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润滑方法-设备的润滑选择

润滑方法-设备的润滑选择

润滑方法设备的润滑及选择合理地对各种机械设备进行润滑设计和润滑管理以满足生产的需求,是润滑工程的重要任务。

机械故障或早期磨损主要原因的一半与润滑技术管理有关.根据机械设备工况条件、工艺要求、选择合理的润滑方式,进行合理润滑设计,制订出相应的润滑操作、管理规程.设备的润滑方法内容:1、确定润滑原理类型,选择合适的润滑方式.2,确定采用润滑剂的类型。

3。

摩擦副的结构设计。

4、润滑剂的加注方式的选择,润滑装置的选用以及较大型润滑装置的设计5、相应润滑的操作和管理规程的制订。

第一节设备润滑的基本要求润滑方法应当满足摩擦副的工作要求,如润滑、加热或冷却、净化等。

将对设备的润滑要求归纳为润滑五定:一、定质1)对口用油.2)保证油品符合质量标准,清净度.3)润滑油的质量检验和及时更换.二、定量按量加注润滑剂.足够的润滑剂,不断补充润滑剂,以达到良好的润滑效果。

达到保证冷却、清洗等功能的要求.过量增加润滑设备的投资;润滑剂浪费.润滑剂的添加属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节约润滑材料可以减少设备管理成本的污染-三、定时定时加油、定时检验.四,定点机械设备的各润滑点都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润滑。

摩擦副的种类、数量统计,按照各摩擦副的润滑要求进行润滑设计,计算.减少工作环境对各润滑点给油装置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以保证各润滑点均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

五、定温(定人)主要是针对集中供油润滑系统而言.润滑油的的温度低粘度大,润滑油流动阻力增加,降低润滑效果;润滑油的的温度高粘度小,润滑油膜的承载能力降低,润滑效果下降。

控制润滑油的工作温度以保证良好的润滑效果。

非集中润滑摩擦副,注意通风、散热,以保证润滑油在规定的工作温度下使用.第二节润滑方式的分类和选择一、根据采用润滑介质的形态根据润滑介质的形态可以将润滑方式分为:气体润滑方式、液体润滑方式、固体润滑方式、和多项体润滑方式。

图7—1为根据润滑介质的形态进行润滑方式选择简图。

二、按添加润滑剂的时间a)连续加注润滑剂的方式。

b)定期(周期)加注润滑剂的方式c)寿命润滑方式。

d)消耗型润滑,如高温润滑等情况三、按各摩擦副润滑剂的供送形式分类1)分散润滑。

2)集中润滑.四、按润滑装置分类1)单点手动润滑装置,如油枪、油壶、油杯等;2)无压连续润滑装置,如油池、油链、油环、油绳等;3)连续压力集中润滑装置,各种稀油集中润滑系统、油雾润滑、喷射润滑等;4)非连续压力集中润滑装置,如各种润滑脂集中润滑系统等。

第三节常用润滑元件和润滑装置一、单体(点)润滑装置单体(点)润滑装置主要用于分散摩擦副润滑作业。

包括自动单体润滑装置和手动单体润滑装置。

类型:油池、油链、油轮、油环、油绳等;随动作用,将润滑油带入摩擦副进行润滑;油绳等是通过毛细现象将润滑油吸入摩擦副。

优点: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润滑油循环使用耗油量少,适用工作一般负荷的轴承润滑;对转速有一定的要求,转速过低,带入的润滑油量不足,使得摩擦副润滑不充分;转速过高飞溅、搅油损失大,带油效果差。

二、集中润滑装置集中润滑装置是通过集中的压力源以及相应的元件将润滑剂同时供送到多个润滑点进行设备润滑的装置。

类型: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干油集中润滑系统、油雾系统、油气系统和干油喷射系统。

优点:润滑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润滑可靠、节省人力、便于润滑操作和管理,这类装置都需要一定的投资,因此适用于润滑点多的大型设备和生产线。

第四节润滑管理润滑管理的目的:使生产设备的各摩擦副达到设计要求的润滑状态,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

