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原理及应用-ppt课件-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原理及应用-ppt课件-第2章
地滤除不期望的干扰信号,所以目前大多数射频系统都选
择采用这个范围的频段。
7 无线电频段的划分和无线电波段的划分相对应。各个
国家和地区对无线电设备使用的频段、特定应用环境下的
发射功率等作了严格的规定。中国无线电管理机构对无线 电频段的划分如所示。
8 表2-1 频段划分及主要用途
频 段 甚低频 低频 中频 高频 甚高频 超高频 特高频 极高频 符 号 VLF LF MF HF 频 率 3~30 kHz 30~300 kHz 0.3~3 MHz 3~30 MHz 波 段 超长波 长波 中波 短波 米波 分米波 厘米波 毫米波 波 长 100~10 km 10~1 km 1000~100 m 100~10 m 10~1 m 1~0.1 m 10~1 cm 10~1 mm 传播特性 空间波为主 地波为主 地波与天波 天波与地波 空间波 空间波 空间波 空间波 主要用途 对潜通信 对潜通信 通用业务,无线电广播 远距离短波通信 空间飞行器通信 微波通信 卫星通信 波导通信
在d > 40 m时n取12。
1 m d 10 m 20lg d d 20 30lg 10 m d 20 m 10 L Lfs d 29 60lg 20 m d 40 m 20 47 120lg d d 40 m 40
例如:在电阻一类的导体中自由电子的热运动和散弹噪声
及电源噪声等。 最简单的加性噪声信道数学模型如图2-4所示。
28 这是目前通信系统分析和设计中主要应用的信道模型,
其中s(t)为传输信号,n(t)为噪声,为信道中的衰减因子,
接收到的信号为
r (t ) as(t ) n(t )
(2-8)
29 2.3.4 实际环境信道
1
第2 章 物 理 层
2.1 概述 2.2 频率分配 2.3 通信信道 2.4 调制与解调
2.5 物理层设计
2.6 非理想特性
2.7 射频前端分析
小结
2 本章目标
理解频率分配。
掌握通信信道的概念。 理解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理解物理层的帧结构。
理解物理层的功能和服务原语。 了解物理层的非理想特性。
的形式在空间传播。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主要采用无线
信道。
13 2.3.1 自由空间信道
自由空间信道是一种理想的无线信道,它是无阻挡、
无衰落、非时变的自由空间传播信道,如图2-1所示。
14
图2-1 自由空间信道模型
15 自由空间信道模型,假定A点是信号的发射源,B点是
接收机,d是发射源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信号发射源的天
示为
PG t 1G2 Pr (W) La Lfs
(2-6)
19 收、发天线之间的损耗L可以表示为
Pt La Lfs L Pr G1G2
(2-7)
20 2.3.2 多径信道
多径传播是指无线电波在传播时,通过两个以上不同
长度的路径到达接收点,接收天线检测的信号是几个不同 路径传来的电磁强度之和,如图2-2所示。
与接收,是决定WSN节点体积、成本以及能耗的关键因素, 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性能的决定因素。
5 本章主要研究物理层的一些关键问题,并进行节能优
化的探讨,所以本章首先介绍无线通信的基础知识:频段
的划分、无线信道的调制解调,然后对物理层帧结构和射 频前端低功耗性能进行深入的分析。
6
2.2 频率分配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频率波段的选择非常重要。由于6 GHz以下频段的波形可以进行很好的整形处理,能较容易
38 1. ASK调制
ASK调制电路结构图如图2-5所示,其中S(t)为载波,
d(t)为数字信号。这种调制方式最大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 于实现。
ASK的调制波形即为载波S(t)与数字信号d(t)的乘积,
其调制波形图如图2-6所示。
39
图2-6 ASK调制波形图
40 2. FSK调制
FSK是信息传输中使用较早的一种调制方式。它的主
21
图2-2 无线多径传输示意图
22 在无线通信领域,多径是指无线电信号传输过程中会
遇到障碍物的阻挡,从发射天线经过几个路径抵达接收天
线的传播现象(这种现象多出现在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 段),例如楼房或者高大的建筑物、山丘等,对电波产生反
射、折射或者衍射等,如图2-3所示。
23
图2-3 造成多径传播的原因
了解射频前端低功耗设计。
3 学习导航
4
2.1 概述
WSN协议栈的五层模型,分别对应OSI参考模型的物
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OSI的物理
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质及互联设备,为数 据的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WSN的物理层主要负责传输媒
质的选择、频段的选择、数据的调制与解调及数据的发送
很多不同的具体形式,如基于ASK变形的正交载波调制技 术、单边带技术、残留边带技术和部分响应技术等;基于
FSK的CPFSK(连续相位)与NCPFSK(非连续相位调制)以及
