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案例分析
社会保险涉及的名词解释
缴费工资的下限和上限 缴费下限又称保底线,即职工本人月平均工资低 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 60%计算缴费工资基数。缴费上限又称封顶线,即职 工本人月平均工资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的, 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300%计算缴费工资基数。超过 部分不作为缴费工资基数,也不作为计发基本医疗保险 的基数。
• 目前全国的社保基数确定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被保险 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一种是被保险人“当月工资”, 然后根据上下限截取后核定(上下限一般根据社会平均工 资水平的一定比例确定)。这里的工资统计口径,是按国 家统计局规定列入统计范围内发放的工资总额。 统计局[1990]1号令规定,“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 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 含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 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项。”所以简单拆分工资结 构,只按其中某部分工资来核定社保基数的做法是违反规 定的,单位和个人任意约定基数的做法更是行不通。 这里提醒各位人力资源从业者,人工成本的控制是个综 合性的问题,仅仅单纯地靠降低社保基数来压低成本的做 法既有风险也不现实。
案例四:上两天班要求缴全月社保
• ——小陈是9月29日报到,劳动专员办理了入职手续, 并签订劳动合同,自本月29日起生效,小陈当天正式 开始上班。 等到工资发放后,小陈找到单位人事,说工资条上 没有扣9月社保费。人事社保专员解释说,由于小陈 是25日以后报到,已经超过了社保中心业务经办时限, 9月无法再办理增员,所以其社保扣缴只能从10月开 始。 小陈说,这不对啊,9月29日报到,9月也正常上 班了两天,应该补缴9月社保。人事社保专员说,您9 月份就上了两天班,给的工资连个人部分都不够扣, 而且单位缴费比例还高,这样单位就亏大发了。双方 争执不下。
案例五:不按时提供相应资料导致延迟参 保
• ——12月初,人事专员通知新来的小张签合同并 提供相关资料。小张当时没有提供相关资料,而 是说要回去准备准备,下周一再交相关资料。但 接下来的三个月,小张因各种原因将资料提交时 间拖延了三个月。 来年2月,小张终于提供全了资料,但要求单 位补缴去年12月至今的各项社会保险,人事专员 很郁闷:这明明是你自己的原因导致的不能缴纳, 怎么让我们给补呢?而更让人事专员郁闷的是, 小张还要求单位报销其三个月内的医药费用。
案例六:用工资拆分来降低社保基数
• ——某公司对员工的工资分配实行结构工资形式,即将工 资拆分成基础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几部分,根据具 体考核计算每月工资。由于奖金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员 工每月工资收入变化较大。 为了确定社会保险费的缴费基数,公司与员工约定:以 基础工资的标准作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基数。员工老刘想 到少扣点社保自己还能多些钱,而且不想因此放弃了到该 公司工作的机会,因此同意了公司的做法。 三年后,合同到期终止,不再续订,老刘心存失望。于 是在办理离职手续时,老刘向公司提出了社会保险费缴费 基数与自己工资收入不符的问题,希望公司予以补偿。公 司表示双方对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已有约定,公司按约定 为刘先生缴费不存在问题,对刘先生的要求予以拒绝。双 方于是发生争议。
• 《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出台后,对人 力资源管理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风险防范意识和 证据意识。 这个案例中因为员工的原因延迟参保,产生了几个棘 手问题:一、未参保即用工,形成违规风险,如果此期 间发生工伤事故等待遇支付情形,单位将承担相应责任; • 二、存在劳动关系下的补缴。如北京的相关规定(京劳 社养发[2007]21号文):在国家规定劳动年龄内的被保 险人,由于用人单位原因应缴未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 经确认后,可以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跨年补缴要加乘 社平比值,而因此多产生的费用由单位承担。但经办实 务中因“员工个人原因”无法通过补缴审批。 为了防范逆向选择,一些险种设计为补缴不补支,如 京人社办发[2009]55号文规定:“未按规定及时参保缴 费的,应按照规定补缴基本医疗保险费,补缴以前参保 人员发生的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 金不予补支。”
总育保险 社会保险费征缴 社会保险基金 社会保险经办 社会保险监督 法律责任
应把握的主要内容
一 《社会保险法》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基本 框架 二 《社会保险法》明确了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 范围 三 《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社会保险制度的筹资渠道 四 《社会保险法》规定了各项社会保险待遇项目和 享受条件 五 《社会保险法》完善了社会保险费征缴制度 六 《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 七 《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的内容
