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神奇的面巾纸
南安市洪梅中心小学陈明霞
设计意图:面巾纸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一种纸,她很柔软、似乎没有多大的力量,如果我们问孩子:“一张面巾纸能把装水的桶拎起来吗?”孩子们会怎么想,会经历什么样的探究过程?会发现什么?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孩子们如何在和同伴的分享交流中及时调整自己的探究方式,来进一步解决问题呢?这是孩子们应该反复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感知从不同方向拧成的纸绳拎重物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感受面巾纸的神奇。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面巾纸若干,小水桶若干,
活动过程:
一、拎一拎:初步感知面巾纸的神奇
1.教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今天面巾纸要和瓶子做游戏,游戏的玩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忙。
你觉得面巾纸能把瓶子拎起来吗?为什么?(幼儿猜测)
2.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
现在请小朋友用你自己的方法去试一试,看看和你猜的一样吗?
--提出要求:
(1)小朋友实验的时候,每次只能拿以一张纸;
(2)拎的时候手不能碰到桶把儿。
(3)实验过程中不管你的纸断开了还是没断开,都请保护好你的纸,做回座位上,仔细观察,它会告诉我们很多你的发现哦。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重点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面巾纸把瓶子拎起来)。
4.组织交流,邀请幼儿展示拎法,教师讲评。
(重点指导幼儿如何拧纸绳“沿纸巾的边折几折,在往一个方将拧紧”)
小结:原来把餐巾纸拧得很细、很紧,变成一条绳就成功拎起水桶了。
好吧,那就让我们在拧一条又细又紧的纸绳在去拎水验证一下吧?
5.幼儿再次操作。
6.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幼儿发现,不同方向拧成的纸绳拎重物产生的结果不一样)
二、撕一撕:(重点感知纸纤维走向,发现纸巾的秘密)
1.师: 为什么这次我们把纸张拧成了一条又细又紧的绳子,有的还是拎不
起水桶呢?其实面巾纸里藏着一个秘密。
想解开面巾纸的秘密吗?让我们来玩一个撕纸的游戏吧,先撕一撕短边,再撕一撕长边,看看能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交流:有什么不一样?(沿长边能撕成条条,沿短边撕成碎片。
)
4.小结:面巾纸里藏着的秘密是纸的纤维走向(边讲边用记号笔做上纸纤维的走向记号)。
我们顺着纤维走向把面巾纸拧成绳,纸的纤维结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这样纸绳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活动延伸
1、又软又薄的面巾纸,我们把它拧成纸绳,居然能拎起一桶水,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物品,他们经过小小的改变就成产生更大的力量,小朋友可以动动脑筋在生活中找一找。
2、家园共育:请家长与幼儿寻找生活中的相关物品,通过改变其外形方式,使其在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学反思
《指南》指出“幼儿学习科学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现初步的探究能力。
”
本次活动我通过创设问题:纸巾能林起水桶吗?让幼儿猜测,不断真正动脑深入思考,反复验证,质疑来解决问题。
活动中幼儿在问题猜测,操作探索,比较分析中寻求答案,表达发现,最后由教师和幼儿共同提升知识经验,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经历了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自我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体验探究之乐,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不足:
1、借班上课原因,对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把握不到位,部分幼儿活动时表述较少,幼儿之间的自由交流不足,需要在活动中进一步引导。
2、教师的教育机智应进一步提高,科学活动是探索性较强的活动,教师的语言应起到点睛之笔,若语言繁杂,幼儿难受启发,有时反致困惑。
比如,我要求孩子们实验后,不管纸张断或者没断都要保护好纸张,不能揉成团。
导致有个别孩子为了好保护好纸张,不敢大胆做实验,误导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