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姓名:卢慧霞学校:济源电大专业:会计本科年级:08秋会计学号:20081410210110指导教师:韩朝胜答辩日期:目录一、存货的含义及确认条件 (1)二、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现状 (2)(一)存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2)(二)存货管理未能实现电算化 (3)(三)存货的核算计量方面不够准确 (3)(四)存货的积压形成的直接损失 (3)(五)未能充分利用第三方的物流管理 (3)(一)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 (4)(二)完善内部控制 (4)1、做好岗位分工控制 (4)2、取得、验收与入库的控制 (4)3、领用发出与处置控制 (5)(三)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存货管理系统 (5)(四)存货的规划 (5)(五)合理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 (5)[参考文献] (6)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内容提要】存货作为中小企业的一项占有很大比例的资产,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原有的中小企业存货管理方式不论是在管理模式上还是在管理效果上都已不能满足现今市场经济的要求.原有的存货管理方式不但存在较大的风险,且在成本的控制上属于薄弱环节,这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及限制。
本文通过对一些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改善并提高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及效率。
【关键词】存货;存货管理;管理制度所谓中小企业是指经营规模在中等以及中等以下的企业,是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的。
由于中小企业本身是一个基于规模差异的相对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概念,具有生产规模小、数量大且分布范围广、经营方式灵活多样、资产负债率高、竞争力弱且寿命短、停业破产率较高等特点。
正是因为中小企业具有这些和大企业不同的特点,为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持续性,企业必须有计划地购入、消耗和销售存货。
实践证明,加强存货控制和管理,会使濒临绝境的企业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反之,则会使充满活力的企业逐步陷入困境。
因此,中小企业必须重视对存货的管理。
一、存货的含义及确认条件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某项资产是否作为企业的存货进行核算,首先要看其是否符合存货的概念,在此前提下,它一般还应同时符合两个条件,才能作为存货进行核算。
判断一项资产是否符合存货的概念,一个主要的标准因素就是看企业是否能够控制存货产生的经济利益。
一般情况下,如果企业有权获得某项存货产生的经济利益,同时又能够约束他人获得这些经济利益,则表明企业控制了该项存货,或者说控制可与该项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所以,在确认企业存货时,判断企业存在的的所有权很重要,企业存货所有权的转移不能根据存货实体所在的空间位置变化来决定,而应该依据企业存货赊销的权利和义务来确定。
一项资产是否属于存货,不是取决于该项资产的物质实体,而是取决于该项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用途或所起的作用。
存货的确认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资产最重要的特征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如果某一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因此,对存货的确认,关键是判断其是否很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其所包含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
通常,拥有存货的所有权是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本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般情况下,根据销售合同已经售出(取得现金或收取现金的权利),所有权已经转移的存货,因其所含经济利益已不能流入本企业,因而不能再作为企业的存货进行核算,即使该存货尚未运离企业。
企业在判断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时,通常应结合考虑该存货所有权的归属,而不应当仅仅看其存放的地点等。
二是该存货的成本能可靠的计量。
作为企业资产的组成部分,存货的确认也要求能够对其成本进行可靠地计量。
如果存货的成本不能可靠计量,就不能对该项存货进行确认。
如企业承诺的订货合同,由于并未发生实际的购货业务存货的相关成本不能可靠计量,就不能确认为购货企业的存货。
通常随着存货实物的交付,存货所有权也随之转移,而随着存货所有权的转移,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也一并转移。
此时,一般可以满足存货确认的上述两个条件。
因此,存货确认的一个基本标志是企业是否拥有某项存货的法定所有权。
二、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现状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表现出基础薄弱、起点较低,其管理仅停留在单打独斗的传统粗放型的管理层次上,无健全的、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更没有认识或重视到企业存货控制和管理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存货管理不规范,造成账实不符,信息失真部分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企业长远发展,账务处理不规范,实现销售不做销售收入,不按实际结转库存产成品,对收回货款不列账,形成资金体外循环,造成存货账面数大于实际库存数,账实不符;部分相关联企业之间的货物转移,双方不签订代销合同,代销或赊销商品不如实计入库存,形成实物数大于账面数;部分企业不按规定设置保管员岗位,不按规定设置明细账。
还有的中小型企业具备实行存货管理的能力,但出于达到特殊目的的需要而故意不去执行。
在存货管理缺失的状态下,存货给了企业一个很大的调节空间,并且滋生了很多贪污、腐败现象。
内控制度不健全,岗位责权不明晰由于企业人员较少,管理部门相互兼职较多,供产销关键环节缺乏市场的预测和有效的监控,往往都是一人说了算,负责完成采购销售、付款收款和办理出入库手续等全过程。
