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一)工程概况中需重点关注内容
7、土石方平衡和取弃土场情况 (1)土石方平衡 工程沿线土石方平衡表,包括:挖土方、 挖石方、本桩利用量、纵向调用量、借 方量、弃方量。设计资料深入时,最好 提供分段的土石方平衡、调用表。 (2)取弃土场情况 取弃土场的数量、位置、取、弃方量、 占地类型、所处地貌类型等。
(二)公路、交通类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评价特点
1、工程建设内容多 公路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包括路基工程、路 面工程、桥梁涵洞、隧道、交叉工程、交通 工程及沿线设施、连接线、三场(取土场、 弃土场、采石场)、施工便道便桥、服务区、 收费站、养护区等。 环评应包括全部工程内容(主体工程、配套 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连带工程)、 工程的全过程活动(设计期、施工期、运营 期)、全部工程活动方式(施工方式、运行 方式、管理方式),并且主要工程(点、线) 清楚。
公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以公路环评为例 2010年2月
这里主要以公路类建设项目为 代表,介绍该类线性工程(如公路、 各类长输管线、铁路等)环境影响 评价时需要关注的主要技术问题。
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公路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一、公路、交通类建设项目及环境影响评价特点 二、总论部分要点 三、工程分析要点 四、区域环境状况、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要点 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六、生态与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要点 七、公众参与调查要点 八、工程选线的合理性分析要点 九、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集中居民点:评价范围内集中居民 点与路线距离、高差、相对位置,户数、 人口数;特别是临路及道路红线外100米 内的户数分布,房屋结构及楼层数,朝 向。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2)学校、医院及敬老院: 学校名称,教室及宿舍与路线距离、高差、相对 位置,学生数、年级,教职工人数,住校人数, 临近路线侧的教学楼分布,房屋结构及楼层数, 朝向,夜间情况; 医院名称,病房与路线距离、高差、相对位置, 医生人数、门诊量、住院部床位数,临近路线侧 的建筑物分布,房屋结构及楼层数,朝向; 敬老院名称,房间与路线距离、高差、相对位置, 人数,临近路线侧的建筑物分布,房屋结构及楼 层数,朝向。
4、可能涉及的部门很多 工程环评可能涉及到政府、交通、国土、 规划、环保、水利、文物、农业、林业、 畜牧水产、旅游等许多部门。
(二)公路、交通类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评价特点
5、可能涉及到得敏感区多 (1)生态保护目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 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基本农田保护区; 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天然林;珍稀濒 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 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富营养化水域;生态公 益林;保护野生动植物;取弃土场水土流失区; 植被;独特景观;
(二)公路、交通类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评价特点
7、不确定性因素多特点
国家对建设项目的审批制度进行改革后,要 求公路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环保审批。 在公路立项阶段或可研阶段,线路的精确位 置和临时用地是无法确定的。因此会存在路 线走向在走廊带内摆动、三场位置和规模不 确定;服务区、停车区、加油站位置规模不 确定;临时站地位置和规模不确定;工程征 地、拆迁工程量不准确等一系列不确定性, 引起工程数量、土石方量、沿线敏感点的变 化。
(二)工程分析重点关注内容
工程分析的重点是环境影响的简要 识别和污染分析,为后面的环境影 响评价奠定基础。
四、区域环境概况、环境现状 监测与评价要点
1、区域环境概况 2、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1、区域环境概况
(1)自然环境概况: 地质、地貌:公路所处区域的地质、地貌概述; 公路沿线小区域范围地质、地貌详述。 水文地质:工程沿线水文地质条件概述及地下 水贮存,特别是地下水开采情况。气象条件: 公路所处区域气象条件;公路沿线所经过各县、 市气象资料。 地表水:公路所处区域地表水系情况介绍和主 要河流水文情况介绍;公路沿线所穿越或伴行 河流、渠系、湖库的水文特征介绍。 土壤: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情况
9、服务区及管理设施 主要功能(包含哪些服务功能)、占地、 人员编制、客流量、采暖方式、废水和 废气及垃圾的污染源强等。 10、施工便道和施工场地 施工场地、施工便道和拌合场位置及占 地情况。 要特别注意施工便道的组织方式和长度、 位置等情况。灰土拌合站、沥青拌合站 的情况。
(一)工程概况中需重点关注内容
3、可能涉及生态类型多样 特别是一些长线工程,可能涉及到的生 态类型非常多,如:平原、丘陵、低山、 中山、高山等地貌类型;河流、湖泊、 滩涂、浅海等水文单元;一般农田、基 本农田、林地、果园、灌丛、草地等植 被类型;不同程度水土流失区;城市、 农村等等。