基于PSK的多相PSK调制等。
36 调制的基本原理是用数字信号对载波的不同参量进行
调制,即
S (t ) A cos(w t )
VHF 30~300 MHz UHF 0.3~3 GHz SHF EHF 3~30 GHz 30~300 GHz
9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频段的选择上也必须按照相关的规
定来使用。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基本上都采用
ISM(工业、科学、医学)波段。ISM频段是对所有无线电系 统都开放的频段,发射功率要求在1W以下,无需任何许可
(2-12)
载波S(t)的参量包括幅度A、频率w和初相位,调制就
是要使A、 w或随数字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其中, ASK调制方式是用载波的两个不同振幅表示0和1;FSK调
制方式是用载波的两个不同频率表示0和1;PSK调制方式
是用载波的起始相位变化表示0和1。
37
图2-5 ASK调制电路结构图
如发射天线在某方向的增益为G1,则在该方向的功率密度 增加G1倍。在1中相距A点d处单位面积接收功率可表示为
PG 2 t 1 (W/m ) 2 4πd
。
对于接收天线,增益可以理解为天线接收定向电波功 率的能力,接收天线的增益G2与有效面积Ae和工作的电磁 波长有关,接收天线增益与天线有效面积Ae的关系为
S (t ) A(t )sin[2πf (t ) (t )]
(2-11)
34 式中,正弦波S(t)为载波,基于正弦波的调制技术即对其参
数幅度A(t)、频率f (t)和相位进行相应的调整,分别对应调
制方式的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 由于模拟调制自身的功耗较大且抗干扰能力及灵活性差,
11 尽管频段的选择由很多因素决定,但对于无线传感器
网络来说,必须根据实际应用场合来选择。因为频率的选
择决定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天线尺寸、电感的集成度 以及节点功耗。
12
2.3 通信信道
信道是信号传输的媒质。通信信道包括有线信道和无
线信道。有线信道包括同轴电缆、光纤等。无线信道是无 线通信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通路的形象说法,它以电磁波
人为噪声:来源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其他信号源。例
如:外台信号、开关接触噪声、工业的点火辐射即荧光灯 干扰等。
26
图2-4 加性噪声信道数学模型
27 自然噪声:来源于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电磁波源。例
如:闪电、大气中的电暴、银河系噪声及其他各种宇宙噪
声等。 内部噪声:来源于系统设备本身产生的各种噪声。
(2-10)
31
2.4 调制与解调
调制与解调是为了能够在可容忍的天线长度内实现远 距离的无线信息传输,在通信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调制
与解调是通过射频前端(详见2.7节)的调制解调器实现的。
本节详细介绍了模拟调制、数字调制、无需载波的UWB通 信技术以及扩频通信技术。
32 2.4.1 模拟调制
模拟调制作用的实质是把各种信号的频谱搬移,使它
24 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来说,其通信大都是以节点间短
距离、低功耗传输,且一般离地面较近,所以对于一般的
场景(如走廊),可以认为它主要存在三种路径,即障碍物 的反射、直射以及地面反射。
因为多径传播的不同路径到达的电磁波射线相位不一
致,引起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时变形(多径信道),导致接收 信号呈衰落状态(衰落或者相移),使信号产生误码,所以
要优点是实现起来较容易,抗噪声与抗衰减的性能比较好, 因此在中低速数据传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FSK是利用两个不同F1和F2的振荡源(即载波F1和载波
们互不重叠地占据不同的频率范围,即信号分别依托于不 同频率的载波,接收机可以分离出所需频率的信号,避免
互相干扰。
33 模拟调制的目的:
信道传输频率特征的需要。
实现信道复用。 改善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或通过调制来提高系统频
带的利用率。
采用不同的调制技术对系统性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以一个简单的正弦波S(t)为例:
17
Ae
2G2
4π
(2-2)
则与发射机相距d的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载波功率为
PG t 1A e Pr (W) 2 4πd
将式(2-1)代入式(2-3)中得
2 PG G PG t 1 2 t 1G2 Pr (W) 2 2 4πd 4π (4πd / ) 令 Lfs (4πd / )2,那么式(2-4)可以变形为
(2-3)
(2-4)
PG t 1G2 Pr (W) Lfs
(2-5)
18 这就是著名的Friis传输公式,它表明了接收天线的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