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欧洲史》教学大纲目的本课程以叙述中世纪(5-15世纪)欧洲政治史为主线,介绍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拜占庭、俄罗斯、北欧诸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历史。
之所以强调政治史,一是希望竖立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清晰的坐标,一是希望理清制度史上的一些问题。
中世纪的政治总是与宗教纠缠不清,二者在权力与信仰上的博弈造成了欧洲历史的独特景观。
一个等级社会的形成,是信仰、制度、文化等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
信仰在中世纪并非总在正统的宰制之下,异教和异端叙说着信仰的多样性。
正统与异端,主流与边缘,在斗争中共生。
文化无形亦有形,是习惯?是文字?是建筑?中世纪往往被人们看作黑暗的,这是进步观念使然。
人们也对中世纪生出许多向往,则是末世心态的体现。
我们难道真的可以想象一个黑色的或者玫瑰色的中世纪欧洲吗?在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文化与精神的叙事中,我们或许能够给出自己关于历史的解释。
在历史文献的阅读理解、观念理论的讨论分析中,让我们思考并参与历史。
要求:按时上课;准备和参加不定期的分组讨论。
翻译作业;读书报告;学期论文;期末考试。
成绩比例:出勤和讨论:10%;翻译作业,10%;读书报告:20%;学期论文:20%;期末考试:40%。
阅读:原始文献;相关研究著作办公地点、时间:历史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2院110);每周一,12: 30-14: 30 导言:中世纪欧洲史(2月26日)一、时间和空间:欧洲的历史与欧洲的观念二、研究动态三、历史与解释阅读:韦伯,《学术与政治》。
伊格尔斯,《二十世纪的历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彭小瑜,“近代西方古文献学的发源”,《世界历史》,2001年第1期。
米辰峰,“马比荣与西方古文献学的发展”,《历史研究》,2004年第5期。
刘新成,“日常生活史与西欧中世纪日常生活”,《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1期。
中世纪欧洲的形成——————————第一讲古典世界的结束与中古欧洲的开端(3月5日)一、罗马帝国的衰落:晚期古典世界二、早期基督教三、日耳曼世界四、民族迁徙与中古欧洲的开端阅读: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新约:福音书》;林中泽,“圣经中的魔鬼及其社会伦理意义”,《世界历史》,2004年第4期;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第1期。
齐思和,“匈奴西迁及其在欧洲的活动”,《历史研究》,1977年第3期;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
第二讲蛮族诸王国(3月12日)一、蛮族诸王国的兴衰二、法兰克王国三、蛮族社会状况:法律四、基督教在西欧的发展:基督教化阅读: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
比德,《英吉利教会史》。
李隆国,“释‘异乡的旅人’:兼论克洛维晚年对王国的处置”,《北大史学》,第11辑,2005年。
第三讲拜占廷帝国的早期发展(3月19日)一、查士丁尼时代二、希腊化时代的国家与社会三、东方基督教阅读:徐家玲,《早期拜占庭和查士丁尼时代研究》。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第四讲加洛林帝国的欧洲(3月26日)一、加洛林王朝与查理大帝二、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三、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四、拜占庭与斯拉夫世界阅读:《查理大帝传》。
《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
刘祖熙,“中世纪斯拉夫文化刍议”,《世界历史》,2001年第5期。
讨论一:历史与社会中的信仰中世纪盛期的欧洲——————————第五讲封建主义与领主权(4月2日)一、封建主义的发生:公元1000年欧洲的动荡二、封建主义:封君封臣与封土三、领主权四、在封建主义范式内外阅读:马克垚等,“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中译本出版笔谈”,《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4期。
黄春高“封建主义的解构与未来”,《思想与社会》,2001年第一辑第六讲权力与政治:神圣罗马帝国(4月9日)一、神圣罗马帝国的形成二、帝国与教皇三、罗马帝国的梦想:意大利的诱惑阅读:马克垚等,“欧洲封建政治史研究”笔谈,《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钱金飞,“中古晚期德意志市民与王权结盟新论”,《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2 期。
侯树栋,“从古法到神法——中古后期南德农民法律意识的变化”,《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
侯树栋,《德意志中古史》。
彭小瑜,“中世纪西欧教会法对教会与国家关系的理解和规范”,《历史研究》,2000年第2期。
彭小瑜,“完美之爱与正义权威:中古西欧教会法论刑罚与武力的使用”,《中国学术》第2辑(2000年)。
布赖斯,《神圣罗马帝国》。
第七讲权力与政治:法国(4月16日)一、卡佩王朝的建立二、马赛克王国:王室领地与诸侯领地三、扩张王权的国王们:从路易六世到路易九世阅读:陈文海,“中世纪法兰西王室徽章研究——百合花象征主义的神学渊源及内涵”,《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
陈文海,“君主制时代法兰西国王及其国家的‘宗教身份’问题”,《世界历史》,2006年第4期。
黄春高,“国王们都有长长的手臂”——法国路易六世时期的王权,《历史研究》,2006年第2期。
勒高夫,《圣路易》。
