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2概率》说课稿
临江市第三中学管小周【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为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
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在第一学段(1~3年级),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注重的是学生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第二学段(4~6年级)的要求是: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第三学段(7~9年级)的总体要求是: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能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具体为:①体会概率的意义,了解古典概率计算方法。
②随机现象表面看无规律可循,出现哪一个结果事先无法预料,但根据一些具体的随机事件特点的分析,发现并总结它们所具有的两个特征即结果有限、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相等从而分析和总结有限等可能型事件的概率的求法。
按照教学内容交叉编排,螺旋上升的方式,本节内容是在统计的基础上展开对概率的研究,本节内容是分析要考察的事件占所有可能结果的比的形式求概率.在前两个学段,学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章,学生初次接触概率,主要学习随机事件及概率的定义,掌握计算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从中体会随机观念和概率思想,概率是对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种度量,学习概率使学生对加深了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理解,本节课的学习,将为今后学习用列举法求概率和用频率估计概率打下基础;而对于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的认识,学生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认知过程,学生对概率思想的理解和掌握会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面和生活经验的延伸而发展,而对概率意义的正确理解是学生对概率思想的理解和掌握这个长期认知过程的基础和根本,所以我认为对概率意义的正确理解和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初步应用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解析】:
一.具体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学概念;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
二.教学目标分析析
知识技能:
1.理解什么是随机事件的概率,认识概率是反映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
2.理解“事件A 发生的概率是P (A )=n m (在一次试验中有n 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事件A 包含m 种)”的求概率的方法,并能求出简单问题的概率.通过对具体的随机试验的分析,了解古典概型事件所具有的特征,并分析随机试验中某一事件的概率的求法。
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对随机事件的探索过程,通过与他人合作探究,使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概率观念.
过程方法:
经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和总结,理解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定义,掌握概率求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概率意义,渗透辩证思想,感受数学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重点: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定义;“事件A 发生的概率是P (A )=n m
(在一次试验中有n 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事件A 包含m 种)”求概率的方法及运用
难点:理解P(A)=
n m 并运用
【学情分析】
学生初次接触概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内容给出了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更加抽象和更加数学化的描述—公式化的方法求概率,因此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但由于本节课内容贴近生活,因此丰富的日常生活问题情境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学生希望老师能创设便于观察和思考的学习环境,也希望结合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获得数学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
【教、学法分析】
采用 “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基本流程:
设计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激趣,引导思考,探究新知
实际应用,加深认识
学习反思,巩固提高
二.教学过程:
㈠设计情境,引入新课:
学习数学的人应该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每当你读到古典诗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的时候你想起了什么呢?能用数学人的思维和眼光描述吗?
你又如何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杞人忧天”、“瓮中捉鳖”、“守株待兔”这几个成语呢?
设计意图:
通过数学人用数学思想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古典诗句和成语故事,让学生觉得新奇有趣,瞬间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人入胜,带入数学课堂。
㈡活动激趣,引导思考,探究新知
活动一⑴概率定义探究
如果邀请你参加本节后期的一个转盘大抽奖,谁愿意参加呢?因为时间不允许,我们该如何选人参加才公平呢?
组织学生参加抽签活动并思考:①在抽签之前你知道会抽到几吗?抽到结果
有多少种呢?
②每个签号被抽到的可能性一样吗?那数字3被抽到的机会有多大呢?能用一个具体的数值表示吗?
设计意图:
通过参加抽奖试验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并在抽签活动中初步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用具体的数值来表示,归纳出概率的定义。
活动二 ⑵古典概型概率求法
思考1:在刚刚的抽签试验和我们经常遇到的掷骰子的试验中,对于试验的结果有什么特征呢?结果是有限个吗?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均等吗?引导学生总结总结类似事件有以下特点:
(1)每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有限个;
(2)每一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对于具有上述特点的试验,可以从事件所包含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数在全部可能的结果数中所占的比,分析出事件发生的概率.即“点数是1”这个事件包含一种可能结果,在全部10种可能结果中所占的比为101.
思考2:你能类似求“点数是1”的概率的方法,有特殊上升到一般。
总结出古典概型的概率求法吗?
因此,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 种可能的结果,且它们发生的可能
性都相等,事件A 包含其中的m 种结果,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A)= n m
思考3:你知道M 与N 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由m 和n 的含义可知0≤m ≤n ,进而0≤n m
≤1,∴0≤P(A)≤1
特别地:当A 为必然事件时,P(A)=1,当A 为不可能事件时,P(A)=0.
易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它的概率越接近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不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 0
1 概率的值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通过对具体事件的特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件具备了2个基本特征,我们一般可称为“有限等可能型事件”,而这种随机事件的概率称为“古典概型”。
思考2和思考3设置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概率的概念,以及分析概率是表示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比值。
概率是一个常数,是一个客观值。
并结合数轴表示随机时间的概率意义,并形象的体会随着概率的改变,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变化。
使数值更形象具体化,更利于理解和记忆。
㈢实际应用,加深认识
活动三、参与抽奖活动,在游戏中应用新
知。
1、改编自课本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转
盘的设计,思考这个事件是否符合随机事件中
有限等可能型事件的特征,如何求(1)中一
等奖;(2)中三等奖;(3)中奖;(4)
没有中奖。
2、抛掷一个骰子,观察向上的一面的点数,求下列事件的概率:①点数为2;
②点数为奇数;
③点数大于2且小于5.
设计意图:
通过一个改编自课本的例题,使同学们体会到日常生活中随机事件的普遍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并引导学生利用本节所学分析事件的特征,应用所学知识求具体事件的的概率,进一步体会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是可以由具体的数值表示出来的,体会概率的意义熟练古典概型概率的求法。
㈣学习反思,巩固提高
随机事件概率的定义是什么?
符合有限等可能型事件的概率求法?
结合具体实例,请你说说什么是概率?
家庭作业:人教版九年级教材P144 5题,P145 6题
问题的设置目的在于回顾概率的定义,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是本节内容的核心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逐步理解概率的内涵,概率是从数量上来刻画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总结遇到问题时应首先分析事件特征然后考虑是否可以用m/n的形式求概率的值。
板书设计
课题
一、随机事件的概率定义
二、有限等可能事件的特征三、古典概型定义
P(A)=n
m
例1
例2
引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