(二)公路、交通类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评价特点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5)社会环境保护目标: 城镇规划区;文物古迹、文物保护单位。
三、工程分析要点
(一)工程概况中需重点关注内容 (二)工程分析重点关注内容
三、工程分析要点
(一)工程概况中需重点关注内容
1、道路基本情况 公路起止点、线路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道路等级、道路长度、建设性质(新建、 改建、扩建)等
5、主要环境保护: 地表水体水环境功能区划,保护目标; 饮用水源保护区分级、范围,取水口 位置,与路线的相对方位、距离;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4)生态保护目标: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 遗产地名称、位置、级别、与路线的相关距 离;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天然林名 称、位置、级别、与路线的相关距离;珍稀 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 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 通道位置、级别、与路线的相关距离;水土 流失重点防治区;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类 别、级别;植被分布、类别;独特景观;
11、工程线路的比选方案 有些工程可研阶段有选线的工程比选方 案。环评中需要对各工程选线从生态和 环境影响角度进行比选。 有些编制中单设一章工程选线的合理性 分析,包含方案比选内容
(二)工程分析重点关注内容
重点是要全面、细致分析各工程内容 (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涵洞、隧 道、交叉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连接线、三场(取土场、弃土场、采石 场)、施工便道便桥、服务区、收费站、 养护区)在施工期、运营期可能产生哪 些方面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污染源情况。
二、总论部分要点
2、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是否准 确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重点是把工程施工期、运 营期各类施工和运营活动对各类环境要素(环 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物多样 性、植被、野生动物、水土保持、土地利用、 农田保护………等等)的有利/不利影响、影 响大小、影响持续时间长短等全面、准确地识 别出来,以全面、准确反映本工程对各环境要 素的影响程度。 评价因子筛选:从前面识别出的主要环境影响 要素在施工期和运营期产生的环境影响因子中, 筛选出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现状评价和影 响预测。
二、总论部分要点
3、评价工作等级 按照《导则》规范要求,确定本评价的 声、生态和水专题等级,根据工作等级 确定专题工作内容和评价深度。
二、总论部分要点
4、评价范围 根据《导则》规定和工程实际影响范围, 确定各专题的评价范围(生态、声、水、 气或其他专题)。
二、总论部分要点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这一部分是重点。在环境调查时,一定 要认真对沿线的环境保护目标做全面的 调查,避免遗漏保护目标而影响环评报 告的结论。
(一)工程概况中需重点关注内容
8、桥梁、隧道工程 (1)桥梁:互通立交、跨水大桥、高架 桥等工程数量、位置及施工场地及方式, 与水系、水源地、行洪通道及航道关系。 (2)隧道:数量、各隧道位置、长度、 类型、(最好能提供纵断面图)、施工 方式、弃渣利用及弃渣场情况。
(一)工程概况中需重点关注内容
(二)公路、交通类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评价特点
5、可能涉及到得敏感区多 (2)社会环境保护目标:城镇规划区;文物 古迹、文物保护单位; (3)饮用水源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 口; (4)集中居民点、学校、医院及敬老院。 实际中最做常见敏感点是集中居民点、学校、 医院等敏感点。
(二)公路、交通类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评价特点
(二)工程分析重点关注内容
例如:施工期征地拆迁可能产生耕地减少、移 民安置、公共设施拆迁等社会环境问题。 施工期的土石方和取弃土场工程将会产生水土 流失、植被破坏、地貌破坏、农田破坏等生态 环境和社会环境问题。 运营期车辆行驶将产生噪声、废气、路面排水、 危险品运输风险等对声环境、环境空气、地表 水环境等不利的环境影响。 运营期服务区将会产生生活污水、修车废水、 供暖锅炉烟气、生活垃圾等废水、废气、固废 污染影响。 ┅ ┅ ┅
6、环境影响时间长,以生态影响为主 自建设开始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可能对环境产 生一系列较大的影响。 一般道路施工期都在1-2年,有些长线路或 复杂地区的道路施工期可达3-4年,施工期 影响期长。 道路建设施工期对沿线的征地、拆迁、取弃 土,山区的植被破坏、高填深挖路段的地貌 破坏,水土流失加重,生态景观的破坏等等, 生态影响范围较广。
(一)工程概况中需重点关注内容
6、征地拆迁情况 公路建设总占地面积,新征占地面积。工程永久 占地和临时站地面积,及分类占地数量(各类工 程占用不同类别用地的数量,如:一般农田、基 本农田、菜地、果园、河滩地、林地、灌草地、 湿地、蓄滞洪区、建设用地等)。 工程拆迁情况,工程沿线拆迁各类建筑物的类型 和数量,特别注意拆迁住宅的数量。 如果工程可研阶段资料较深入,最好能够提供分 路段的工程征地、拆迁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