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的课堂情绪与教学效果

教师的课堂情绪与教学效果

教师的课堂情绪与教学效果
一堂课,对于教师来说,如同一段短剧或一段乐章,要演的富有情韵。

三尺讲台,四十五分钟,在这特定的空间和有限的时间内,能不能把课堂教学组织得井然有序,有声有色,趣味横生,教师的课堂情绪如何,不能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现代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师生双边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要注意每一个教学因素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显然教师的情绪势必左右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当教师在教学情绪自然、协调而平稳的时候,就会觉得讲课十分自然、连贯、轻松而爽快。

在课后回味时,就会感到别有一番情趣,令人激动和振奋,职业上的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

这种积极健康的情绪又会产生连锁反应,不仅对这堂课,无疑也会对下面的课产生积极的影响。

与此相反,当教师课堂情绪,因种种原因出现剧烈波动时,如周围的一个小小的不良刺激也会引起教师表情、体态或语言上的烦恼、讨厌、焦躁、粗暴,有时就会因为无力调节而发展到不能自我克制的程度,尤其是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甚至会产生过激行为,如果教师再把这样的情绪带到教学中去,那教学过程和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使自己保持良好的课堂情绪呢?我感觉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充分备好课,是主动取得和保持健康情绪的首要条件
教师在备课这个环节时,要备教材、备教法学法、备学生,缺一不可。

特别是在备教材和备学生这两个环节上,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力求精通和娴熟。

既要备在备课本上,更要备在心中,做到胸有成竹。

这样上课才能做到心绪平稳、不慌不乱,在讲课中左右逢源、顺理成章、游刃有余,自然就会情绪稳定。

二、上课前充分调整好教学情绪
课堂上必须设法抛开一切烦乱的杂念,一心一意,尽量优化心境,促使情绪趋于稳定。

不快之事只能增加精神负担,使心神不定,情绪低落。

比如同志之间的口角、领导的批评、工作中的挫折、家庭中的困扰、师生间的矛盾等等,都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常常表现出萎靡不振、闷闷不乐、心灰意懒、患得患失,带着这些不良情绪走进课堂,教师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努力排除这些不良心情,愉悦地走进教室,高兴的面对学生。

三、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突发事情
教师面对课堂内出现的偶发因素时,贵在控制激情,力戒愤怒,避免矛盾激化,致力于情感渗透。

在课堂上教师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刺激,比如走进教室后,少数学生在打闹,黑板没有擦;或上课时个别学生看小说、打瞌睡、做小动作;对你的教学要求置之不理等等,作为教师在面对这些不利教学的消极因素时,若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调节、转移,待情绪平静后再做处理,效果是很不错的。

相反教师不能及时控制情绪的话,师生矛盾就会激化,课堂就会出现不可收拾的地步。

所以教师只要态度和蔼、语言中肯、情真意切、恰如其分,对学生不粗暴、不讽刺或挖苦、不谩骂,学生对老师的善意的批评和劝导还是能接受的。

这样既能制止不良行为,又可以维持课堂情绪平稳,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延续。

四、教师在平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情
虽然教师工作比较辛苦清平,但我们应该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不要整天想着不公平、不高兴的事,努力使自己心情愉悦,比如参加体育活动、听听音乐,随
时保持良好的心情会对健康的教学情绪的形成有很好的帮助。

综上所述,情绪与教学实在密不可分。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主动培养和运用自己的良好的健康的情绪来优化课堂环境,改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才会充分调动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把课堂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