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度表
主要教学
参考书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2版、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2版、黄仪秀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第2版(附光盘)、黄秀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图解微生物实验指南》(附光盘)、J.P.哈雷(著)、谢建平等(译)、McGraw-Hill/科学出版社、2012年。
教学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 院:
班 级:
课 程:微生物学实验
任课教师:
2018年3月4日
教师教学工作计划,由任课教师制定,教研室讨论通过,系(部)主任审查批准后向学员宣布执行。此计划必须在开学前制订,开学初第一、二周内讨论审查结果。计划制定后,必须认真执行,不得随意变动,如需变动,须经教研室同意,系(部)主任批准。教研室要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此计划一式两份,一份教师自存,一份经系(部)主任审查批准后由教研室存档。
二、教学要求
与微生物学基础理论课紧密结合,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深地理解基础理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医学、农学、林学等学科,甚至地质学、太空学等也需微生物的方法与技术。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掌握无菌操作技能和建立无菌概念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重点掌握最基本的无菌操作技能,如接种、纯培养、计数等。
6
6
3
教
师
说
明
本微生物实验课教学计划是按照微生物理论课的教学进行设置,但是由于实验课程的特殊性,根据教学具体情况,教师可调整实验课的顺序。
教
研
室
讨
论
意
见
室主任(签名)年月日
系
︵
部
︶
主
任
审
查
意
见
系(部)主任(签名)年月日
教
学
时
间
上课
18周
108课时
复习、考试
1周
6课时
机动
1周
6课时
合计
20周
120课时
教学进度
周
次
教学基本内容
课
时
其中
讲
授
讨
论
辅
导
作
业
作
文
实
验
复
习
考
试
1
实验一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器皿
6
1
5
2
实验二环境微生物的检查
6
1
5
3
实验三显微镜的构造、性能和使用方法
6
1
5
4
实验四细菌的简单染色与显微观察
6
1
5
5
清明节放假
0
6实验五革兰氏染色6来自157
实验六细菌的芽孢染色法
6
1
5
8
运动会放假
0
1
教学进度
周
次
教学基本内容
课
时
其中
讲
授
讨
论
辅
导
作
业
作
文
实
验
复
习
考
试
9
实验七细菌鞭毛染色及运动性观察
6
1
5
10
实验八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6
1
5
11
实验九霉菌的形态观察
6
1
5
12
实验十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6
科目
微生物学实验
采用教材
《微生物学实验》第4版、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一、教学目的
微生物学实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逐步使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比较它们与其它生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知道如何研究微生物以及对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点样分析,并加以解决。
1
5
13
实验十一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6
1
5
14
实验十二微生物的培养特征
6
1
5
15
实验十三菌种保藏
6
1
5
16
实验十四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6
1
5
2
教学进度
周
次
教学基本内容
课
时
其中
讲
授
讨
论
辅
导
作
业
作
文
实
验
复
习
考
试
17
实验十五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6
1
5
18
实验十六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6
1
5
19
机动
6
6
20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