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风水论文
——三僚风水格局
城市规划101班
余沛20号
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自古,风水对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的影响就是极其巨大的。
上古时期就有了伏羲八卦,河图洛书,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国堪舆之术的启蒙思想。
而后又有了周文王的后天八卦,三易(连山、归藏、周易)更是中国喜爱和研究风水的人们手中必不可少之物。
而说起风水,人们自然想到了被誉为天下风水第一村的“三僚村”。
这里为什么被誉为天下风水第一村,不仅仅是从古至今从这里走出的风水大师数量之多,水平之高,还在于,三僚村,本身就是一个风水极好的地方。
杨救贫曾经用一句话总结了三僚的风水“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阴”。
这里的金盘制的就是三僚村东侧,也就是进村的必经之路前有一座巨大的山体,名为罗经石,因为其形状像一块御印印在石盘上,由此才有了这一句“前有金盘玉印”而在三僚村的西侧的群山中,在半山腰上有一颗年代久远的松树,型似一把大伞,所以才有了这一句“后有凉伞遮阴”。
所以从古至今,很多风水大师看过三僚的地形地貌之后,会觉得这里必然会出很多进入仕途之人。
因为金盘,玉印在古代均是表明皇帝御前钦封大臣,这里的玉印即表示官印的意思,表明官运恒通,平步青云;而后有凉伞遮阴,正好表明了百姓的爱戴之意,表明着官宦爱民如子,百姓爱戴赠伞为其遮阴避阳。
而后世的历史证明,三僚村里走出的官确实举不胜数,而且不但数量多,而且官位均不低,其中以钦天监为主,司朝廷大型的土木建筑的选址,如皇陵,宫殿等的选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三僚能出如此之多的风水堪舆人才,与三僚的风水是分不开的。
从总体上来讲,三僚处于一个四面环山的一个盆地中,可是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四面环山,而是三面环山的基础上多了出入口出的一道屏障,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罗经石,这看似四面环山的盆地,可以藏风聚气,使气凝而不散。
气随风散,本来三面环山,这处于风口之上的地势,却因为这一道屏障,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罗经石处于东面,在古代有紫气东来之意,更让这里成了一个风水宝地。
再者说,三僚的起源来讲,其起源于杨筠松,杨筠松与其两个徒弟曾文赸、廖金精,所以三僚的后人大多是曾姓与廖姓,而在现在的三僚村中,曾姓与廖姓所居住的房屋在大体的平面上可以看成是一幅双鱼图,又称太极图,“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这天地万物就是太极。
从这里不难看出,
三僚人的有意为之,让这里的风水更上一层楼。
而在三僚村的村子里和四周更是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布局于此,比如杨公祠,西竺寺、曾氏砂手,虎形祠,蛇形祠等等,遍布在三僚及其四周,而这些古时候的建筑每一个都有一个与风水有关的传说。
比如地处于三僚西边的西竺寺,西方庚辛金,西方主金而寺庙的香火正好可以克制这杀伐之气,而西竺寺不仅仅是在三僚有,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这说明西竺在佛教有盛名,而且在三僚的西边,这就成就了其相呼应,为三僚的风水添砖加瓦。
再如曾氏砂手,相传三僚村有这样一句谚语“先有陈刘沈,后有廖曾高”。
砂手接手这“蜈蚣出土”的形山余脉。
当时在修建曾氏砂手的时候,曾氏是为了能造福子孙后代,而做的一处风水,而当时的沈氏人丁兴旺,从其中干预防止其做成曾氏砂手。
但最后,经过曾氏的不懈努力,终于由皇帝下旨,做成了曾氏砂手。
再看看曾氏砂手的地理位置,处于蜈蚣出土的余脉上,这一地势风水与古代的龙脉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周易乾卦第一里说,“初九潜龙勿用”即,龙还未成型,切勿去让他出世,君子要懂得内在的修为与韬光养晦的哲学思想,而“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以为年轻人崭露头角,学有所成,方能修齐治平,君子积累的多了,自然就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三僚的蜈蚣山被誉为“蜈蚣出土”与这“见龙在田”有着很多相同之处,表明这里的风水格局如同年轻的一代崭露头角一样,而乾卦第一中还有一句“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说明只要是真龙,总有一天可以飞上青天,成就一番。
而这蜈蚣出土也是如此,三僚的风水由此也可见其威力。
而曾氏砂手的地理位置正处于这“蜈蚣出土”的风水格局的末端,为其后代造下了无边的福泽。
三僚的风水故事,风水格局还有很多很多,三僚的这个局布了一千多年,这里是一座易学文化的宝库。
而三僚的风水格局也一步一步有着更高的成就,这就是三僚,“天下风水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