润滑管理包括:润滑设备的管理、润滑材料的管理、密封管理。

一、润滑设备的管理1)对所有应润滑摩擦副应有详细的了解,包括设备润滑图、润滑技术要求等。

2)建立设备管理档案。

3)建立各种润滑设备和装置操作、检查、维护规程。

4)对摩擦副特别是重要的摩擦副的润滑状态监测。

二、润滑材料的管理1、正确选用润滑剂。

依据为:1)根据机械制造厂商的说明书指定或推荐的润滑油或脂:2)润滑剂制造厂商规定或推荐的润滑油或脂;3)凡定有国家或专业标准者应按照执行:4)根据机械设备的具体条件选择、计算和试验确定最合适的润滑剂性能、质量是有很大差别的,不能盲目地使用代用油或更换油晶。

2、润滑剂的储运管理在润滑剂的储运过程中应注意:1)蝴清洁、不致润滑剂变质的容器;2)防止储存润滑剂的容器开裂、破损造成润滑剂的污染和损失;3)标识明确,防止润滑剂的混、串;4)润滑剂应正确合理地存放5)输送管路要保持清洁;6)注意调剂润滑剂的存量,避免润滑剂的过期失效等。

3、润滑剂的调和、配制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不得随意调和、4、润滑剂的检测没有质量检验合格证的油品不能在设备上使用。

不同类型润滑剂的配制。

润滑剂的检测包括;新购进润滑剂的检测;达到一定储存期限润滑剂的检测;使用一定期限润滑剂的检测等。

5、费油的处理和再生,要注意防止污染环境、避免浪费。

6、用油安全。

防毒害,防火。

三、润滑的密封管理1、密封在润滑中的作用;1)防止润滑剂的泄漏,保持良好的润滑状态,避免润滑剂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2)防止设备运行中各种工作介质的混串,确保润滑剂的质量:3)阻止环境中的灰尘、水分等有害物质进入摩擦副内造成摩擦副剧烈的磨粒磨损、腐蚀磨损,以及对润滑剂的污染。

2、密封件种类1)根据密封件的接触形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密封;2)根据是否有相对运动可分为:静态密封和运动密封;3)根据运动状态可分为:往复运动和旋转密封等。

4)根据密封件的形状又可分为:V、U、L、O、D、X、T等型密封。

选择密封件3、密封件选用根据密封处的运动形式、工作压力、相对运动速度、以及密封介质等因素确定。

4、密封失效分析1)密封材料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2)合理的密封压紧力:3)密封件的清洁程度;4)密封材料与润滑介质的适应性;5)合理的密封形式;6)密封件的磨损程度等;7)合理的密封结构设计。

机械密封使用寿命和维护1 密封特性机械密封也称端面密封,是由一对或数对动环与静环组成垂直于旋转轴线的平面磨擦副构成密封装置。

是靠弹性构件(弹簧、波纹管或波纹管及弹簧组合构成)使密封介质在旋转的动环和静环接触表面上产生适当的压紧力,使这两个端面紧密贴合,端面间维持一层极薄的液体膜而达到密封目的。

因此,它具有密封性能可靠,状态稳定,泄漏量小,使用寿命长,功率损耗少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机械密封又是设备中最薄弱的环节,一旦泄漏无法像填料密封那样可以压紧填料压盖处理,而必须停机更换机械密封,使各类设备的泄漏会造成轴承损坏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生产。

2 接触式机械密封结构机械密封是靠一对或数对垂直于轴作相对滑动的端面在流体压力和补偿机构的弹力(或磁力)作用下保持贴合并配以辅助密封而达到阻漏的轴封装置。

常用机械密封结构如图 1所示。

机械密封中流体可能泄漏的途径如图 1中的 A、B、C、D四个通道。

C、D泄漏通道分别是静止环与压盖、压盖与壳体之间的密封,二者均属静密封。

B通道是旋转环与轴之间的密封,当端面摩擦磨损后,它仅仅能追随补偿环沿轴向作微量的移动,实际上仍然是一个相对静密封。

这些泄漏通道相对比较容易封堵。

静密封元件最常用的有橡胶 O形圈或聚四氟乙烯 V形圈。

而作为补偿环的旋转环或静止环辅助密封,有时采用兼备弹性元件功能的橡胶、聚四氟乙烯或金属波纹管的结构。

A通道则是旋转环与静止环的端面彼此贴合作相对滑动的动密封,是机械密封装置中的主密封,也是决定机械密封性能和寿命的关键。

因此,对密封端面的加工要求很高,同时为使密封端面间保持必要的润滑液膜,必须严格控制端面的单位面积压力,压力过大,不易形成稳定的润滑液膜,使端面的磨损加速;压力过小,泄漏量增加。

