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德育教育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
道德教育就是幼儿成长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基地,幼儿德育是在幼儿阶段实施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教育过程。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的启蒙教育,是为幼儿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幼儿园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日常规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1、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项内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在卫生习惯教育上主要有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集体生活卫生习惯教育以常规教育方法为主,如: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坚持每天都刷牙,
2、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已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
但近年来由于对人礼仪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家长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补课教育。
幼儿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衣、食、住、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教育,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进入睡房似小猫,静悄悄,不影响别人,餐前便后都洗手,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在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生活习惯教育就是平常的养成教育方法为主。
3、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人的行为习惯是人的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坐、立、行、走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
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
午睡起床要求幼儿自己整理床铺,中、大班幼儿自己学叠被子,一边穿衣一边唱着“你帮我来梳梳头,我帮你来钮钮扣,团结友爱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回到厕所照着镜子,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
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等这些的培养都是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行为习惯教育主要以训练为主。
4、文明礼貌养成教育。
一个国家民族的礼仪程度,代表着整个民族的文明发展水平。
幼儿年龄小,是培养文明礼貌的重要时期,文明礼貌教育主要内容有,说文明语言,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为人处事要与人为善。
礼貌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常规训练。
5、一日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对幼儿园的孩子们,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的正能量的意识。
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给自己增加正能量。
如我们利用每周星期一举行升旗仪式,让幼儿知道我们的五星红旗的由来,了解五星红旗的来之不易,我
们为什么要对五星红旗行注目礼,表示对红旗的尊重和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之情,还要学唱国歌等。
二、节假日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如:“三八节”让幼儿知道这是妈妈、奶奶、外婆、老师的节日,对于自己的这些熟悉人我们都应该爱他们,培养幼儿感恩教育;让幼儿知道“清明节”是对我们死去的亲人、革命先辈的怀念及缅怀之情,培养幼儿对我国的传统节日的继承和发扬;“端午节”的由来;每年的九月十日这是我们老师的节日,对幼儿尊师教育;“国庆节”是爱祖国的教育活动,让幼儿知道国庆节的由来,从小就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五星红旗的代表意义,让幼儿知道国庆这一天是祖国母亲的生日,爱国就像爱自己的妈妈一样爱戴她。
通过各个节日对幼儿进行节日活动的教育,无不在孩子的心中掀起爱的波澜。
三、家园共育中进行德育教育
家庭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教育。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事,同时也是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配合才能完成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对孩子启蒙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父母与孩子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的更快些,更多些。
所以要培养孩子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因此作为教师要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
还可以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保持家园教育同步。
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和表现,家长应大胆的让幼儿在家做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事事都给幼儿代办,从而长时间的不动手做就失去了动手的机会,就形成了懒惰的思想,啥事都依靠其他人。
掌握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同时教师也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孩子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要适合幼儿的发展规律,不是盲目的急于求成的思想去教育孩子,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产生实效。
如我班是今年刚分的一个新班,对班里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当我接触到这个班时,我就发现有个小朋友不爱说,和其他小朋友也不一起玩,对老师的主动询问,他也不理睬,最后我了解到,是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从小就和奶奶一起生活再加之奶奶既要做农活、做家务,没有时间管教他,也不爱和他交谈,就养成了不爱说的性格。
很多我都和家长联系,还给家长说他在园的表现,在老师的表扬和关心之下,再结合家长的正确引导之下,他在班上有了明显的变化。
每次和他说他的父母亲的时候,他总是热泪盈眶,可以看到他多么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回来,更多的是得到父母的家庭教育。
我和他谈话之后我和家长取得了联系,并提供了一些教育建议,家长也很配合,更多的关心孩子,在得到了父母的爱,他变了,开始爱说话,不再有自卑的心里,所以在幼儿园,我也抓住他变成了爱说话的孩子这一点对他进行夸奖。
在家长与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下,不久,他便变得不仅开朗易处,孩子们也都愿意和他一起玩耍了。
看来,孩子的德育工作,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只有家校合作,才会取得相应的德育效果,反之亦然。
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即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家庭教育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关键。
总之,德育教育从幼儿抓起,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勇敢自信的新世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