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红丝带ppt课件
.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 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 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 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 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 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 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 年, 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 和 工作多年。
“视觉艾滋病”组织没有因为红丝带挣一分钱。帕特里克等人从没有 把它当成敛财工具,也根本没想过为其注册商标。艾伦则说:“我从 来没有想到它会这么流行。我们当时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些。”
如今的帕特里克因患艾滋病而憔悴不堪,他回忆说,“那么多有才华 的年轻人都死了,如今,我20来岁时认识的朋友只有一个还活着”。 他表示愿意放弃作为红丝带发明人享受的知名度,愿意放弃一切,只 要他能抗过体内的艾滋病病毒。
.
在此后的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齐 声呼吁人们的理解,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向会场上空,支持者们将 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别在胸前。红丝带从此 成为艾滋病防治的象征,它象征着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 与支持,象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渴望,象征着要用“心”来 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
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 它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 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 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红丝带是对HIV和艾滋病认识的国际符号,1991年在美国纽约第一次出 现。它代表了关心,这一标志被越来越多的人佩带,用来表示他们对 HIV和艾滋病的关心,关心那些活着的HIV感染者,关心那些已经死 去的病人,关心那些受艾滋病影响的人。希望,红丝带愿意成为一种 希望的象征,象征疫苗的研究和治疗感染者的成功,象征HIV感染者 生活质量的提高。
.
研究认为,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 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 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 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 "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 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 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 病例。 HIV感染者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 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会 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 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孢子 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 瘤,并发生长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虽然全世界 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 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还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 艾滋病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 监测传染病之一。
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视艾滋病为一种可怕的疾病,艾滋病患者受到 歧视。1991年,以纽约画家帕特里克和摄影家艾伦为首的15名艺术 家成立了一个叫作“视觉艾滋病”的组织,希望创造一种视觉象征, 以示对艾滋病患者的同情。组织内所有成员都是患有艾滋病的同性恋 者。当时的美国社会对艾滋病患者漠不关心,甚至心怀恐惧。然而就 是这样一些人大声疾呼,让整个美国社会无法忽视艾滋病。当时正值 海湾战争期间,美国许多小镇的居民喜欢悬挂或佩戴丝带以表示对远 在海湾地区美国士兵的支持。艺术家们从中获得灵感,选择了代表生 机、激情和鲜血的红色作为丝带的颜色。这些艺术家用红丝带 来默默 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们,倡导尊重艾滋病患者人权,推广预防 艾滋病的社会公益活动。那时,该年度世界著名的大型戏剧和音乐剧 大奖“托尼奖”颁奖仪式即将在百老汇举行。“视觉艾滋病”的艺术 家们制作了3000个红丝带,通过帕特里克在百老汇的朋友,把红丝带 散发给明星与观众,呼吁关注艾滋病患者。这一举动引起巨大轰动, 百老汇剧院里几乎所有拿到红丝带的人都将其佩戴,红丝带很快在全 世界流传开来。此后几年的奥斯卡和“托尼奖”颁奖典礼上,所有明 星几乎都戴着这个标志。
红丝带是对HIV和艾滋病认识的国际符号, 1991年在美国纽约第一次出现。它代表了关心, 这一标志被越来越多的人佩戴,用来表示他们对 HIV和艾滋病的关心,关心那些活着的HIV感染者, 关心那些已经死去的病人,关心那些受艾滋病影 响的人。红丝带愿意成为一种希望的象征,象征 疫苗的研究和治疗感染者的成功,象征HIV感染 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红丝带代表着一种支持,支 持HIV感染者,支持对未感染者的继续教育,支 持尽全力去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疫苗,支持那 些因艾滋病失去至爱亲朋的人
后来,许多关注艾滋病的爱心组织、医疗机构、咨询电话纷纷以“红 丝带”命名。红丝带逐渐成为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的防治问题,理 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国际性标志。
在第一届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大会等会议、活动现场,都有工作人员
发送红丝带。我国为世界艾滋病日举办的大型公益文艺晚会,也命名
为《飘动的红丝带》。
别上“红丝带”的胸章,代表为一起战胜艾滋病而努力。“红丝带”表 露着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及照顾. 者的关怀与接纳,以及对艾滋病卫 生教育、治疗方法和疾病研究的支持。
红丝带于2002年开始的艾滋孤儿救助行动论坛,由各地爱心人士自愿发起, 于2004年筹备,2005年初正式成立,作为一个以自愿、平等的方式结合起来 的非政府、非宗教的民间公益组织,中华红丝带致力于通过网络社会和现实社 会的互动,倡导公民意识,推广社会服务理念,使更多公众认识AIDS 及艾滋孤儿救助工作,鼓励并创造机会让更多的人投入、参与到社会服务和 社会发展工作。 中华红丝带的目的:防治艾滋.救助孤儿!专注做力所能及的 事情。一方面为艾滋孤儿寻求、调动和整合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在自愿前提下 的帮助,另一方面为所有愿意为预防艾滋及救助艾滋孤儿事业出力的志愿者 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为实现预防艾滋、救助艾滋孤儿的目的欢迎一切有效 的合作方式。 中华红丝带的基本宗旨:一个社会爱与救助的能力,和对弱势的关怀与尊重, 是社会发展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而爱与救助的能力,取决于认知与行动, 只有当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的发展,困境人群的不幸,都与已 密切相关,那些由社会不平衡发展所带来的贫困问题、不公平问题才有可能 从根本上改变。也只有在每个人视自己为公民,愿意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 尊严、价值,愿意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并积极的行动,爱与救助的能力才能 得到滋长和发育。志愿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民间公益组织存在的根本, 让公众参与到具体的社会工作中,通过实践来促使人们反思高消费、经济至 上的主流价值观问题,让爱与救助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育和增长,才可以不 只是凭着个人的热情,而是能够形成更强大的力量,借助社会的体制和机制, 帮助那些处于弱势边缘的人们得到应有的权利和幸福。
支持,红丝带代表着一种支持,支持HIV感染者,支持对未感染者的继续 教育,支持尽全力去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疫苗,支持那些因艾滋病 失去至爱亲朋的人。
“红丝带”是全世界关心艾滋病患者行动的标志,它鼓励我们大家伸出 友爱、关怀之手,来帮助那些深受艾滋病毒折磨的人。
“红丝带”象征着希望,希望艾滋病在将来有结束的一天,希望受难的 朋友能痊愈,希望整个社会的压力得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