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告别贫困奔小康》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告别贫困奔小康》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告别贫困奔小康》教学设计
《告别贫困奔小康》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2、了解以往生活的艰辛,教育少年儿童必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建设我们的祖国。

重点:了解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知道当前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小康社会。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告别贫困奔小康,齐读课题。

二、新授
1、看到课题,大家有没有问题要问呢?(生:什么是小康生活呢?)
你是怎样理解小康生活的?谁知道?(学生自由发言)
看来啊,大家对“小康生活”的理解是各有千秋啊,的确它没有个固定的概念,还是让我们到周围的生活中去感受一下吧。

小结:如今,我们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不再仅仅是吃饱穿暖这些物质保障,人们啊还在追求着更高质量的精神生活,要活得健康、愉快、丰富多彩。

活动一:认识票证
一、运用实物,了解过去
1、展示人民币和票证
师:如果你有100元钱想买些什么?
生:零食、课外书、文具……
师:购物时方便吗?
生:非常方便。

师:你知道在30多年前买东西不仅需要钱而且还需要这样的票证吗?教师出示粮票。

询问粮票的用途。

不仅仅买粮食要粮票,穿的用的都要用票证。

(看课本P72页图片,认识各种票证)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与长辈交流、收集一些过去的“票证”和它们背后的故事,了解各种票证的用途)
2、举事例:讲讲关于票证的来历和相关知识,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故事。

设疑:当时国家为什么要发行这样的票证?
师小结:过去物资匮乏,一些生活必需品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只能限量供应。

可见,当时的生活水平多么落后!
活动二:了解过去
二、师生学习,交流感受
(一)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看P73页的一组老照片。

从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生交流。

要求:
1、仔细观察图片。

2、讲讲自己知道的故事。

师:是啊,过去一件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衣服老大穿小了给老二,一个一个接下去。

现在呢?
生接着举例。

师:过去住的是茅草房、土砖房、砖瓦房,现在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看到这些变化,你想说什么?
生回答。

师:是啊,如今我们不但吃饱了,穿暖了,还吃出健康,穿出时尚来了。

总之,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二)“两代人的帐本”和“我家今昔小调查”
师:那时候有家用电器吗?(没有)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生回答。

2、书中“两代人的账本”讲述了71岁的杨燕秀老人记账37年,记的都是柴米油盐,直到1980年,账本上才有了购买电视机的记录,而她的女儿记的是家庭大事,家里买的大件。

你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从刚维持温饱到小康)3、你怎样看待现在的生活?生交流。

师小结:我们的生活真像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活动三:走进现在
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74、75页的内容。

看一看书上的人们在进行哪些文化精神活动?畅谈今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