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液压传动实验报告实验人姓名年级班级专业实验地点实验日期实验指导老师(签名)实验报告1.本实验目的:2.本实验所用设备:3.思考题(1)齿轮油泵的旋转方向与吸、压油口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实验名称液压泵、液压缸的拆装实验(2)通过观察油泵的结构说明齿轮油泵是怎样解决困油问题和径向油压力不平衡问题的?(3)观察单作用叶片和双作用叶片,在转子槽内放置的倾角与旋转方向的关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4)影响齿泵工作压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一般中高压齿轮泵在结构上相应地采取了哪些措施?(5)CY14-IB型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泵结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6)简述CY14-IB型轴向柱塞泵变量特性,你是否掌握了此类泵P-Q 特性曲线的调节方法?画出其P-Q特性曲线加以说明。
第二篇、实验一液压泵拆装实训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实验一液压泵拆装实训1实训目的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实训以达到下列目的:1、进一步理解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的正确拆卸、装配及安装连接方法。
3、掌握常用液压泵维修的基本方法。
2实训要求1、实习前认真预习,搞清楚相关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对其结构组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针对不同的液压元件,利用相应工具,严格按照其拆卸、装配步骤进行,严禁违反操作规程进行私自拆卸、装配。
3、实习中弄清楚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零件、组件特殊结构的作用。
3齿轮泵工作原理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
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
图1-1齿轮泵结构示意图4思考题1、齿轮泵由哪几部分组成?各密封腔是怎样形成?答:一对内外啮合齿轮,惰轮,后端盖,安全阀,泵壳,前端盖,齿轮轴,机械密封,轴套,轴承箱,联轴器,马达,密封罐,密封垫片以及丝堵等。
各密封腔是齿轮的每个凹齿与泵体的内圆腔壁和端盖三部分组成。
2、齿轮泵的密封工作区是指哪一部分?答:齿轮泵的密封工作区就是指主、从动齿轮啮合点两侧的吸、压油腔的区域。
3、齿轮泵的困油现象的原因及消除措施。
答:啮合的两齿之间的液压油由于齿的封闭无法排出而形成困油现象。
齿轮泵困油现象解决方法:是在齿轮啮合处的侧面向排油腔开一道卸油槽,使困于两齿间的油可以被排出以消除困油现象。
4、该齿轮泵有无配流装置?它是如何完成吸、压油分配的?答:外啮合齿轮泵是容积泵,是靠容积变化吸油排油,所谓容积就是两个齿间的面积乘以齿宽,齿轮啮合分开时候吸油,在啮合时候排油,如此往复。
5、该齿轮泵中存在几种可能产生泄漏的途径?为了减小泄漏,该泵采取了什么措施?答:齿轮泵工作时有三个主要泄露途径:1)齿轮两侧面与端盖间轴向间隙2)泵体内孔和齿轮外圆间的径向间隙3)两个齿面啮合间隙解决泄露问题的对策是选用适当的间隙进行控制:通常轴向间隙控制在0.03~0.04;径向间隙控制在0.13~0.16mm。
高压齿轮泵往往通过在泵的前、后端盖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间增设浮动轴套或浮动侧板的结构措施,以实现轴向间隙的自动补偿。
6、齿轮、轴和轴承所受的径向液压不平衡力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解决?答:齿轮泵工作时,在齿轮和轴承上承受径向液压力的作用。
