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治PPT课件
2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
• 由于血管闭塞,中心部位供血停止6分钟就出现神
经细胞死亡,而周边部分缺血区域 (半暗带) 功能 受损但结构未受损,缺血6小时内血流再通可恢复 功能,避免细胞死亡。治疗目的是挽救半暗带、 减少后遗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在缺血性损伤过程中除缺氧和能量代谢衰竭外,
由缺血诱导的一系列瀑布样电化学效应是导致缺 血性神经元死亡的重要机制。
13
(四) 迟发性神经元坏死
• 研究发现脑缺血组织中有一些区域中受损
神经元呈慢性广泛神经元脱失,称为迟发 性神经元死亡(DND),其发生机制与EAA过 度释放所致的神经毒性作用;细胞内钙超 载;毒性自由基的产生;酸中毒;花生四 烯酸的产生;单胺类神经介质代谢失衡。
14
(五) 脑缺血后细胞凋亡
• 细胞凋亡与细胞死亡是两种细胞死亡形式,两者
8
(二) 脑组织缺血性损害的分布
• 1、 脑缺血中心区(坏死区)
缺血中心区由于脑血流量严重不足或完全 缺血导致脑细胞死亡,主要表现为坏死。 最近研究表明,即使在最严重的低灌流区 的血流下降也不完全。
9
(二) 脑组织缺血性损害的分布
• 2、 缺血半暗区和治疗时间窗
脑缺血最严重区和正常灌注区之间的中间区为 半暗带区,其血流已减少到神经元功能及相应的 电活动中断,但尚能维持细胞膜泵和离子梯度水 平,其特征为:(1) 缺血性脑组织,位于严重缺血 中心区周围的低灌注区;(2) 可逆性及可变性,随 着时间的推移,半暗带可转化为正常灌注区(时限 性可逆),在不利条件下转化为梗死区(不可逆)。
11
(三) 再灌注损伤
• 脑动脉闭塞造成脑缺血后,如果血流得以
再通,氧与葡萄糖等的供应恢复,脑组织 的缺血损伤理应得到恢复,然而,事实上 存在一个有效时间即再灌注时间窗问题。 如果再通超过再灌流时间窗这个时限,则 脑损伤继续加剧,此现象称为再灌流损伤。 目前对再灌流损伤的机制尚未充分认识, 认为再灌流损伤的机制主要集中在: (1) 氧 自由基的过度形成,导致神经细胞损伤。
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方案
1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
• 正常成人脑重1500g,占体重的2~3%,流
经脑组织的血液750~1000ml/ min,占每分 心搏出量的20%,表明脑血液供应非常丰 富,代谢极为旺盛。脑组织耗氧量占全身 耗氧量的20~30%。能量来源主要依赖于糖 的有氧代谢,几乎无能量储备。因此脑组 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害十分敏感,无论氧 分压明显下降或血流量明显减少都会出现 脑功能的严重损害。
7
(一) 脑缺血引起神经元损害的主要 病理生理学说
• 5、细胞因子损害作用
脑损伤时,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能促进白细胞积聚, 引起一系列炎性介质的释放,包括补体C-5a、白细胞介素 -8、肿瘤坏死因子а等,激活多核白细胞(PMN)及血管内皮 细胞,前者通过内皮黏附因子,后者通过内皮细胞黏附因 子,造成PMN激活、积聚、变形性下降,内皮细胞黏附, 最终堵塞毛细血管。缺血再灌注时,毛细血管直径变小, 内皮细胞肿胀,间质水肿,PMN通过更为困难。此外,尽 管在溶栓治疗下大血管再通,而局部微循环闭塞仍持续存 在,形成无灌流现象加重脑自由基的产生和消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故不发生自由基连锁反应和组织损伤。急性脑梗死时,由 于脑缺血造成氧供应下降和ATP减少,使脑细胞正常代谢 途径和自由基产生、清除状态受到破坏,氧自由基积聚蓄 积并造成损伤。它可迅速攻击生物膜的脂类、糖、蛋白质 和细胞内的核酸。受损的脂质和糖主要是发生过氧化反应; 蛋白质则发生变性,酶失活; DNA多核苷酸主链断裂,缄 基发生修饰;从而使神经细胞损伤死亡。再灌注时氧自由 基大量产生,氧自由基损害增加。
• 2、 细胞内钙离子超载
当脑缺血缺氧时,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 过度兴奋,引起钙离子内流增加,高能磷 酸化合物耗尽,离子泵受损,细胞内钙离 子不能泵出,线粒体和内质网对钙离子的 摄取和钙结合蛋白钙调蛋白的结合能力下 降,造成细胞内钙离子的超载发生迟发性 神经元坏死(DND)。
5
(一) 脑缺血引起神经元损害的主要 病理生理学说:
6
(一) 脑缺血引起神经元损害的主要 病理生理学说
• 4、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
脑缺血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氨基酸 (EAA),特别是谷氨酸(Glu)大量释放、重摄 取受阻及突触后膜EAA受体的过度激活是造 成神经元损伤的重要原因,被称为“兴奋 毒性”学说,是近年来缺血性脑损伤神经 机制研究的热点。
3
(一) 脑缺血引起神经元损害的主要 病理生理学说
• 1、 能量耗竭、酸中毒
缺血、缺氧造成能量代谢依靠葡萄糖无氧 酵解,产生大量乳酸,导致乳酸酸中毒和 PH值降低。脑内ATP 及其它高能磷酸键随 之耗尽。依靠ATP运转的细胞钠泵也随之停 止运转而产生细胞内水肿。
4
(一) 脑缺血引起神经元损害的主要 病理生理学说
10
2、 缺血半暗区和治疗时间窗
缺血中心区由于脑血流量严重不足或完全缺血导 致脑细胞死亡,而缺血半暗影区内,由于侧枝循 环的存在,仍可获得部分血液供给,神经细胞功 能虽受损但短期内尚存活,处于可逆状态,如在 有效时间内及时恢复血液供应,则脑代谢障碍得 以恢复,神经细胞可以存活并可恢复功能。目前 国内外已经根据缺血半暗带和缺血治疗时间窗、 以发病3小时内和(或) 3~6小时内病例开展多中心 临床溶栓治疗研究,有待结果以供借鉴。
12
(三) 再灌注损伤
• (2) 细胞内游离钙增高所催发的一系列病理
生理过程。(3) 兴奋性氨基酸的细胞毒作用。 (4) 酸中毒的一系列代谢影响。这些因素会 加重对神经元的损害,尽管如此,对于缺 血性损害,在未发生不可逆损害之前恢复 血流量仍是最主要、最根本的治疗,但临 床上进行溶栓疗法应权衡利弊再实施。而 且必须在有效的治疗时间窗内进行。
在病理形态、生化改变、检测方法、发生机制和 意义各不相同。缺血半暗带中细胞凋亡较中心坏 死区为多,再灌注后中心区凋亡减少,半暗带区 细胞凋亡增多尤以靠近中心区的半暗带边缘最为 明显。缺血再灌注24~48 小时凋亡最重,再灌注 96小时凋亡细胞明显减少,可以认为半暗带细胞 凋亡是缺血性细胞重要死亡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