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亚迪成功之道与启示

比亚迪成功之道与启示

记录; 2003年,比亚迪得到美国百得客户的认可,当年镍铬电池产量达到
4.0亿支,一举超过三洋,问鼎世界第一的宝座; 2003年1月,比亚迪进军汽车产业,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成立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2004年2月18日,深圳比亚迪微电子有限公司成立,同年锂离子电池
市场占有率达20%,位居世界第二;
大战富士康
郭台铭其人: 台湾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1950年出生 ,1971年台湾地区‚中国
海专‛毕业,进入当时台湾前三大船务公司——复兴航运工作; 1974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资本额30万元; 1985年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NN自有品牌; 1988年,在深圳开办只有百来人的工厂,之后发展成为富士康龙
以反诉讼对方侵权; 3、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重视自主研发; 4、面对指控,需要有更多的自信,敢于应诉维权。
虽然这两场官司都是我们中国人赢了,但是我们依然要对日 本三洋、索尼表达一份敬意,他们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 了卓著的贡献,也因为他们的先行探索给后来者的发明以资借鉴 的参考、提供了思索并创新的空间,后来者才能够站在巨人的肩 膀上看得更远,想得更远……
1975年,开发锂电池;并成立驻美国的第一家制造工厂;
1978年,开始批量生产锂电池;
1980年,向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供锂电池技术;开始销售热导管式太阳能供热装置; 并向美国提供磷酸燃料电池技术;
1984年,在中国设立广东三洋冷气机、华强三洋电子公司(合资);
1990年,赞助万花博览会(金美女博览会) 采用三洋超轻量的、易融通的、非晶 体质的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飞机首次横飞北美成功 开发世界最短波长的红色半导体激 光 ;开始销售镍氢蓄电池;
的充电电池制造商, 2008年成为全球第一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 年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吸引了全球给予新能源汽车高度关注的眼光。 经过15年的时间,比亚迪公司目前已经涉足IT、汽车、新能源三大产 业,从创业初期的二十多人,发展到拥有二十万名员工,从当初的外 租厂房到拥有了11大工业园,已成为网络遍布全球的国际化企业。
2、荣誉及其个人财富
2002年11月获香港‚紫荆花杰出企业家‛奖; 2002年度‚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2002年首次进入了《福布斯》杂志推出的‚2002年中国富豪榜‛; 2003年6月,王传福以企业家的身份,被《商业周刊》评选为25位 ‚亚洲之星‛之一。 2003年9月入选‚深圳十大杰出青年‛; 2009年9月,以350亿资产入选《胡润排行榜》首富; 2010年5月14日,‚2010新财富500富人榜‛,以343.3亿元资产排名 第四位。
证考核的例证; 3、表明态度:索尼这种商业游戏和市场策略,其最终是想拖垮对手或
使对手束手就擒,但是这些根本不会阻止比亚迪前行的脚步;
2005年1月,日本特许厅裁定,索尼诉讼无效。 2005年3月,索尼不服,递交上诉至日本知识产权高等裁判所。11月28日, 被驳回,维持原裁决。
比亚迪对日本的两场官司以完胜而告结束 总结经验如下: 1、比亚迪有证据证明这些技术是自己研发出来的; 2、比亚迪掌握了很多专利,对核心技术都非常熟悉,所以可
2、挑战权威——三场世纪大战奠定行业地位
比亚迪从成立之初,就大小官司不断,但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与三洋、 索尼、富士康的三场关于知识产权的世纪大战。
王传福关于知识产权的观点是:‚拿来不是不可以,但是绝不能受制 于人。‛
自90年代起,全球充电电池市场基本上被日本厂商独占天下,三洋、 索尼、东芝、松下等制造商占据着全球近90%的市场份额。比亚迪的闯入, 打破了日本厂商一统天下的平衡。
2002年10月,比亚迪在日本展会上展出了其研发的锂电子充电电池, 索尼对其提出质疑并着手调查。在三洋将比亚迪告上法院的10个月后, 2003年7月8日索尼也以比亚迪侵犯其两项专利为由,将比亚迪告上日本东 京地方法院,要求禁止进口其生产的锂电子电池,停止在日本以销售及转 让为目的的有关该产品的任何展示。
1958年,淀川工厂开始生产窗式空调(SAC-2600);第一批吸尘器(SC-100)开始 销售;与美国频道老板公司签订关于晶体管收音机的协议,开始了三洋OEM(初始设备 制造商)的历史; 第一批音响(STG-100)开始销售;
1961年,成立第一个海外制造公司——三洋电机香港有限公司,研发镍镉蓄电池; 1963年,开始率先销售充电式镍镉收音机; 1964年,开始销售镍镉紧急引导灯; 1968年,在日本最早实现液体燃料电池商品化; 1974年,参与了日本通产省为缓解能源危机而举办的‚阳光计划‛;
(续)比亚迪的发展简况 2005年,比亚迪F3上市; 2006年,比亚迪F3R上市; 2007年,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成功上市; 2008年,比亚迪F6、F0、F3DM上市; 2008年9月27日,巴菲特入股比亚迪,购买比亚迪10%的股份; 2009年1月,比亚迪重磅车型e6在底特律车展现场展示 比亚迪自成立伊始,几年时间内就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
