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 命 的 延 续 ----遗体、组织器官捐献工作介绍 吴淑琴

生 命 的 延 续 ----遗体、组织器官捐献工作介绍 吴淑琴


捐献失败原因分析
不符合医学标准 自主呼吸、器官衰竭、输血四项不合要求
家属意见不统一 医院不配合 其他
刑事案件、医疗纠纷、工伤纠纷
器官商品化与捐献经济救助的区别
利益取向不同:
在器官商品化的概念里,人体器官作为商品可以自由买 卖。
器官捐献经济救助则是出于道义上的感谢及对捐赠方所 付出成本的补偿,而非针对器官本身,故绝不对所谓的 “器官价值”进行评估,亦不存在用器官获利的目的和 行为。
心停≠死亡,即心脏停跳并不意味着人已经死亡
心跳≠ 生命延续,即心脏还在跳动不意味着人仍活 着
心脏具有顽固自律性、可多次复苏性、功能可人工替代 性、可多次置换性四大特点,因而已失去作为死亡判定 权威器官的地位。
脑死亡=死亡
大脑具有统领性、损坏后不可恢复性、功能不可替 代性、全脑不可置换性四大特点,已替代心脏成为 死亡判定的靶器官
红十字会具有独特的性质和成熟的网络优势,遵循人道、 博爱、奉献精神,是现阶段担任器官捐献主导者的最佳选 择。
可捐赠的器官
可捐赠的组织
死亡概念的更新
WHO的两个死亡标准
心死亡(DCD)标准:以循环功能终止为标志 脑死亡(DBD)标准:以包括脑干在内的大脑功
能终止为标志
心死亡标准的不足
• 在有呼吸机介入临床抢救的情形下, 应采用脑死亡判定标准,该标准是对呼 吸机使用时代临床死亡标准的完善和补 充。
• 在无呼吸机介入的情形下,应采用心 死亡的标准。
器官捐献的死亡定律
死亡在前,捐献在后; 死亡不因捐献而发生;
取器官不是发生死亡的原因或原因之一。
三大环节
1
发现潜在捐献者
综合评估及供者管理
综合评估
威斯康辛大学标准(UW评估工具)——预测病人在 撤除生命支持治疗后60分钟内死亡的标准(DCD评 估工具) 8-12 拔管后死亡的风险性低 13-18 拔管后死亡的风险性中等 19-24 拔管后死亡的风险性高
DCD协调成功的关键因素
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自愿、积极配合 协调员适时介入 获得家属同意捐献 DCD工作队伍通力协作 手续齐全
不适合DCD捐献的对象
无代理人 HIV感染,或活动性肝炎 癌症(除外脑肿瘤) 到达医院时已死亡 在被拘捕或羁留于政府部门期间死亡 在精神病院内发生的死亡个案 中毒导致死亡 与医院有医疗纠纷 死亡原因需要公安司法部门进一步调查 其他……
三大环节之二:
获取知情同意
捐献流程的核心:知情同意
尸体的处置权只能属于个人所有。任何以暴力、胁迫、 欺骗或者其他违背供体真实意思表示摘取其器官的行 为都将是非法的。
以供体的自愿同意作为为前提,是衡量和判断人体器 官采集行为的首要价值尺度,它尊重个人的“自由权” 和维护死者的“人格尊严”。
我国实行‘弹性假定同意’
符合WHO器官捐献原则 尊重捐献人的捐献意愿 充分尊重家属的知情同意权 尊重不愿或不能捐献器官人群的人权 经济易行
我国器官捐献必需获得家属同意 有权做出捐献与否决定的家庭成员层次结构:
•配偶。如果没有配偶,那么...
•成年子女。如果没有成年子女,那么...
•父母。如果没有父母,那么...
•成年的兄弟姐妹。如果没有兄弟姐妹,然后...
•法律监护人。
需要由法院来决定是否终止治 疗,和/或捐献器官吗?
三大环节之三:
注: 本指南中所指家属是指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病人通过法律途径 正式授权的委托人
植物人不能捐献器官
植物人脑干功能是正常的,昏迷只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严 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 植物人没有思维、记忆、认知、行为和语言能力,但可以 有自主呼吸 心跳和脑干反应(脸部动作)。
植物人没有发生脑死亡,所以不能器官捐献。 脑死亡则无自主呼吸,是永久不可逆性的,可以捐献器官。
是保护更多人的健康、挽救更多人 的生命的需要;
充分体现了人道、博受和奉献的精 神,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与和谐 的需要;
是加强人体器官移植的依法和科学 管理的需要;
是树立中国负责大国形象的需要。
器官捐献是新时期政府赋予 红十字会的一项新的使命
当前器官来源稀缺,非法器官移植黑市存在,医患矛盾突 出,必须通过第三方参与,建立一套合理合法、公开透明 的器官捐献体系;
器官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150:1
例数
福州总医院移植例数与等待移植人数
800 700
移植例数 等待人数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年份
没有器官就没有器官移植!
器官捐献是一项国家行动
2
获取知情同意
3 综合评估及供者管理
三大环节之一:
发现潜在捐献者
潜在器官捐献者的前提条件
需要机械通气或循环支持的严重神经损伤和/或其他器官衰 竭的濒死者,没有继续治疗和抢救的价值
主治医生初步发现潜在器官捐献者后,应进行会诊讨论,明确病人预后不 良,无法避免心脏死亡
家属提出或同意放弃支持治疗
器官商品化与捐献经济救助的区别
二者目的不同:
在器官买卖的过程中,所售器官仅是出售者可利用的资 源,因此,对其所谓的“经济补偿”本质上是购买者对 资源的购买和交换。
潜在捐献者的其他条件
1. 捐赠者身份明确。 2. 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 3. 无活动性的 HIV 感染。 4. 无药物滥用史,或者无如下高危活动,如静脉注射毒品史、同性
恋/双性恋男性、血友病/凝血机制紊乱。 5. 无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性恶性肿瘤,或不可治愈的恶性肿瘤。一
些早期阶段的恶性肿瘤在经过成功的治疗后也可以考虑捐献。 6. 无活动性的、未经治疗的全身细菌、病毒或者真菌感染。 7. 血流动力学和氧合状态相对稳定 8. 捐献器官功能基本正常
器官捐献 生命永续
器官移植技术是脏器功能衰竭 终末期的有效、常规性治疗手段
器官只能来源于人体பைடு நூலகம்
器官来源 Donor organ
尸体供体 Cadaveric donor
活体供体 Living donor
脑死亡 DBD
心脏死亡 DCD
死囚供体 DSD
亲属活体 Living related
非亲属活体
× Living unrelate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