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

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

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
——以《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课例探讨
学科教学语文邓诗娜
摘要:小说教学中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选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并精妙地呈现是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选定合宜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学情、师情、教材等。

而呈现的方式可以从教学流程、文本细读、板书设计等入手。

关键词:小说教学内容选定
在我们平时的小说阅读教学中,仍然有不少的教师把教学的关注点首先聚焦于怎样教,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

其实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

因为如果教学内容出了问题,其教学的价值取向就一定出了问题,教学也就是失败的甚至是危险的
王荣生教授也曾说过: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他认为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内容,怎么教服务于教什么,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合宜的教学内容,那么无论在教学方法上怎么求新立异,都不可能是成功的语文课。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小说教学呢?由于小说的篇幅相对较长,人物较多,情节复杂,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面广,带来了教学的相对困难;而另一方面教学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

就使小说教学部可能面面俱到,浅尝辄止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让学生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并且使学生乐学善学。

基于学生的学情,合理的选择小说教学内容对于现在的小说教学非常重要。

一、从“教什么”的角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小说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多的,有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等。

面对一篇具体的小说,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选定其“可以教什么”“应该教什么”和“实际教什么”然后教师把教材内容在取舍中转变为教学内容,最终在课堂里成为学生自己习得内容
而不同的理念以及教师对文本的理解的不同,决定了教学内容是不一样的,
从王荣生的选文类型理论看,把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不同的选文类型有不同的呈现内容和方式。

小说教学传统读解理论就是叩问作者的底蕴,发掘寄托于文本中的作者旨意,是追寻“作者意义”,而“文本意义”则是现代读解理论中教学内容的创造。

我选择林海音的这篇小说作为一个课例来阐释小说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这篇小说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不仅仅是我自己比较喜欢这篇短篇小说,,同时里面的主人公是与现在学生年龄相仿的孩子,学生会在读了之后会产生很多共鸣,。

而林海英的文字“致而不伤于纤巧,幽微而不伤于晦涩,委婉而不伤于庸弱。

”在本案例中,文字接受障碍扫除后,重点让学生研读文本,在品读中把握情节,分析人物。

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从其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中节选的,小说展示的基本上是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轨迹。

节选的这一部分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及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

文章的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对正在成长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正确地认识成长,理解父爱在成长中的作用,比单纯的感恩父母更能接近学生的生命体验,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明白成长需要什么,什么样的成长才是真正的长大,是这篇文章学习的重点,因此把把研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父爱之情作为这篇小说的教学内容是合宜的。

在小说教学中以领略人物内心世界为重,学生透过人物语言中的细微之处去触摸人物的灵魂,情节与环境仅仅是感受人物内心的辅助。

首先对这篇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小说题目一语双关,“爸爸的花儿落了”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象征着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在梳理情节时,整片课文分为三部分,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其中运用了插叙的写作手法。

通过写眼前事穿插着回忆的事,其中在回忆的事中写到的事情有:作者小时候不想上学而挨打,爸爸爱院子里的花的情景,以及爸爸对我说的话,鼓励我要坚强。

通过对这些小事的描绘,触摸人物灵魂,感受作者的所要表达的感情。

在确定教学内容后,要把教学内容撕开,让学生去读去品,读出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

另外老师也要有深厚的文本解读功底和驾驭小说教学内容的才智。

二、找准支点,从而确立小说的教学内容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一篇自传体短篇小说,小说教学,我们应该教给学生
一些什么东西呢?阅读小说的目的不在于阅览小说的快感,更多的是让读者留在价值的层面上沉思,那么哪些属于小说教学中可以让读者留在价值的层面上沉思的内容呢?抑或说,小说阅读可以教什么就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有人认为,小说可以教小说的“三要素”,可以教小说的主题和意义,可以教小说的叙事艺术。