第八讲权力与政治:英国(4月23日)一、诺曼征服与诺曼王朝二、安茹王朝三、大宪章与议会阅读:孟广林,“前期英国封建王权对地方郡政的整饬”,《世界历史》,2000年第1期。
孟广林,“中世纪前期的英国封建王权与基督教会”,《历史研究》,2000年第2期。
施诚,“论中古英国‘国王靠自己过活’的原则”,《世界历史》,2003年第1期。
程汉大,“12、13世纪英国法律制度的革命性变化”,《世界历史》,2000年第5期。
蔺志强,“13世纪英国的国王观念”,《世界历史》,2002年第2期。
蔺志强,“一二五八年至一二六七年英国贵族改革运动”,《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
讨论二:封建主义与中世纪国家政治第九讲乡村与城市(5月7日)一、庄园与城堡二、领主权下的乡村世界三、城市的复兴四、城市自由运动阅读:马克垚,“论超经济强制”,《史学月刊》,2005年第2期。
马克垚,“西欧封建城市初论”,《历史研究》,1985年第1期。
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波斯坦,《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一卷)。
李云飞,“中世纪英格兰庄园法庭探微”,《世界历史》2005年第2期。
皮雷纳,《中世纪城市》。
刘景华,《西欧中世纪城市新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第十讲等级社会(5月14日)一、三等级理论与实际二、主流与边缘:犹太人、麻风病人三、第四等级:中世纪妇女四、等级社会的形成:战争与和平阅读:赵文洪,“中世纪西欧的平等观念”,《世界历史》,2004年第1期。
王亚平,“浅析中世纪西欧社会中的三个等级”,《世界历史》,2006年第4期;薄洁萍,“乱伦禁忌:中世纪基督教会对世俗婚姻的限制”,《历史研究》,2003年第6期。
第十一讲信仰时代(5月21日)一、天主教会二、修道院制度三、大众信仰四、异端阅读:陈文海,“中世纪教廷‘封圣’问题研究---对‘封圣’过程的非宗教层面考察”,《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刘新成,“超越的悖论——试析西欧中世纪修道院改革运动”,《世界历史》,2001年第3期。
刘城,“中世纪天主教信仰的仪式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张学明,“论中古基督教之异端”,《世界历史》,2003年第5期。
彭小瑜,“历史语境中的宽容(一、二、三、四)——12世纪西欧教会法论异端和绝罚”,《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6期。
第十二讲文化与知识(5月28日)一、早期文化的复兴二、12世纪的文艺复兴及其他三、大学四、欧洲文化:神学、哲学、文学与艺术阅读:哈斯金斯,《12世纪文艺复兴》。
哈斯金斯,“中世纪大学生书信反映的学生生活”,李隆国译,载彭小瑜、高岱编《外国史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讨论三:中古社会的张力:主流与边缘,正统与异端,性别与社会第十三讲欧洲的边疆与外部世界(6月4日)一、拜占庭的新发展二、罗斯国家:基辅罗斯三、北欧国家四、阿拉伯世界五、十字军时期阅读:《往年纪事》。
《罗斯法典》。
朱寰:“莫斯科国家封建土地制度的变革”,《历史研究》,1984年第2期。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第十四讲欧洲的危机(6月11日)一、黑死病二、百年战争三、晚期中世纪的国家与社会阅读:拉迪里,“一种概念:疾病带来的全球一体化(14-17世纪)”,《历史学家的思想和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许二斌,“14-17世纪欧洲的军事革命与社会变革”,《世界历史》,2003年第1期。
陈文海,“中世纪后期法兰西王室守护神问题探析”,《世界历史》,2001年第6期。
第十五讲西欧新时代的来临与东欧发展的不同道路(6月18日)一、文艺复兴二、地理大发现三、宗教改革四、东欧的新发展:拜占庭的灭亡、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与俄罗斯的新道路阅读: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
赵立行,“宗教与世俗的平衡及其相互制约——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宗教观”,《历史研究》,2002年第2期;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商务印书馆,2002年;《印卡王室述评》。
林赛,《宗教改革史》。
刘城,“20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史学”,《世界历史》,2003年第1期。
罗衡林,“马丁·路德与犹太人问题”,《世界历史》,2003年第3期。
陈钦庄,“初论德国人文学者梅兰希顿”,《世界历史》,2003年第5期;刘林海,“论加尔文反抗世俗政权的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伊兹科维兹,《帝国的剖析:奥托曼的制度和精神》教材及阅读书目沃伦·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商务印书馆,1988《中世纪欧洲史料选》(英文),北京大学历史系编印,2004《圣经》《往年纪事译注》,王钺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商务印书馆,1997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商务印书馆, 1991比德《英吉利教会史》,商务印书馆,1991艾因哈德《查理大帝传》,商务印书馆,1996《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寿纪瑜译商务印书馆,2004《贝奥武甫:英国史诗》,佚名著,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尼伯龙根之歌德国民间史诗》,曹乃云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罗兰之歌特利斯当与伊瑟列那狐的故事》,杨宪益、罗新璋译,人民出版社,2000兰格伦《农夫皮尔斯》,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但丁《神曲》,译林出版社 