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贵族学校”——英国“贵族学校”考察札记解读“贵族学校”——英国“贵族学校”考察札记暑期我校师生38人赴英国游学近二十天, 所见所闻,感触颇多.在游学中,我们对英国的 "贵族学校"特别感兴趣.英国的"贵族学校"是英国基础教育中的精英学校,他们中间有世界一流的名校.这些学校不是高考的机器,更不把追求升学率作为目标,他们实实在在地为国家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游学期间,我们有幸住宿,生活,学习在一所着名的贵族学校内, 有机会对她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接触和考察,记下了其中的一鳞半爪,既资我们今后办学之参考,也供同行校长参考.一,到底"贵"在哪里在英国,贵族学校是很有地位很有名望的学校.那么贵族学校到底是什么样的学校呢?在我国也有贵族学校一说,那通常是设施条件好,收费标准高,全寄宿的学校,在师资上也是舍得花钱从优招聘的.那么在英国是不是也是这样.或者大同小异呢?我带着这个问题来到了英国霍尔伍德(Holmeswood)贵族学校,在英国有两所贵族学校较有名气,这所学校是其中之一.来到这所学校后,从校园来看,与我们所见的其他英国学校并无明显区别,与我国相比, 也没有我国大部分学校的建筑高大,气势恢宏.他们的楼房最高不超过三层,大部分都是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平房或二层小楼,外表没有任何令人艳羡的地方,内部设施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我们的省重点中学,实验初中,中心小学条件并不比他们差.所不同的就是校园占地治较方略?域外英南京?贵下旅工掌工铰军塞札记面积特大,绿色大草坪占了全校面积的70%左右.大概因为英国人少地多,所以校园普遍比较大.草坪大,成了英国中小学的普遍特征.在校人数只有五百人左右,据说英国很少有超过千人的中小学.这所贵族学校到底"贵"在哪里呢?在这里住了七天,我天天如饥似渴地读着她,并仔细思考着,玩味着她.我发现这儿的路总是窄窄的, 从主要路口到教室处有两道铁杆参差拦住,仅容一人进入.偌大的学校没有围墙,绝大部分地方没有栏杆,如果有少部分区域必须遮拦的,也仅有用窄木板钉成的木栅栏,用铁栏杆的地方很少.那种木栅栏仅表示这里不准进出,如果真正用来拦人是绝对不行的,那种木栅栏只要有一个孩子用力一推就能把它折断或推倒,栅栏间的缝隙也很大,如果你愿意,只要弯弯腰就能钻进钻出.住宿地方的楼梯也是窄窄的,室内走廊也是窄窄的,地上全是地毯,大部分楼梯上也都是地毯.室内空间不大,床也是窄窄的,双人床并不高,床与床之间有50厘米左右高的木板隔开,小小的书桌被巧妙地安排在床边上,有盏小台灯,如果开着灯,光线基本上不会影响到第二个人.卫生间是公用的,很干净.餐厅不算大, 每次仅能容纳100人左右吃饭.全校500多人是分批吃饭的,每隔l015分钟进来一批人吃饭. 吃好饭以后,剩下的一点点汤菜(一般是不准剩的)就倒在一个小小的不锈钢做成的容器里,凡是纸,果皮f他们的包装袋大部分是纸做的)就 f 小学表学步考?管理2004.2解读B【族学校,放在一个有垃圾袋的桶里,吃饭用的杯,盘, 刀,叉,勺分开放在几个洗涮用的塑料筐内.这一切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位学生从走路,吃饭,睡觉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路上不可能几个人并排走,更不可能奔跑,蹦跳,到了有遮拦的地方,是不会有人钻,跨,跳的,也不会有人去搬,推,踢的.睡觉是不会有人大吵大嚷的,即使有人做事也会顾及他人,不去影响别人的.宿舍的地上不可能丢纸屑,更不能吐痰,也不可能用脚踢墙壁,墙壁上是不可能出现脏脚印的,更不可能在宿舍里吃东西.我们的学生住在他们宿舍里,他们接待时就说,宿舍里不准吃任何东西,要吃东西到餐厅去.吃饭也有时间限制,l5分钟之内必须吃好,餐具必须自己送回,而且必须自己分类放好.他们正是从走路,吃饭这些细小的生活常规来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的.一个人把这些地方做好了,素质必然就高了,其他方面还能做不好吗?在整个学校里我们没有看到有一条慷慨激昂的口号, 也没有什么教育性很强的标语,更没有什么名言警句(当然也没有看到到处写素质教育的招贴).但我分明地感到,素质教育就蕴含在学生的一切生活常规之中.二,严格的要求霍尔伍德贵族学校要求是很严的,这种严表现在"严格要求和规范执行之中".接待我们的余女士告诉我们,她的孩子因为一次校内活动而耽误了几分钟的吃饭时间,当她的孩子赶到餐厅时,饭菜窗口刚关,于是就没有饭吃了, 只得饿了一次肚子.我们虽然是客人,在他们餐厅吃饭也是要严格执行规定的,如果规定好晚上7:00吃饭,7:20结束,你提前一分钟他也不开门,你迟到了,超过了规定时间,也就没有饭吃.我过去在学校里吃饭,因为餐厅人比较挤,所以总是等到最后基本上没有人了,才去吃饭,到了这里以后,我也这么想的,结果要不是同伴及时来叫我,有几次我还真的吃不上饭呢.