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宫内窘迫-急救与处理
【摘要】胎儿窘迫是指胎儿胎盘系统的呼吸循环功能不全为主的一组综合征,表现为胎儿与羊水两种类型。
根据出现时期、原因及变化程度又分为急性和慢性。
临床上常忽视慢性宫内窘迫,实际上急性胎儿窘迫不少是在慢性胎儿窘迫的基础上发生的,故对慢性胎儿窘迫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胎儿窘迫;病因;防治
胎儿宫内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因缺氧或酸中毒而引起的危及健康、生命的一系列病理状态和综合症状。
1诊断
诊断标准:①胎心率:当胎心率≤120次/min或≥160次/min时,提示胎儿处于缺氧状态。
②胎动异常:起初胎动频繁,随后胎动减少或消失。
③羊水污染:II-III度粪染者更为严重。
④脐带异常:脐血流S/D比值≥2.6[1]。
2临床表现
(1)胎心率的变化这是胎儿宫内窘迫最明显的临床征象,早期缺氧,表现胎心率加快,正常胎心率120~160次/分,宫内缺氧胎心率在160次/分以上,如此时未发现持续缺氧,胎心率变慢,120次/分以下,甚至在100次/分以下,发现胎心快与慢,此时做胎儿监护如出现下列变化可诊断宫内窘迫:①晚期减速:多为胎盘功能不全;②延长减速:在100次/分以下,为危险征象;③重度可变减速:有时胎心小于60次/分,持续1分钟以上,多为脐带严重受压的表现;④基线平直:伴有严重晚期减速,提示胎儿缺氧严重。
(2)羊水变化正常情况下,羊水清,胎儿缺氧,兴奋迷走神经,肠蠕动亢进,而肛门括约肌松弛,胎粪排入羊水中。
(3)胎动变化缺氧早期胎动频繁,以后继续缺氧,表现胎动次数减少,每12小时胎动小于20次表示已缺氧,小于10次,表示明显缺氧,若缺氧未及时改善,胎动由减少变为消失,一般胎动消失24小时后胎心消失。
(4)胎儿头皮血气分析可了解胎儿缺氧情况,估计胎儿窘迫的程度,正常pH值为7.25~7.35,如pH小于7.20,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胎儿出现酸中毒,提示胎儿严重缺氧。
3处理
发现宫内窘迫,应迅速判断出缺氧的可能因素,积极处理。
(1)首先吸氧,改善母血氧饱合度含量,提高胎儿血氧浓度。
可用面罩吸氧,吸氧后可经反射作用,引起子宫-胎盘血管扩长,改善胎儿缺氧。
(2)改变体位左侧卧位,缓解右旋子宫,减少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胎盘血流灌注,及全身血液循环,怀疑脐带受压时,应抬高臀部或卧位,使脐带受压减轻,如缺氧是体位所致,纠正10分钟后,胎儿情况有改善。
(3)抑制子宫收缩出现宫内窘迫,短期内不能自娩,立即抑制宫缩,可改善因宫缩引起的子宫、胎盘缺血,同时也改善胎儿的缺氧,常用方法类似保胎,25%MgSO4 16ml+5%GS 20ml静推,或25%MgSO4 10ml+2%普鲁卡因2ml,深部肌肉注射,可臀部两侧各注射一次,尽早剖宫产结束分娩。
(4)产科处理根据产程进展情况,胎儿缺氧程度,决定分娩方式。
1)一程出现宫内窘迫,积极改善胎儿缺氧,密切观察胎心动变化,经处理,缺氧情况无改善,尽早剖宫产结束分娩。
反之可继续试产,宫口开大2.3cm,可
人工破膜,观察羊水情况再行处理。
2)二程出现宫内窘迫,如先露部较低,尽快阴道助娩,同时做好新生儿抢救工作。
3)产程中出现下列情况者应立即结束分娩:①胎心由快到慢≤100次/分,羊水Ⅱ-Ⅲ度,甚至是糊状羊水,应该在发现后迅速结束分娩,有资料报道,出现以上情况结束分娩时间与预后有相关性,仅出现一种情况,在15分钟分娩者新生儿死亡率仅为0.5%,在30分钟以上结束分娩者可增加至10%以上。
若二种情况同时存在,30分钟结束分娩,新生儿死亡率上升至50%;②CST阴性,每次宫缩均有减速,说明缺氧严重;③胎儿头皮血pH<7.20,提示胎儿已出现酸中毒。
对于胎儿窘迫的,是立即采取宫内复苏还是立即使胎儿出生进行新生儿抢救,一直是产科医生处理问题的焦点。
一般而言,如果宫口开全,使胎儿出生进行新生儿抢救是最合适的选择;如果宫口未开全,则应抑制宫缩,同时用宫内复苏进行治疗,并争取时间,准备剖宫产术是最好的选择。
但有些特殊情况除外,例如当出现胎心率>180次/min或<120次/min、羊水过少、胎儿监护出现频繁晚期减速或重度变异减速等情况时,应及时进行剖宫产手术。
最后,加强孕期的系统管理,积极预防胎儿窘迫是防止新生儿窒息的最好方法。
人性化的产前、产时监护,可以做到系统地分析胎儿窘迫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出预防和治疗胎儿窘迫的最好方法。
总之,对于胎儿窘迫,要及时发现,积极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胎儿的窒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