本课例中老师通过三要素中的人物(爸爸—英子)来进行教学,即通过文中人物间的对话,回忆事件、行动、细节来感知整篇文章,体会文中父女之间的深深的爱。

确立了这篇小说的教学内容后,我们来细化落实教学内容,下面教师通过设计教学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脉络〔读读〕
1师:请大家快速跳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英子向我们讲述了童年时她和爸爸之间的哪些故事?
生:①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②小英子懒惰晚起想逃学,被爸爸狠狠打了一顿,后又给我送去夹袄
③在爸爸的鼓励下独自到银行去寄钱
④爸爸很爱花
2 师:这些事情都是眼前发生的吗?
生:这是采用了记叙中的插叙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插叙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不繁杂,使文章事件交错而不散乱插叙的方法最适于回忆性文章的写作
3 师:从小英子回忆的这些事情看,你觉得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推选代表班级交流)
生: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
(二)品读表现父爱的语句
师:文章讲述了小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前后的全过程,在典礼中回忆了和爸爸之间
发生的几个故事,小英子的童年是这样充满了哀伤与惆怅的岁月,但却让我们分明地看到了在平常生活中爸爸那一份沉甸甸的爱意
——下面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表现父爱的语句,仔细品味,并谈谈你的理解生1:我挨打后,爸爸到学校给我送夹竹袄
师:这一段里你注意到了什么细节?可以读一读,品味一下
生:“没说什么、递、看着”这些细节表现爸爸的爱是默默的,他的心里也心疼我,要亲眼看到我穿上夹袄才放心
师:有时候文章中的人物感情就体现在具体的语句中,细品之下,一切感情都会放大
生2:爸爸打“我”
师:大家都先注意到了被打的结果,那么在被打的过程中又能发现什么呢?
生:爸爸在要打我时,“左看右看”,爸爸是在看用什么工具打我,能够教训我,又不能把我打坏,最终爸爸拿的是鸡毛掸子这一细节体现了爸爸对我的疼爱真是严而不厉。

生3:挨打后,第一次坐车上学。

在小英子挨打之后,她是坐着洋车上学的,前面有一处写到“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这是爸爸让孩子们养成节俭勤奋的好习惯,但是爸爸打了小英子之后很心疼,虽然没说什么,却第一次让她坐车去上学,在赶到学校为我送夹袄时又给了我两个铜板,这些细节都在体现着父爱。

师:父爱是这样不善于表达,却又是这样真切地存在着啊!
生4:爸爸强忍病痛鼓励叮嘱英子
文章开头在我希望爸爸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时,爸爸对我说话是哑着嗓子的,看出爸爸病重,从后文得知,爸爸在小英子参加完毕业典礼之后就去世了,可见当时爸爸是强忍者病痛还微笑着跟小英子说话,这是不让女儿担心,体现爸爸对女儿的爱。

师:女儿毕业了,这样重要的事情如果写爸爸拖着病体去参加不是更感人吗?生:不是,爸爸是希望小英子自己独立去面对困难爸爸对英子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后面还写了一件事,就是爸爸让小英子独自到银行去寄钱,小英子很害怕,爸爸也说了这样的话,并
叮嘱我:“闯练,闯练,英子”爸爸是得知自己时日不多了,希望英子能象大人一样自己照顾自己,照顾弟妹,如果总要爸爸陪着,永远也长不大,这是爸爸在培养小英子的自立,是父爱的体现
师:你理解得非常深刻,分析的太好了。

师:这篇文章老师每读一遍都会被更深地感动着,老师来读一段,看看你们是否也会被这一处感动呢?“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让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生:爸爸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当小英子要求爸爸硬着头皮去学校时,爸爸心里是非常痛苦,也非常无奈,有这样的细节: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爸爸内心的痛苦不愿意让女儿看到,只有自己默默地承受,却还不忘叮嘱女儿,这是深沉的父爱。

总结:大爱无言,这位同学体会的非常深刻。

父爱是深沉的,父爱又是伟大的,教我们做人,教我们坚强,当我们品出了这真切伟大的父爱,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读得懂父亲。

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细化,逐层分析,使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这样文中人物就更加清晰,学生能够感受到这篇课文中一种深深的父爱。

三、如何看待小说教学内容的这种选择视角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品味语言,体会细节之处,是这堂课教学内容选择的视角。

这种选择视角依然是按照传统的小说教学来处理的。

即首先要立足于对文本体式以及具体文本的分析,从而确立教学内容;其次是通过学情分析,明确教学内容;再其次就是通过细化小说的内容达到对核心教学内容最优化教学。

只有经过这样反复推敲,才能确立一个合理的教学内容,包括核心教学内容与各个环节的细化教学内容。

本课例的教学内容的设计,抓住文中一些细节以及一些语句来细细品味是教学的基本点,并且基于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年龄与文中主人公的年龄相近,更能产生更多共鸣。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更好的来教授教学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