酗酒。贝多芬不得不 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再次回到原来的歌剧院当钢 琴师。
莫扎特
列奥波尔得是一位颇受人们尊敬的小提琴家、作 曲家,小莫扎特非凡的音乐天赋很早就已引起他的欣喜 与关注。有一次,他与一位朋友一起回到自己家中,看 到 4 岁的儿子正聚精会神地趴在五线谱纸上写东西。父 亲问他在干什么?儿子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在作曲。” 孩子的举止使两位大人相觑见笑,面对着纸上歪七扭八 的音符,他们以为这不过是小孩的胡闹。然而,当细心 的父亲将儿子的作品认真地看了几眼之后,忽然兴奋地 眼噙泪花对客人喊道:“亲爱的,你快来看!这上面写 的是多么正确而有意义的乐曲啊!”天才已经开始了他 的创造生涯!在欧洲音乐史的源远长河中,自幼便显示 出音乐才干者并不罕见。可像莫扎特那样早熟的奇才, 能在那样小的年龄便被公认为“神童”的音乐家,确是 再难找寻。他 3 岁就能在钢琴上弹奏许多他所听到过的 乐曲片断, 5 岁就能准确无误地辨明任何乐器上奏出的 单音、双音、和弦的音名,甚至可以轻易地说出杯子、 铃铛等器皿碰撞时所发出的音高......如此过硬的绝对 音准观念是绝大多数职业乐师一辈子都达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