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导写说明:(A)易、(B)稍难,建议同学们将(A)和(B)进行比较,你定可以从中获得深入理解、拓展思维、提升能力的效果。
1.(A)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家”。
一个真实而虚幻的地方,它是美丽和幸福的代名词,能引起人们许许多多的联想。
无论外面的大海有怎样的狂风暴雨,汹涌波涛,家,永远是我们生命小船停泊的港湾。
请以“家的联想”为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B)请按照下面三个关键词所提示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传统道德现代人格社会进步【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不得抄袭写作导引(A)【写作点悟】本题属于材料型命题作文,但具有“联想”二字。
“家”既可以“实”写,突出家庭的温馨,也可以“虚”写,落笔在“精神家园”,亦可虚实结合,强调“家”的重要性。
无论怎样去写,不要忘记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B)【写作点悟】这是一种较新颖的材料型作文样式,告诉“关键词”,实际就是告诉了写作范围和主题。
这三个“关键词”的内涵十分丰富,考生写作时思维驰骋的空间广大,但一篇作文中要恰到好处地将三个关键词的有关内容融合在一起,则必须认真分析三个关键互相的关系,拟顺其正常的逻辑顺序,然后行文,切忌顾此失彼。
【读习平台】奏响美好道德的凯歌《庄子·德充符》写了几个奇丑无比的得道之士:断脚的叔山无趾,生着大瘤子的瓮耘大瘿,等等。
可这样的人,偏偏国君看其顺眼,男人们乐于相处,女人们甚至争着相嫁。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人悟道天然,形丑而德美——内在的道德美弥补了其外在形体丑。
虽说庄周善用极度夸张的表现手法刻画事物,但是这不能不说明道德在远久的古代就已经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了。
从古代到近代,道德辅助着当权者,用法律来规范引导人们的行为。
道德正如乐师的指挥棒,契合着法律的曲谱,指挥着历史大潮高低音符的起伏。
历史朝代的更替,牵引着一部分道德的转变,而另一部分的道德仍按原样儿遗留下来被传承下去,就形成了你我口中常提起的“传统道德”了。
传统道德就像是埋藏在地下原料不同的酒,受到不同时间、时势的发酵,现在挖出来,有的一打开塞子便历久弥香,成为千年佳酿,有的一打开一股酸臭味儿迎面扑来,令人作呕。
这是因为这类酒不适宜地下储藏,便化作馊水。
传统道德虽然是历代形成的,但其中良莠不齐,优劣共存。
那些舍时宜对社会进步有推动作用的传统美德,我们继续在当代大力发扬。
而另外一些阻碍社会进步的传统道德,我们只有抛舍了。
在五千年文明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铸就了精忠报国、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正是这些传统美德(那些合时宜,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传统道德),浸润出了众多具有高尚人格的妇孺的孝义亲情;杨门女将风发了英勇报国的巾帼意气;《满江红》的“还我河山!”见证了岳武穆王报效国家的阳刚激情;司马迁的自尊、自爱成就了一部青史……此类种种,无一不净化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发展,而那些“三纲五常”“独尊儒术”等等腐朽发霉的传统道德就无疑为社会进步穿上了无形的小鞋,阻碍了社会发展进程。
道德有巨大的影响力。
传统美德在当代的大力弘扬下,更犹如甘霖滋润了世间万物,令一件件事物清新脱俗,正像初春的三月,无处不嗅到沁人心脾的香气。
传统美德的旗帜深入人心,使当代中原大地上涌现出了更多的模范标兵:身残志坚的史铁生自尊、自爱,用笔续写人生;朴实无华的售票员李素丽使乘客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工作勤恳为人称道的劳模徐虎;近期报载的“背着母亲去上学”的张尚昀;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匡扶正义,打击邪恶”,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河南登封市女公安局长任长霞;酷爱检察事业,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河南舞钢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霍新泰同志;还有那清正廉洁为人民办实事的河南滑县人民法院副院长王玉清同志……他们无一不是由美好的传统道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所铸就,他们用美好的现代人格谱写了一篇篇美妙的乐章……这无数温暖人心的交响曲汇集成一曲曲继承传统美德、发扬现代优秀人格的凯歌,为推动社会进步擂响了战鼓。
这些以美好无私的现代人格树立起“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道德新风尚将更加深入人心,美好社会文明程度将不断提升,美好的和谐社会和良好的社会道德新风尚已成为新时代人们的追求。
社会进步的道路正变得更加光明,更加宽广。
俱往矣,美好道德、现代人格、社会进步新风尚。
还看今朝!【简评】本文将“传统道德”“现代人格”“社会进步”按正确的逻辑顺序组合在一起,析理充分,例证典型、精当,极具说明力。
立意深刻,宏扬了时代优良传统,赞颂了时代主旋律,读来令人振奋。
2.(A)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罪犯,因作奸犯科,而被法官判了死刑。
罪犯听到判决后,大声喊冤,他气愤地怒吼:“我不服气!这太不公平了!我从小就是被人遗弃的孤儿,在贫民窟里长大,老师、同学们都瞧不起我,没有人愿意接纳我,才逼得我走绝路!老天太不公平了,我不服气!我死不瞑目!”法官听了,让罪犯静下来,并抬起头看着他,法官用平静的口吻说:“我也是孤儿,我小时候也是在贫民窟里长大的!”读罢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人生的目标”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B)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攀登高山到达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按一般人的想法,这时候会选择往山下跑,但有经验的登山专家却会建议应该向山顶走。
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登山专家是这样解释的:“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