我们看到他们的小足球队训练,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训练中,他们要求学生动作要快, 坐下起立要迅速,不准嬉笑,更不准打闹.在游治校方略?域外泳训练中,他们要求学生听从统一指挥,比如大家下水以后,不准擅自行动,每个人都要先停在水边上等待统一口令,才开始游泳:这些孩子虽然都很小(10岁左右),但都训练有素,从这些孩子的游泳动作中,就足以看出,在平时教学中,学校对他们的要求是非常规范,非常严格的.后来,我们到了享有世界盛誉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发现该校对学生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燕尾服是该校的校服,学生平时在校一定要穿上,从领结到服饰都很工整. 他们学校还有一种训练,好像叫做"野蛮生存训练",就是学生之间相互纠缠格斗,滚动得浑身上下到处都是泥水.这种体训活动,既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体能,大概更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品质意志,培养学生的勇敢拼搏精神,提高学生的生活生存能力的.他们的这种体训活动, 经常搞,特别在新生入学后,是一定要搞的,就有点像我们的中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要开展军训活动一样,是作为新生入学后的一次必修课.不过,他们也搞军训,这一活动是安排在特定的军训时间中的.三,课堂是这样的霍尔伍德贵族学校的Daniel与Maggie两位老师,给我们的学生上了两天的课,用同学们的话说,时间过得太快了!Daniel是面对我校部分到英国去的初一学生上课的,他三十来岁,在我国天津市一所中学里担任过两年的英语教师,因此,他对我国学生情况比较熟悉.上课一开始,他就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首先问同学们,到英国后感到英国与中国有哪些区别,句子是:Whatisthe differencebetweenEnglandandChina?要求同学们互相交流,互相说给对方听.在同学们准备交流的同时,他又一个个地分别找同学们谈心,了解每一个人的词汇,口语情况,了解每个人的喜好.他这样做,不但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了解和熟悉了同学们的情况,而且师生间的距离也被缩短了,陌生感也消除了,为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打好了基础.他很快地与十多个同学谈完后,就让同学们围绕上面的问题进行交流.同学们纷纷发言,说出了许多方面的区别, 小学表学步考-蕾理2004'2比如:英国人个头比中国人大,英国人路上很少有骑自行车的,英国人的鼻子比中国人高, 英国人的眼睛跟中国人不一样等等.每个学生都用英语说出了这些区别,课堂上引起了阵阵哄笑声.在说出这些区别的过程中,Daniel不时地给大家纠正一些语法,语言上的问题.一堂课不知不觉就结柬了,下课了同学们一个个都感到兴犹未尽.第二堂课一上课,Daniel就先带着同学们在院里做游戏,他把同学们按A,B,c,D……的顺序排好,然后做游戏,叫到谁表演就说出他们这个顺序(字母)开头的英语单词.1O分钟的游戏后,他领着同学们再到教室里上课.到教室上课是两人一组,在一起共同想象设计一件东西,并把它画出来,时间15分钟左右,然后用2O分钟左右的时间,全班同学把各个小组画出来的东西详细地解说给大家听.同学们的每堂课都是在这种生动有趣,平等交流,师生互动的治枝方略?域外选出一部分精品来,陈列给外人看,以此向外人宣传他们的艺术教育,来展示他们的"素质教育"的成果的.而我们的所谓的学生作品展, 其实只是少部分特长生,兴趣生的杰作而已, 绝大部分同学平时是不绘画的,是没有这方面的训练的,至少是不重视这方面教育的.人,为什么要重视艺术教育呢?因为艺术教育是开发人的智力的最好途径之一.李政道先生就专门作过"艺术与科学"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 "艺术与科学"是硬币的正反两面,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再从艺术对人性情的陶冶,素养的提高来过程中愉快,紧张,兴奋,难忘地度过的.一位同学兴奋地说:"我要把这位洋老师带回去." 四,艺术与科技教育霍尔伍德贵族学校对艺术教育非常重视. 学校有专门的艺术馆,有一个设施非常好的演出中心馆,学校的许多课程内容都由同学们自编自演,或者师生共同组织演出.