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资本 的循环”
第一篇 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 《资本论》第二卷前四份写于1865-1870年之间,后 四份写于1877-1881年之间。
• 所谓资本循环,就是资本从一种形态出发,经过一系 列形态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 研究资本的循环,关键在于说明要使单个资本的生产 和流通能够顺利进行,就必须保持资本运动的连续性。
• 第一,三个循环过程的前提都表示三个过程的结 果,都表现了原因和 结果的相互关系。
• 第二,三个循环中的每一个因素,都表现为出发 点、通过点和复归点。
• 第三,三个循环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 第四,三个循环都以价值增殖为目的,也就是都 是为了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 这里研究的资本循环侧重于货币资本的循环。这 是因为货币资本, 即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是产 业资本循环最典型、最片面和最一般的表现形式。 最典型是因为货币资本循环把产业资本的动机和 目的,即赚钱发财表现得最醒目;最片面是因为 它强调的是这个过程的货币形式,是强调资本家 金银数量的增加;最一般是因为货币资本循环的反 复,已经包含着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 环。
• 生产资本的职能是能够生产出一个包含剩余价值的商 品,也就是通 过生产阶段使生产资本变为具有更大价 值的商品资本。“因此,产品不只 是商品,而且是孕 育着剩余价值的商品。它的价值= P+M,等于生产这 种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资本的价值P,加上这个生产资 本产生的剩余价值 M。”(第2卷第45页)
• 3、销售阶段
• 资本家把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商品拿到市场上去 出卖,完成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 其公式 是: W'—G',就是销售阶段。
• 这里的W',是包含了剩余价值的商品,它不仅包 含原有价值的补偿, 还有个剩余价值。“W'这个 价值,等于生产它时保存的价值加上生产资本提 供的剩余价值。它的价值大于这个资本价值,多 了这个剩余价值 W。”(第2卷第47页)因此,W 代表了预付价值与剩余价值的关系,也就是包含 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表示一种价值关系, 表示商品 产品的价值和生产它所消耗的资本的价 值的关系,就是说,表示它的价值是由资本价值 和剩余价值构成的。”(第2卷第47页)
• 第三,货币资本的价值能增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但表现在过程的开 始和终结,而且 表现在“金光闪闪的货币形式 上”(第2卷第69页)。
• 第四,货币资本循环没有表现出个人消费。资本家用 货币购买生产 资料,只表现出生产消费,购买劳动力 也是购买生产的要素。至于工人的个人消费是在货币 资本循环的公式以外的,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在货币资 本循环的公式中也表现不出来。
二、生产资本循环
• 第二卷第二章分析“生产资本的循环”,实际上 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本循 环中的流通过程,是研究 这个通过流通过程有多少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 问题。如果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 这就是简单再生产;如果剩余价值有一部分用于积 累,那就是扩大再生产。这一章分成四节,实际 上是 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节,分析简单再生 产;第二部分是第二至第四节, 分析积累和扩大 再生产。第三和第四节是第二节的补充。
• (三)生产资本循环的总公式
• 把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生产资本循环和扩大再生 产条件下的生产资本循环概括起来,生产资本循 环的总公式是:
三、商品资本循环
• 第二卷第三章“商品资本的循环”,主要是说明 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 商品资本的循环不仅是单 个资本的一种循环方式,而且体现了社会总资本 的运动。
• 3、商品资本循环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 人消费。
• 所以,马克思在分析个别资本的运动时,以货币 资本的循环和生产资 本的循环为代表;而分析社 会总资本的运动,则以商品资本的循环为 代表。
四、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循环的统一
• 第二卷第四章题为“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实际上 是把前三章的分析综合起来,从总体上来论述产业资 本的运动,说明产业资本循环就是三 个循环的统一。
• (二)生产资本循环的特点
• 1、生产资本的循环表示资本的再生产。 • 2、生产资本的循环以流通过程为媒介,两头都是
生产过程,中间是流通过程。
• 3、生产资本的循环揭示了货币资本循环的片面性, 它告诉我们剩余价值不是来自流通过程,而是来 自生产过程。但是,它又造成了一种新的假象, 似乎资本主义不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而是为生 产而生产。

• 货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的循环。所谓产业资本, 就是投在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门的资本。 “资本价值在它的流通阶段所采取的 两种形式, 是货币资本的形式和商品资本的形式;它属于生 产阶段的形式,是生产资本的形式。在总循环过 程中采取而又抛弃这些形式并在每 一个形式中执 行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这里所说的 产业,包括 任何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 门。”(第2卷第63页)产业资本的正 常循环,一 方面要求资本价值不断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外一 种形态;另一 方面,在一定的时间内又要把资本固 定在一定的形式上。也就是资本既 要不断变化, 又要每时每刻同时表现为三种形式。