2005阿贝拉尔等《亲吻神学——中世纪修道院情书选》,三联书店,1998克里斯蒂娜·皮桑《妇女城》,学林出版社,2002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94乔尔乔·瓦萨里《意大利艺苑名人传:巨人的时代》,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奈特编《帕斯顿信札:一个望族的兴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罗伯特·福西耶《剑桥插图中世纪史:350-950年》,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6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商务印书馆,2004基佐《法国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99格隆德曼等《德意志史》,商务印书馆,1999布赖斯《神圣罗马帝国》,商务印书馆,1998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商务印书馆,1996雅克·勒高夫《圣路易》,商务印书馆,2002沃尔夫《欧洲的觉醒》,商务印书馆,1990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商务印书馆,1997 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1卷,第3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约翰·赫伊津哈《中世纪的衰落》,中国美术出版社,1997沃尔克《基督教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勒华拉杜里《蒙塔尤》,商务印书馆,1997格茨《欧洲中世纪生活》,东方出版社,2002亚历山大-比东《中世纪有关死亡的生活》,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亨利·贝内特《英国庄园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埃德蒙·波尼翁《公元1000年的欧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艾林·鲍尔《妇女与上帝》,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萨哈《第四等级——中世纪欧洲妇女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朱迪丝·布朗《不轨之举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修女》,商务印书馆 1995古列维奇《中世纪文化范畴》,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布姆克《宫廷文化:中世纪盛期的文学与社会》,三联书店,2006哈斯金斯《12世纪文艺复兴》,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格莱夫斯《中世教育史》,华东大学出版社,2005埃文斯《中世纪的信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莫里松《十字军东征》,商务印书馆,2000爱德华·伯曼《宗教裁判所——异端之锤》,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道森《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79昆廷·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商务印书馆,2002哈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三联书店,1992林赛《宗教改革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92 茨威格《异端的权利》,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 1992 范·卡内冈《英国普通法的诞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诺思、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1999伊兹科维兹《帝国的剖析:奥托曼的制度和精神》,学林出版社,1996斯坦福·肖《奥斯曼帝国》,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6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商务印书馆,1992希提《阿拉伯通史》,商务印书馆,1995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版马克垚《英国封建社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版彭小瑜《教会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孟广林《英国封建王权论稿》,人民出版社,2002刘城《中世纪英国教会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薄洁萍《上帝作证: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的婚姻》,学林出版社,2005徐家玲《早期拜占庭和查士丁尼时代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商务印书馆,2003倪世光《西欧中世纪骑士的生活》,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朱伟奇《中世纪骑士精神》,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刘文明《上帝与女性》,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侯树栋《德意志中古史》,商务印书馆,2006黄春高《西欧封建社会》,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