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由此可见存货管理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存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目前,中小型企业存货方面的管理制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未制定存货管理制度,虽然有这方面的规定,但仅仅流于形式,而未予认真执行;二是内部控制薄弱。
存货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控的重要环节,完善的内控制度可及时发现记账错误,有利于防止舞弊,同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而很多企业或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或虽有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内审人员的主要职能依旧是记账、算账、报账,不能正确评价企业财务信息和管理部门的绩效,导致各级部门更加有恃无恐,趁机钻空子。
而且一旦出现纰漏,即实行罚款、降职、撤职,而不是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存货管理未能实现电算化由于存货种类繁多,核算的工作量比较大,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这样极易产生以下不利情况:一是影响存货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会造成账面数据与实际库存数量不符,产生大量潜在损失,致使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二是在对账不及时的情况下,如发生偷盗等情况,不易及时发现,不利于加强内部管理,人员不足或未具备一定素质的情况,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存货核算的质量。
(三)存货的核算计量方面不够准确根据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存货在会计期末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企业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企业每期都应当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这里所说的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但是大多数企业,并未做到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来准确体现存货的期末价值。
存货核算计量不准确直接影响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使报表的使用者不能真正的了解企业的资产总额以及其构成情况;影响损益表的真实性,通过这样的损益表无法真正了解企业实现的利润与发生的亏损情况,无法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时还影响各项比率指标的分析,流动比率、资产负债比率、营业利润率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存货的积压形成的直接损失一般来讲,大多数企业都担心因缺货或不能按规定时间准时交货,给客户带来不满,从而影响企业生意和信誉。
所以过多的存货造成库存积压,这也成为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它不但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造成资金的浪费,而且长期滞压,容易发生贬值、毁损、失窃,从而直接形成损失。
(五)未能充分利用第三方的物流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增强,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均有很大变化,传统的存货管理方法对企业的自身物资资源和第三方物流明显利用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呈不开放状态,几乎各个小企业都有自己的小而全的物流,考虑到价格问题以及其商业秘密不可为他人所知的因素,而不愿将物流交给第三方,从而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十分有限。
四、加强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一)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中小企业应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
存货的日常控制方法应采用存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
制定指标部门应参照历史数据,结合本期实际情况,分解存货资金计划指标给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
例如:各种材料物资归公营部门管理,产品、半成品归生产部门管理等,各归口部门负责制定分管存货的资金定额和具体的管理办法。
然后将各部门分管的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所属各级单位和个人,实行存货的分级管理。
(二)完善内部控制1、做好岗位分工控制首先,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如采购、验收与付款;保管与清查;销售与收款;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等。
其次,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审批人对存货业务授权批准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的权限责任,不得越权审批;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对于超越权限的业务有权拒绝办理,并向上级报告;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人员办理存货业务。
再次,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
2、取得、验收与入库的控制外购存货应符合内部《采购与付款》的有关规定;抵顶债务及其他原因入库的存货应有有关部门、人员的审批,其价值与质量状况应符合双方协议;严格验收制度,重点是对取得存货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设置存货明细账,加强对代管、代销、暂存与委托加工存货的管理。
3、领用发出与处置控制存货的领用要建立审批制度;销售应符合内部的有关规定;处置时应明确范围、标准、审批权限和责任;存货取得、验收、保管、领用发出、处置各环节凭证资料需妥善保管。
4.监督与检查定期检查与存货业务相关的岗位和人员的设置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收发、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处置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