平时他们对绘画,音乐等教育也非常重视,你不但在他们的绘画室里可以见到许多学生的作品,就是在教室里,走廊里也随处可以看到学生的各种绘画创作,绝大部分是水平不高的,但它绝对是每个学生的作品,绝对真实地告诉我们艺术教育是他们学校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他们绝不是从几百个学生中,挑选出几个爱好美术的学生,经过培训,然后再从这些学生的作品中,挑看,它是任何其他教育都无法替代的,艺术修养的高低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味.艺术修养能培养人高贵的气质,能提高人高尚的情趣,能增强人高雅的审美能力,辈雾0-中,使人从穿着打扮到言语举止都能超凡脱俗,摆脱粗陋.这所学校对科技教育也像艺术教育一样,十分重视.学校有专门为小学生设置的科技馆,有专门为中学生设置的实验室,中学生实验室也是理,化,生分开设置的.实验室里的实验器材十分齐全,但它绝不是针对教材和考试设置的,而是综合的,动手的,充满创意的实习实验场所.在这里,同学们所做的每一个实习实验,绝不是对教材内容的复述演示,而是充满探索与创意.学校把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制造(或创造卜一样东西,放在"科技"教育的第一位,他们经常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的实验成果带回家给父母看.我国在这方面与他们相比,距离就比较远了.我们一些学校"实验"说到底是应付考试的,至于对人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是喊喊而已,几乎没有认认真真去做.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教育价值取向发小学教学步考?管理2004'2生了问题呢?还是学校升学排名榜的导向诱发了这个问题的发生呢?五,这些学校也有排名榜后来,我们又先后到了伊顿公学等三所贵族学校,令我们感到奇怪的是这些学校里居然也有排名榜,而且他们的排名榜还有这么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制作非常精致.霍尔伍德与澳登利两所中学都是写在制作精致的木板上,字写得非常工整认真,而且霍尔伍德中学还是金粉字的,伊顿公学则是浇铸在铜板上.二是记载的时间很长.澳登利中学是从 1928年就开始有记载了,霍尔伍德中学是从 1948年起记载的,伊顿公学是从1818年开始记载的.每所学校都有几十块板,伊顿公学在一个很长的走廊里排着近百块这样的铜板,令人肃然起敬.三是记载的内容简洁明了.澳登利中学记载的是录取剑桥,牛津大学的名单,我们一到该校,他们就告诉我们,今年有一位大陆的学生考入了剑桥,霍尔伍德贵族学校记载的有升人大学的学生名单,也有各科竞赛获奖的名单.伊顿公学记载的毕业生名单中,有相当多的是曾在学校就读而在历史上为国家作出贡献而捐躯或去世的学生名单,以此激励后来者.四是排名榜都陈列在学校人流量最大,最显眼,又可以长期保存的过道或走廊里. 五是这些地方所陈列的排名榜都是依次相加而多少年来一直没有搬动过的. 由此可见,这些学校对自己的优秀学生都非常珍视,都认为是本校的光荣和骄傲,而且精心地记载在学校的史册上,天天用来激励后来者,形成了学校一笔巨大的教育资源和文化遗产.他们的学生名单和学校建筑一样的古老,长久,深厚而令人叹为观止.我以为,以育人为天职的学校,应该十分珍惜这笔财产,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比历史久远的学校建筑更能说明问题.如果没有这笔财产,那么一所学校能剩下的恐怕只有砖瓦了,那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治枝方略-域外六,扫描教室霍尔伍德等学校的教室黑板都是白板,不用粉笔而用墨水笔.教室后墙上也是板报,是学生用纸剪贴在板上的,粘贴时不是用糨糊, 而是用图钉之类的东西.两边墙也满是学生的作品,每个教室布置都不一样,给人的感觉就是教室里没有丝毫的刻意雕琢,没有说教很浓的压抑氛围,而纯粹是学生平时学习生活的小溪里最真实最自然的涓涓细水的流淌. 教室前后都有不少放书的橱柜,这些橱柜里都有些书.这里的书不是课本,更不是各种 '参考题及辅导资料,而是学生阅读的书报和课我们在霍尔伍外书籍,排列得比较整齐有序.德贵族学校的学生宿舍里,也处处看到这样的书橱,里面也整整齐齐地放着一些课外书籍. 教室里的桌椅都是单张的,而且制作得比较轻而结实.一个教室里的桌椅最多的有30多张,少的20多张,教师的桌子比学生的桌子稍大一些.教室里没有讲台,上课时师生桌子是随意排列的,为了教学讨论方便,可以是教师在前,学生一张张排下来,也可以是教师在中间,学生半圆形地围着教师排,也可以是学生几张桌子拼放在一起.总之,教师可以随时根据教学需要,要求学生重新排列教室里的桌子.从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贵族学校的教室不是一种刻板式的,老师居高临下的教学空间,而是师生得以快乐地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是信息交流的场所,也是生命流淌的河床.f小学表学步考?管理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