• (一)总循环是三个循环的现实统一 •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可以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反
映资本运动的特点,但不是三个独立资本的运动,必 须把这三者统一起来,才能了解产 业资本运动的全部 过程。“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 通 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种循环 的统一。”
• 产业资本作为一个连续不断的总运动来看,都包 含着三个循环。三 个循环互为前提,一种形式循 环的反复,已经包含着其他形式的循环的进 行。 在货币资本的不断循环中,包含了生产资本和商 品资本的循环;在生 产资本不断循环中,包含了货 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循环;在商品资本循环 中,同 样,包含了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的循环。而且, 任何一个单个的产 业资本,都必须同时处在三种 循环中。“这三种循环,三种资本形态的这 些再 生产形式,是连续地并列进行的。所以,在这里, 总循环是它的三个 形式的现实的统一。”(第2卷 第117页)
起点和生产资本起点的资本价值不一样,它不是预付 资本 的价值,而是已经增殖了的价值,它的价值是预 付资本价值加上剩余价 值。
• 3、前面是卖和买两个流通过程,最后是生产过程。
• 4、它不仅包括资本价值的流通,而且 包括剩余 价值的流通;它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 消费。所以,商品资本循环,一方面是单个资本 循 环的一种特殊形式,另一方面又体现为社会总 资本的运动。
• 这里研究的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的循环,也就是按资 本主义方式经 营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包括工 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等,而且实际上是 以工业资本为代表进行分析的。
• 这里研究的资本循环是单个资本的循环,也就是 单个资本家经营企业所投入的资本的循环,是个 别资本的运动,不是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 由于资本循环包括形态变化、流通时间、流通费 用,所以,这一篇就由第一到第六章组成。第一 部分是第一至第四章,分析资本的形态变化。第 二部分是第五章,分析“流通时间”。第三部分 是第六章,分析“流通费用”。
• 从方法论来说,动态分析法是这一篇方法论的特 点。
一、货币资本循环



• 在这个阶段中,通过劳动力的使用和生产资料的 消耗,不仅可以生产出一种新的商品,而且可以 生产出大于生产资本价值的价值,也就是会产生 剩余价值。但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价值形成和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生产 资料在价值形成中只是转移原来的价值, 而劳动 力是创造新价值,它不仅可以创造相等于劳动力 价值的价值,而且 会产生大于劳动力价值的剩余 价值。
• 作为产业资本循环最典型、最片面、又是最一般形式 的货币资本循 环,具有以下特点:
• 第一,在货币资本循环中,货币资本是总循环过程的 出发点和复归 点。这个过程,最明显地表示出资本主 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就是赚钱。
• 第二,货币资本循环中的生产过程,是价值增殖的手 段,也就是说,发 财致富是生产的目的。
• 5、商品资本循环也是一个再生产过程,它的起点 是前一个生产过 程的结果,它的终点是第二个生 产过程的开始,它实际上联系了两个生产 过程。
• (三)商品资本的循环表现出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 1、商品资本循环包含着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
循环,并且相互交错在一起。
• 2、商品资本循环既包括补偿生产资本的那部分产 品的运动,而且 包括形成剩余产品的那部分产品 的运动。
• 在生产阶段,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必须结合起来,才能 进行生产。“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 何,劳动者和生 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 情 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 必须使它们结合起 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 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 经济时期。”(第2 卷第44页)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 义所有制,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分离的。只有通过资 本家购买劳动力, 在生产过程中作为资本的生产的存 在形式,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才能结 合起来。在资本主 义制度下,“自由工人和他的生产资料的分离,是既 定的出发点,并且我们已经看到,二者在资本家手中 是怎样和在什么条 件下结合起来的——就是作为他的 资本的生产的存在方式结合起来 的。”(第2卷第44页)
• 由W’—G’,也就是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对资本家来说,是非 常重要的。这是一个“惊险 的跳跃”(第1卷第124页)。这是因为,第一, 如 果W’卖不掉,资本家就会破产,资本的再生产运 动就会中断。“这个跳 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 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第1卷第124 页) 第二,如果卖的速度不同,资本的再生产规模会以 不同程度扩大或缩 小。卖的速度快可以扩大再生 产规模,卖的速度慢,就可能缩小生产规 模。第 三,如果W'只卖掉一部分,有可能只够补偿预付的 资本价值,而不 能实现剩余价值;如果卖掉很少, 有可能不仅不能实现剩余价值,甚至不 能补偿资 本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