凭着成本优势,比亚迪先是拿下台湾大霸、日本日高、飞利浦、伟 易达等厂商的大额定单,而后又与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及国内新 兴的波导、TCL、康佳等手机厂商合作。至2002年,日本锂电池的全球市 场份额持续下滑,2003年降至58.2%,他们与中国锂电子电池的摩擦自然 而然产生。
在与国际化企业的竞争中,专利成了他们用以打击中国企业的一条 要命的绞索。
1952年,第一批塑料壳收音机(SS-52)开始销售 ; 1953年,日本第一台喷流式电动洗衣机SW-53开始销售,日本著名评论家大宅壮一先 生将此年命名为‚电气元年‛。第一批电视17C-C231开始销售; 1956年,开始生产第一批晶体管收音机(6C-1); 1957年,开始销售第一批生产电冰箱;
二、比亚迪诞生记
1、王传福其人: 1966年2月15日生,安徽省巢湖市无为县人。父亲木工,曾任村书记,母 亲家庭主妇。兄弟姐妹8人,5姐1兄1妹,13岁时父亲病逝,15岁时母亲辞世, 中考未能考读中专,续读高中。哥哥王传方缀学承担如父的责任支持王传福 读书。1983年,王传福以优异成绩考入位于长沙的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物理化 学系,在王传福大三时,学校改名为中南工业大学。1987年毕业进入北京有 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1990年毕业后留院301室工作,2年后,年仅26岁 的王传福被破格提拔为301室副主任。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 限公司,由于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王传福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 1995年辞职,1995年2月,王传福和他的表哥吕向阳一起创立了比亚迪公司, 王传福现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比亚迪电子 (国际)有限公司主席。
种学习过程,从中学习笃定、冷静,及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王传福辞掉研究院在深圳比格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职务,
在常人看来是极不正常的举动,假如他今天不是如此的成功,那 么在普遍人的眼里,他就是个疯子。
那么王传福为什么敢于辞去与自己专业对口又可以轻松享受 生活的工作呢?基于梦想与个人价值的社会实现只是其中的动因 之一。更充分的理由是: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就更多在事业单位 和国企所不能实现的价值。对于自我才能的认识,‚我是研究电 池的,我相信自己能做好,相信电池行业的潜力。‛对于宏观趋 势的把握,对于市场风云的捕捉,王传福有着清醒而准确的认知 与判断,这样的判断诚如他所言,有很多是只能意会而不可以言 传的。
——与中电电气管理层交流探讨——
比亚迪成功之道 及启示
叶青
2010年10月
人的生命有一种硬度 你若有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一定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王传福
一 、导言
(一)创作《中国新首富王传福》传记的缘起 关于三个稿约和一个故事
(二)创作的动因 1、民族品牌的自豪感 2、对民企做大做强的敬重 3、寄托个人追求的梦想
其奇迹的创造绝非机遇与偶然,若论机遇与偶然,那么所有的机 遇与偶然则正是自身发展的必然!
比亚迪的英文缩写是BYD,Build Your Dreams 意思是:成就你 的梦想。它所代表的就是一种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精神。
三、比亚迪成长之路内在精神给予我们的启示
启示之一:自信源于自知
1、白手起家——自置死地笑看风云变换 王传福认为:发展企业与人生成长都象爬大山,寻山找路是
1994年,日本国产大型火箭1号机采用三洋生产的宇宙空间用镍镉蓄电池发射成功, 开始销售锂离子蓄电池;销售住宅用太阳能发电系统;
1998年,启动Action21E集团环保行动计划;与IBM强化联合,在半导体事业上进行 行业协作;
2004年,在二色滨工厂正式生产太阳能电池;设立国际企业集团; 2005年,锂离子电池在全球累计生产达到20亿个;新一代即用环保充电 电池eneloop(爱乐普)上市。 自1979年与中国保持密切关系以来,三洋公司在中国目前建设有约50 (45?)个左右的合资公司,生产收音机、录音机、冷气机、冷冻机、洗衣 机、压缩机、彩电、冰箱、空调、电动自行车、太阳能供热装置、镍镉电池、 镍氢电池、锂电池等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95年,家用数字摄录放一体机;个人头带式液晶显示器;数码照相机; 1996年,个人电脑;全平面特丽珑彩色电视; 1997年,DVD视频播放机; 1998年,记忆棒产品,娱乐型机器人
如何应对这场官司: 1、比亚迪摆出自己的中国专利160多件,其中申请国际专利的20多件; 2、比亚迪引用摩托罗拉使用比亚迪产品前对其经历过一年多的专利认
被三洋起诉后,比亚迪积极应诉,2002年10月3日发布公告将积极抗辩, 12月在美国应诉,并提出未有侵权的抗辩及反索赔,一般专利差异在30% 以 上即无效,比亚迪在模仿的过程中,已经有了大量的属于自己的专利和创意。 比亚迪理直气壮,三洋取证困难,主动提出撤诉和解。2005年3月底,双方签 署正式和解协议。
关于索尼: 1950年,日本第一台磁带录音机; 1955年,日本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 1963年,世界第一台晶体管电视机;世界第一台晶体管微型录像机; 1968年,特丽珑彩色电视机; 1975年,家用录像机; 1985年,随身听;1/2英寸广播用摄录放一体机;8毫米摄录放一体机; 1988年,数码照相机; 1991年,彩用超级特丽珑彩管的系列彩电; 1994年,世界第一台高亮度、绿色发光二极管等离子平面显示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