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章 土地评价 20190519

第7章 土地评价 20190519


7.3.1 FAO的土地评价纲要
—— 小范围内(县级)的单宜评价
1. 适宜等级
FAO《土地评价纲要》评级系统
(1) 适宜纲 —— 适宜性
适宜(S): 在土地上按所考虑的用途进行持久利用能 产生足以抵偿投入的收益,而且没有破坏土地资源的危 害 不适宜(N): 土地质量显示土地不能按所考虑的用 途进行持久利用。可能原因如,裸岩上耕种,陡坡上耕 作,投资收益小……
潜力单元
潜力亚级的续分。一个潜力单元(一组土地),有相似的植 物适宜性和经营管理技术,即同一个潜力单元土地的特点:
(1)在相同经营管理条件下,可生产相同的农作物、牧草或 林木;
(2)在种类相同的植被条件下,要求相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和 经营管理方法;
(3)具有相近的生产潜力,同一潜力单元内各土地平均产量 的变率不超过25%。
3. 按评价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3种: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半定量评价
4. 按评价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2种: 农用土地评价 非农用土地评价(城镇用地评价、旅游用地评价、
交通用 地评价等)
7.1.2 土地评价的原则
土地的适宜性与限制型原则 效益与投入相比较的原则 对多适宜性土地的多用途比较及综 合评价原则
但,一般尽量少用,只在下列情况下才用:
① 不满足某些条件,土地要划归不适宜或最低的适宜级,如 砾石地;
② 不满足某些条件,土地适宜性很高(至少1、2级中等适 宜);如滩涂地
③ 这种有条件的土地只占整个调查区总面积很少的比例。
2. 评价规则
评价深度:评价至那一适宜级别
参评因素
定性与定量评价
适宜性评价种类
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耕地




非耕地



亚级
Ⅱw(过湿) Ⅱe(侵蚀) Ⅱs(土壤厚度) Ⅱes
单元
Ⅱe1 Ⅱe2 Ⅱe3
2. 评价规则
• 有本级与低一级的利用潜力 • 土地利用的永久限制、限制因素 • 只考虑自然因素和一般性投入产出 • 仅假定中等经营管理水平
土地潜力级的土地利用范围
1.0 - 0.9(x - O2)/(U - O2)
x L,x U L x O1 O来自 x O2 O2 x U式中,x为评价指标实测值,U、L、O1、O2分别为各肥力指标的上 限、下限、最优上限、最优下限
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30m×30m 栅格 土地适宜性指数计算与等级划分
高度适宜区 中等适宜区 勉强适宜区 不适宜区
• 负向因素指标 • 适度因子,a为某一因素适度指标值
按“植茶土 地适宜性评 价指标分值 表” 进行 修正
• 定性指标:岩性、土壤质地、土壤类型采用专家赋
值法,分值体系[0-1]
植 茶 土 地 适 宜 性 评 价 指 标 分 值 表
(4)量化数据带入模糊判断矩阵,得到模糊 标准化判断矩阵:
(5)评价指标权重(AHP)
目前适宜性评价与潜在适宜性评价
确定土地利用种类和明确土地利用要求 土地利用与土地属性的比较
7.3.2 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案例
土地 适宜 性评 价的 基本 程序
✓ 定性确定土地利用种类 ✓ 明确土地利用要求 ✓ 选择评价因子与评价方法 ✓ 划分评价单元 ✓ 计算综合指数 ✓ 划分适宜性评价等级
案例:余卓亚. 贵州山区茶叶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
植茶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的综合评价概念模型
(1)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
(2)构建模糊判断矩阵:先利用层次分析法,即指
标两两相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再利用三角 Fuzzy数(f= (l, m, u))进行模糊化,构建模糊判断矩阵。
(3)评价指标量化
• 正向因素指标
评价——以石阡县为例为例. 贵阳: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植茶土地适宜性等级
植 茶 土 地 适 宜 性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土壤肥力质量:已有资料
• 土壤环境质量:由Cd、Hg、As、Pb、Cr、Cu 6 种对茶
叶生长危害较大的重金属元素的实测值,利用内梅罗指数法 计算得到,计算方法如下:
水文因素:排水状况、地下水埋深、有无泉水、洪
涝频率
土壤性质:质地、土层深度、土壤结构、有机质含
量、pH、NPK养分、微量元素、盐分、有效水等
区位:相对于城市、道路、市场等的位置
§7.2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指土地利用的潜在能力,土地潜力 评价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各种土 地利用的影响,就土地的潜在能力作出等级 划分。
可持续利用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多科学性原则
7.1.3 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评价层次 全国、省、县、乡
评价单元
• 土地评价单元是具有专门特征的土地单 位作用于制图的区域。 • 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土地评价单元的选 择大致有:
• 以土地类型(或土地资源)单元为评价 单元,以土壤—地貌—植被—利用现状的 相对一致性作为划分依据;
7.2.1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等级系统
✓ 世界上最早的的潜力评价,是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在 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土 壤侵蚀,因此潜力评价成为控制土壤侵蚀研究项目的一 个有机组成部分。
✓ 根据土地对农作物生长的自然限制性因素的强弱程度, 将土地分成若干个顺序的类别。
✓ 该潜力评价系统包括三个等级单位: 潜力级(capability class) 潜力亚级(capability subclass) 潜力单元(capability unit)
综合指数法(累加法)

