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制作课程表
带着问题看书预习
相互交流对知识点的理解。
复习过去的知识点,为Excel的学习做准备。
二.打开Excel,与word界面组成进行比较,理解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单元格地址、单元格区域。
观察两个软件回答异同点。同时思考:即使在Word能做表格了,为什么需要一个专门做表格的软件呢?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顺利完成4个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各种EXCEL技能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式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步骤、方法
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
预期效果与备注
一.预习阶段
观看上节课同学们使用Word制作“课程表”作品。
复习Word的知识点:
窗口组成: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常用工具栏、标尺等。
Word学习知识点:字体的设置、段落的设置、超链接的设置、图片的编辑、表格的编辑。
共同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习惯。
六.教师知识归纳总结知识拓展
看美化过的课程表。
看老师演示
欣赏学习作品
再次激发对EXCEL学习的求知欲。
七.作业
课本180-181页的问题探讨
记录作业
能顺利完成作业。
附件1:
初级任务:
A
B
C
D
E
F
G
1
课程表
2
班级:2009级(1)班
班主任:
3
星期
节次
星期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简单了解EXCEL的创建、保存、窗口组成、单元格地址和工作表的区别。
能力目标:会用EXCEL来制作一张课程表,会使用数据自动填充输入、行/列的插入删除等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可对表格进行设计美化。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EXCEL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EXCEL中的操作技能
看老师演示
听老师讲解
思考
了解一次比较完整的成绩处理操作过程。
表现活跃,激发兴趣。
四.课堂练习
知识迁移与任务驱动
1.展示“课程表”(初级任务)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汇总后提出解决方案
a.星期一、星期二…(自动填充)
b.节次1.2.3.…(自动填充)
c.标题“合并并居中”
d.标题(行)、时间(列)的插入、删除
1.数据的输入(自动填充数据)
2.行和列的操作。
3.字体字号的设置
4.单元格的设置(合并及居中、颜色填充)
由于项目比较多,最后和学生提了五个评价项目:
1.数据输入
2.字体字号
3.整体协调
4.边框制作
这五个前三项完成即为合格,后两项完成的即为优秀。
学生上机完成作业后,分小组进行评价、统计结果激发对EXCEL学习的求知欲。
EXCEL制作课程表
教材分析:通过制作班级课程表的实例来讲解EXCEL电子表格的启动、窗口的组成、了解单元格和工作簿、建立一个工作表、输入并编辑表格中的数据、保存文件和退出EXCEL七部分的使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例的讲解,能够简单的认识EXCEL。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有WORD操作基础,但对EXCEL电子表格功能尚不了解,通过教师演示拓宽学生视野,了解EXCEL在数据处理能力方面的突出优势,使学生向往EXCEL的学习。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4
1
5
2
6
3
7
4
8
5
9
6
10
7
附件2:
高级任务:填充各科目、美化课程表(字体等设置)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复习Word已有知识点、使用Word作课程表与excel的概念知识点、初步使用Excel作课程表作比较,使学生容易理解excel的好处及制作方法。
让学生利用EXCEL制作班级的课程表。在这个制作过程中涉及以下操作:
2.完成“课程表”(高级任务,能力提高,不作统一要求)
每个学生按项目要求输入“课程表”。
师生互动,答疑
组内讨论、互助
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完成初级任务。并有个别学生高质量完成。
五作品展示评价
每一组推选一位作品最出色的代表来展示作品并评价,思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学生看优秀作品,学习他人的长处,思考存在的问题
在了解EXCEL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项目练习。
三.导入
创建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各种表格,这些表完全可以用word来完成,当我们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统计时,使用WORD就不会得心应手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电子表格软件——EXCEL,他能够很方便地帮我们完成计算、统计、排序等任务,是一个非常好的表格处理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