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
”“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登山专家如是说。
除了登山,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也是如此吗?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文体自选,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写作点悟】要写好此话题,重点在于吃透话题材料:面对逆境,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却奋起了。
关键在于你确定怎样的人生目标。
法官选择了远大的目标,凭着自己一腔热血,当上了法官,伸张正义,为民除害;罪犯却怨天尤人,不思进取,最终上了断头台。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人生目标何其重要,有了目标,方向明确,力量顿生,不会走太多的弯路;没有目标或者目标不正确,要么走进死胡同,要么走极端,走上不归路。
此题写议论文比较好人手,构思时可围绕“为什么树立人生目标——怎样树立人生目标——树立人生目标有何意义”三个方面,采取层层递进式,并结合典型的事例展开。
【读习平台】人生目标——生命中的灯塔“夫志,气之帅也”。
大凡成功人士都会有自己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都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懈拼搏,其丰功伟绩昭示我们——目标可以指引我们昂然前行,可以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纵观历史人物,同为一国之君,为何汉武帝能君临天下,而南唐后主只能低声吟唱“一江春水向东流”?同为一殿之臣,大学士纪晓岚为何能流芳百世,而弄臣和珅只能遗臭万年呢?究其原因,虽然复杂,但有一点却很显然——人生的目标不同。
唯有确立了自己高尚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的人,才能在人生旅途中疾步如飞,直至功成名就,才有资格俯拾过去的日子,悉心地收藏自己的生命;那些随波逐流、浑浑噩噩的人,注定一事无成。
回顾自己过去的三年,我的道路并不总是鲜花簇拥,我也有过苦闷,有过彷徨,有过抱怨。
多少次,我把眼泪奉献给了无人知道的黑夜;多少次,真想抛开书本,痛痛快快地大玩特玩;多少次,忍痛割爱把一些活动推迟到高考以后……有时候,年轻的心被压抑久了,真想找一座大山,一口气奔向山顶,伫立峰巅,向着广袤的蓝天,向着无垠的大地,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长啸,让世界感受到我的存在,让我感受到世界的存在。
可是,我理解我为什么而奋斗,为什么而努力。
闲适、安逸远远要比苦读容易得多,可是,一个志在顶峰的人,是决不会留意半山腰的奇花异草的。
正如有个著名的登山家所说:“因为山在那儿。
”是的,因为山在那儿,所以我们要去登山,要去征服。
你感受过登山的心情吗?那种油然而生的、发自内心的快乐与自豪,那种“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与气魄,是没有登上山顶的人绝对不能理解和感受的。
知道吗?目标的实现,就如登山者的成功。
这种征服目标所带来的快乐,可以促使你去攀登另外一座又一座的高峰。
坚守自己的目标和信念,也不失为一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
树立了理想与目标,就是给自己一个坚强的动力。
给生命一份坚实的承诺。
【点评】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散文,文章紧扣“人生的目标”展开论述,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目标”的价值取向。
“人生的目标”在于什么?在于正确地选取和奋力地实践。
论证时,作者并不是空洞地说教,而是运用审视的笔调,描述历史伟人的不同命运来说服读者,运用抒情的笔调描述自己的奋斗事迹来感染读者,字里行间渗透着哲理和真情。
其笔调清新简明,读来朗朗上口。
(B)【写作点悟】登山专家的话“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与其说是介绍了登山自救方法,不如说是阐明了生活哲理:在人生征途中,必然会遇上这样那样的困难险阻,只有不退缩,不逃避,不惧危险,迎难而上,才能获得生存、发展以致成功。
3.(A)请以“母亲的唠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B)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
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门。
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的。
你怎么理解这三种看法?请你从以上看法中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看法,以“门与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发表议论表示赞同或否定,可以编写故事形象地表明自己的看法,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深切感受。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A)【写作点悟】人最熟悉和最亲近的人莫过于母亲了。
从呱呱坠地到一天天成长,都离不开母亲的呵护;从一点点进步到一次次成功,都凝结着母亲的心血。
自古以来,母亲都以勤劳、善良、无私、慈祥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人们的心中。
每一个人对自己的母亲都有着独特的感情。
当然,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切,大多数母亲难免经常对子女唠叨。
然而正是有母亲不停的唠叨,才保证了子女们的健康成长。
可作为子女,对母亲的唠叨态度各异,看法有别,针对母亲的唠叨,你有何感想请写出来。
可以叙述母亲唠叨所发挥的作用;也可以谈论我对母亲唠叨的看法;还可以抒发由于母亲的唠叨给我带来的帮助和感激之情……【读习平台】母亲的唠叨母亲的教诲,串成我人生的歌;母亲的唠叨,谱成我前进的曲。
——题记有人说,母爱是山泉,它甘甜清香;有人说,母爱是大海,它深邃宽广;有人说,母爱是百合,它沁香温馨。
但我说,母亲是无尽的“唠叨”,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