要获得良好的密封性能又有足够长寿命,在设计和安装机械密封时,一定要保证端面单位面积压力值在最适当的范围。

机械密封与软填料密封比较,有如下优点:①密封可靠。

在长周期的运行中,密封状态很稳定,泄漏量很小,按粗略统计,其泄漏量一般仅为软填料密封的1/100;②使用寿命长。

在油、水类介质中一般可达1~2年或更长时间,在化工介质中通常也能达半年以上;③摩擦功率消耗小。

机械密封的摩擦功率仅为软填料密封的 10%~50%;④轴或轴套基本上不受摩损;⑤维修周期长。

端面磨损后可自动补偿,一般情况下,毋需经常性的维修;⑥抗振性好。

对旋转轴的振动、偏摆以及轴对密封腔的偏斜不敏感;⑦适用范围广。

机械密封能用于低温、高温、真空、高压、不同转速,以及各种腐蚀性介质和含磨粒介质等的密封。

缺点有:①结构较复杂,对制造加工要求高;②安装与更换比较麻烦,并要求工人有一定的安装技术水平;③发生偶然性事故时,处理较困难;④一次性投资高。

3 机械密封失效泄漏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在机械设备中,大部分泵类、搅拌器机械运转部件的密封都采用机械密封。

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机械密封磨损或损坏后,轻则泄漏,重则设备的运转率急剧下降或造成机械设备的运转故障,影响生产正常进行。

泵用和搅拌器设备用机械密封种类繁多,型号各异,但主要泄漏点有五处:①轴套与轴间的密封;②动环与轴套间的密封;③动、静环间密封;④对静环与静环座间的密封;⑤密封端盖与泵体间的密封。

一般来说,轴套外伸的轴间、密封端盖与泵体间的泄漏比较容易发现和解决,但需细致观察,特别是当工作介质为液化气体或高压、有毒有害气体时,相对困难些。

其余的泄漏直观上很难判断,须在长期管理、维修实践的基础上,对泄漏症状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3.1泄漏原因分析及判断3.1.1安装静试时泄漏机械密封安装调试好后,一般要进行静试,观察泄漏量作以下判断。

(1)如泄漏量较小,多为动环或静环密封圈存在问题;泄漏量较大时,则表明动、静环摩擦副间存在问题。

(2)在初步观察泄漏量、判断泄漏部位的基础上,再手动盘车观察,若泄漏量无明显变化则静、动环密封圈有问题;如盘车时泄漏量有明显变化则可断定是动、静环摩擦副存在问题;(3)如泄漏介质沿轴向喷射,则动环密封圈存在问题居多,泄漏介质向四周喷射或从水冷却孔中漏出,则多为静环密封圈失效。

3.1.2试运转时出现的泄漏泵用机械密封经过静试后,运转时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会抑制介质的泄漏。

因此,试运转时机械密封泄漏在排除轴间及端盖密封失效后,基本上都是由于动、静环摩擦副受破坏所致。

引起摩擦副密封失效的因素主要有:(l)操作中,因抽空、气蚀、憋压等异常现象,引起较大的轴向力,使动、静环接触面分离;(2)对安装机械密封时压缩量过大,导致摩擦副端面严重磨损、擦伤;(3)动环密封圈过紧,弹簧无法调整动环的轴向浮动量;(4)静环密封圈过松,当动环轴向浮动时,静环脱离静环座;(5)工作介质中有颗粒状物质,运转中进入摩擦副,探伤动、静环密封端面;(6)设计选型有误,密封端面比压偏低或密封材质冷缩性较大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