泵的右侧为吸油腔,在压油腔内有液压力作用于齿轮上,沿着齿顶的泄漏油,具有大小不等的压力,就是齿轮和轴承收到的径向不平衡力。
液压力越高,这个不平衡力就越大,其结果不仅加速了轴承的磨损,降低了轴承的寿命,甚至使轴变形,造成齿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顶和泵体内壁的摩擦等。
解决径向不平衡问题的简单办法是缩小压油口,使压油腔仅作用在一个齿到两个齿的范围内,也可以采用开压力平衡槽的办法来消除径向不平衡力。
5叶片泵当传动轴3带动转子12转动时,装于转子叶片槽中的叶片在离心力和叶片底部压力油的作用下伸出,叶片顶部紧贴于定子表面,沿着定子曲线滑动。
叶片从定子的短半径往定子的长半径方向运动时叶片伸出,使得由定子4的内表面、配流盘1、5、转子和叶片所形成的密闭容腔不断扩大,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吸油。
叶片从定子的长半径往定子的短半径方向运动时叶片缩进,密闭容腔不断缩小,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排油。
转子旋转一周,叶片伸出和缩进两次。
6思考题1、叶片泵由哪些部分组成?答:泵由转子、定子、叶片、配油盘和端盖等部件所组成2、叙述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答:叶片安装在转子径向槽内并可沿槽滑动,转子与定子同心安装。
当转子转动时,叶片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压向定子内表面,并随定子内表面曲线的变化而被迫在转子槽内往复滑动,相邻两叶片间的密封工作腔就发生增大和缩小的变化。
叶片由小半径圆弧向大半径圆弧处滑移时,密封工作腔随之逐渐增大形成局部真空,于是油箱中油液通过配油盘上吸油腔吸入;反之将油压出。
转子每转一周,叶片在槽内往复滑移2次,完成2次吸油和2次压油,并且油压所产生的径向力是平衡的,故称双作用式,也称平衡式。
3、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答:双作用有两个吸油口,两个压油口,转子转动一周,吸、压油两次,定子与转子同心安装,定子为椭圆形,不可变量,压力脉动小,无径向作用力。
单作用只有一个吸油口,一个压油口,转子转动一周,吸、压油一次,定子与转子偏心安装,定子为圆形,可变量,偏心距大小决定变量的大小,压力脉动比双作用的大,存在径向作用力。
4、叶片泵中定子、转子、配油盘、叶片能正常工作的正确位置如何保证?答:依靠泵的两端轴承间隙。
5、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内表面是由哪几段曲线组成的?选择等加速等减速曲线作为过渡曲线的原因是什么?答:等加速一等减速曲线、高次曲线、余弦曲线。
使叶片对定子内表面的冲击尽可能小7轴向柱塞泵思考题1、轴向柱塞泵由哪几部分组成?答:轴向柱塞泵一般都由缸体、配油盘、柱塞和斜盘等主要零件组成。
2、柱塞泵的密封工作容积由哪些零件组成?密封腔有几个?答:首先有填料函压紧圈,预紧螺母。
填料:有矩型密封圈另一种是V型号圈密封腔有3个。
3、叙述轴向柱塞泵的工作过程。
第三篇、液压泵拆装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液压泵拆装实验班级: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节流调速是采用定量泵供油,通过改变流量控制阀口的开度来控制和调节流入或流出执行元件的流量,以调节其运动速度。
节流调速回路以其流量控制阀安装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进油路节流调速、回油路节流调速和旁油路节流调速三种,通过节流调速回路性能实验,达到以下两个目的:1、通过对节流阀进油路、回油路、旁油路三种调速方式的实验,得出它们的调速回路特性曲线,分析比较其调速性能(速度—负载特性、功率—负载特性)。
2、通过对节流阀及调速阀进油路调速回路的对比实验,分析比较它们的调速性能(速度—负载特性、功率—负载特性)。
二.实验内容1、采用节流阀进口节流调速性能实验。
2、采用节流阀出口节流调速性能实验。
3、采用节流阀旁路节流调速性能实验。
4、采用调速阀进口节流调速性能实验,并与一进行比较。