层次分析法

定量方法
回归分析法

先聚类后判别的多元分析法:分类

模糊数学法
两段法与平行法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如,蒲玉琳, 谢德体, 倪九派, 魏朝富.紫色土区坡耕地植物篱
模式综合生态效益评价.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22(1): 44-5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生态效益评价
(4) 适宜单元
亚级内所有的单元具有相同适宜性程度和相似 限制性种类; 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生产特点或经营条件,有细 微差别,也可以说是限制性细节的差别; 表示: 连接号“-”+阿拉伯数字,列于亚级符号 后,如:S2m-2
注意:在某些场合下增加“有条件的适宜性”,在纲与
级间用C表示,如:Sc2有条件适宜2,需要的话;有条件的适宜再 细分成级。
7.2.2 中国土地潜力评价案例
案例1:黄顺安,戴军. 广东省土地潜力评价初探.华南农
业大学学报, 1997,18(4):76-82 ——以土壤类型为依据的定性评价土地资源的农业
生产潜力 评价单元:土种 土地潜力级:适宜农、林、牧业生产潜力的高低 Ⅰ-Ⅲ、Ⅳ、Ⅴ、Ⅵ等 Ⅰ-Ⅲ土地潜力级:影响土壤肥力因素的差异
P
1 2
(1/
n
n i 1
Pi)2
P
2 i
m a x
式中,P 为综合污染指数;n为指标个数;Pi 为土壤中 i 污染物的污 染分指数, Pi =Ci/Si, Ci污染物的实测含量,S 为 i 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本案例中采用二级标准);Pimax为土壤污染物中污染指数的最大值。
土壤环境质量单项指标评价标准 mg/kg
高程等级 分等标准 分级赋值
一等
<100m
10
二等 100-200m
8
三等 200-300m
5
四等 300-500m
4
五等
>500m
1
Ⅰ Ⅱ Ⅲ Ⅳ Ⅴ
1:30万
§7.3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针对某种土地利用,判断土地 对某种利用方式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程度如何, 从而作出等级评定。
依据:土地的适宜性与限制性种类
• 土地经济评价——采用经济的可比指标,从人们对土地的“投
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角度来评定土地的质量等级。
• 土地生态评价 • 土地利用持续性评价
2. 按评价目标的综合性程度分为2种: 单项土地评价——按某一种具体目的,发展某项生产, 或某种作物的特定要求来评价土地。如:水稻、橡胶。 单宜——考虑适宜性和限制性更具体,针对性很强。 综合土地评价——多宜——多目标的,如按农、林、 牧各业生产的综合要求进行。

• 以土壤分类单位(我国采用土类、土属、

土种,英国、美国采用土系),划分的依据

是土壤分类体系。

• 以土地利用类型单元为评价单元,划分

依据是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 以生产地段或地块(我国的承包地、国外
的大型农场或大农场的作业地块)作为评价
单元;
• 以行政区划单位(如乡、村)为评价单元。
定性方法
土地评价方法:基于AHP-熵权法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k
km
A Bl l ( x 'i j j ) l
l 1
l 1 j1
评价因素:
评价步骤 : 详见论文
土地评价的两段法与平行法 (据傅伯杰,1990)
7.1.4土地评价因子
地形:海拔、坡度与坡长、坡向、地貌部位
气象气候: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灾害天气等
植茶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
(6)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
• 准则层的模糊综合指数Bi
• 目标层——适宜性综合指数综合指数LSI
可以用AHP、“隶属度”计算
隶属度计算方法
• S型隶属函数:
1.0 f(x)0.1 0.(9 x - L)/(U - L)
0.1
• 抛物线型隶属函数:
xU LxU xL
0.1 f(x)10..01 0.9(x - L)/(O1 - 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