• 社保具有法定性、强制性等特点,依法缴纳社会 保险既是员工的权利也是义务,自愿放弃社保申 请是无效的。如《劳动法》第七十二条明确规定: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 纳社会保险费。” 对于单位来说,还存在另外一层风险:企业在 招用劳动者时处于强势地位,实践中很有可能被 员工反诉当初是因胁迫写下放弃社保申请;而 《自愿放弃社保申请》本就违法无效,最后用人 单位不得不承担相应责任。而且,《社会保险费 征缴暂行条例》等法规明确,对员工个人应当缴 纳的社会保险费,单位有权从工资中代扣代缴,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保。
案例二:社保现金折算发放
• ——得知老王情况的老李说:老王这样做就咱吃亏了啊,单位 应该有缴费义务的。单位应该是把社保缴费部分发给我,我多 拿点工资。为了避免以后说不清,俺们和单位签个协议:“单 位已将社保费折算为现金200元发放到工资,由员工个人参加 社保,有关责任单位概不负责。” 人事社保专员算了算,如果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单位承担部 分约为基数的44。8%(养老保险20%+失业保险2%+生育保险 0.8%+医疗保险10%+工伤保险按0.5%计算+住房公积金12%)。 远远高于200元,如果按协议发放一定现金而不上保险的话单 位可以节约一定成本,于是拿着《社保费现金发放协议》找到 经理问,咱签这个能省很多钱呢。
• 这个案例是经办实务中有时会遇到的特殊情况, 也是实务中的关键细节之一。《劳动合同法》规 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 同。‛但是社会保险并未有相应规定,这位月底 入职的员工上两天班要求缴纳全月社保的要求很 大程度上会得到支持。 破解这个难题的关键在于“不让这类情形发 生”!人力资源部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入职报 到程序,避开超过社保经办时限后的月底入职, 或者采取约定劳动合同生效时间(下月1日起), 且此期间不安排用工避免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灵 活方式来解决。
社会保险涉及的名词解释
缴费工资基数 指企业或职工个人用于计算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 资基数。用此基数乘以规定的征缴比例,即为企业或 个人应缴费金额。根据粤府[2001]1号《广东省社会保 险费征缴办法》第六条的规定:缴费个人按本人当月 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计算缴纳社会保险费, 缴费单位按所属缴费个人当月申报个人所得税工资、 薪金的总额计算缴纳社会保险费。
案例三:试用期满后签合同补保险
• ——某单位是精密仪器加工企业,最近来了一个 大订单,需要招用大批技术工人,由于该工种对 工人的技术以及其它能力有一定要求,领导对人 事提出:对本批次工人招聘录用需要先设立试用 期,等试用合格再签合同上保险。 人事社保专员提出保险应该从参加工作时参保。 领导说,没有关系,只要试用合格的,一律从来 单位时间起补缴社保,这样就不欠了。人事社保 专员觉得好像有些不对,但又说不出来具体原因。 心里还是有些打鼓,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有什么 风险?
案例一:“自愿放弃社保”申请
• ——单位新招了几个外地来的员工,老王 说:俺一个月就几百块钱,俺不愿意参加 什么社保,到时得了病或者发生了事故责 任自负,算我自己倒霉,我保证不找单位。 要是你们还信不过的话,俺写个“自愿放 弃社保”的申请,保证将来不找单位麻烦, 自动放弃诉讼权利。 人事社保专员看老王老实巴交的,而且 确实收入也不高,拿着这个《自愿放弃社 保申请》来找经理,不知道这样能不能行?
第三部份 影响
1 对行政部门的影响 2 对企业的影响 3 对个人的影响
责任义务 责任义务 责任义务
规定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本职责。主要是: 负责社会保险登记、社会保险费核定、按照规定 征收社会保险费;按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待遇; 根据管理服务的需要,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 位签订服务协议,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第74条及时、完整、准确地记录参加社会保险的 个人缴费和用人单位为其缴费,以及享受社会保 险待遇等个人权益记录,定期将个人权益记录单 免费寄送本人;免费向用人单位和个人提供查询 服务;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 综合考虑以上种种,建议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开始 时就从严要求,一是严格程序、将入职材料作为 报到必备条件;二是将超过一定时限无法提交相 应材料,约定为劳动合同中止条件;三是书面通 知入职报到要求并做好领取签字,在延迟情况发 生后果断中止劳动合同,杜绝风险。从经验来看, 参保材料往往也仅是照片、身份证复印件、户口 本复印件等而已,在入职报到时严格要求,过程 中重点跟催、视情况果断中止等,都是解决此问 题的一些好办法。
1、行政服务的影响(服务项目的法定化、不做就 违法)
3、对个人的影响
• 社保意识会增强(通过告知、知情权 第4条、74
条) • 不能退保(第14条 个人部分缴费基数受重视) • 可转移(第19条 对社会统筹部分重视)
2、对企业的影响
• 守法/不守法企业 • 使用农民工较多企业、用工方式的选择 • 较低基数缴费企业 • 企业社保成本如何消化? • 总体成本的增加(违法成本更高84条、86条)
这个案例在现实中很普遍,这么做的心理主要是 出于流动性大减轻麻烦以及节约成本的考虑。这 种做法的风险有三: • 一、根据《劳动合同法》,不签劳动合同超过1月 会面临双倍工资风险; • 二、未参保的事实劳动关系期间,如若发生工伤 事故等需要社保支付待遇的情形,单位将承担相 应责任的风险; • 三、面临劳动保障部门监管处罚风险以及员工以 单位未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提出解除劳动关系、补 缴社会保险并主张赔偿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