通过课堂教学我们知道,当节流阀的结构形式和液压缸的结构尺寸确定后,液压缸活塞杆的工作速度V与节流阀的通流截面积At、溢流阀的调定压力P(泵的供油压力)及负载F有关。
调速回路中液压缸活塞杆的工作速度V和负载F之间的关系,称为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当我们按不同数值调定节流阀的开度即通流面积At后,改变负载F的大小,测出相应的工作缸活塞杆的速度V及有关测点的压力,算出相应的负载,以速度V为纵坐标,负载F为横坐标,则可根据所测得的数据,按不同的调速方式分别做出一组(不同At,曲线不同)速度—负载特性曲线及液压缸的有效功率(输出功)—压力(负载)特性曲线。
三.实验方案1、工作缸活塞杆的速度V:用长刻度直尺测量活塞杆形程L(mm),用秒表记录经过行程L(mm)的时间t(s),则速度V为:V=l/t(mm/s) 2、负载F:采用加载液压缸与驱动液压缸活塞杆处于同心对顶的加载方案,改变输入加载缸的压力即可改变工作缸的推动载荷(负载)。
3、分别通过各测点的压力表获得测点的压力值及通过温度计观测油的温度变化。
四.实验装置的液压系统原理图图3-1节流调速回路原理图五.实验步骤(一)采用节流阀的进口节流调速1、加载系统调整关闭节流阀10,启动液压泵8,调节溢流阀9使系统处于低压0.3~0.5MPa,再由电磁换向阀12使加载缸的活塞杆退回。
2、工作系统调整将调速阀4,旁路节流阀7和进油路节流阀5全闭,回路节流阀6全开,启动液压泵,调节溢流阀2,使系统处于低压0.3~0.5MPa,慢慢调节节流阀5开度,由电磁换向阀3使工作活塞杆运动速度适中。
3、按拟定的实验方案,调定泵1的供油压力P1为4MPa及节流阀5的通流面积At,再使工作缸活塞杆退回,加载缸活塞杆伸出,两者顶靠在一起。
4、用溢流阀9逐级调节加载系统压力,负载应加大到工作缸活塞杆基本不运动为止。
(二)采用节流阀的出口节流调速1、加载系统调整调节溢流阀9使加载系统处于低压0.3~0.5MPa,由阀12使加载活塞杆退回。
2、工作系统的调整阀3处于中位,节流阀5全开,慢慢调节出口节流阀6的开度,使工作缸的活塞杆运动速度适中。
3、除了调节节流阀6的通流面积以外,其余步骤同进口节流调速。
(三)采用节流阀的路旁节流调速1、加载系统调整:同第二项实验中步骤1。
2、工作系统调整使阀3处于中位,节流阀6处于全开状态,慢慢调节旁路节流阀7的开度,保证使工作缸活塞杆运动速度适中。
3、按拟定好的实验方案,调节液压泵1的供油压力P1为5MPa和节流阀7的通流面积(由最大负载确定,即在接近最大负载时能保证工作缸活塞慢速移动)。
使工作缸活塞杆退回加载缸活塞杆伸出,两者顶靠在一起。
六.思考题1、哪种调速回路的性能较好?第一种回路适用于低速轻载,速度受负载波动的影响小,回路的速度刚性大,速度稳定性好;第二种回路适用于小功率系统,油液经节流阀所产生的热量直接排回油箱,散热方便,对系统泄漏影响小;第三种回路适用于大功率系统,速度负载特性很软,速度稳定性很差,但是回油路效率较高。
2、进油路采用调速阀节流调速时,为何速度—负载特性变硬?而在最后速度却下降的很快?当AT调定后,液压缸运动速度随负载的增大而减小。
在最后轻载时,速度刚性下降,所以下降很快。
七.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学会了利用调速阀,节流阀和换向阀的结构特点设计回路,通过实验加深对回路和回路性能的理解,培养了安装、连接和调试液压系统回路的实践能力。
第四篇、液压泵拆装步骤图解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柱塞泵:一、拆卸步骤:第一步:拆变量机构变量机构与斜盘中间体与前泵体第二步:拆压盘和柱塞斜盘与柱塞第三步:拆缸体第四步:拆前缸体和中间体缸体前泵体中间体配流盘上的定位销第五步:拆配流盘配流盘二、装配步骤:第一步:在前缸体上安装配流盘(注意定位销的位置!)第五篇、液压元件拆装认识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实训二液压元件拆装认识一、齿轮泵的拆装(一)实验目的1、掌握齿轮泵的结构特点,加深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中、高压齿轮泵的异同;2、弄清齿轮泵密封容积的形成及其大小变化的方式;3、了解为解决困油,径向力不平衡,轴向泄油三大问题,提高齿轮泵性能在结构上所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