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如何在艺术人才培养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浅论如何在艺术人才培养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浅论如何在艺术人才培养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摘要】培养具备实践应用能力的艺术人才,提升高职艺术类教育教学的质量,
这两方面是实现高等艺术教育进行分类发展的核心。

本文探讨了当下艺术教育中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即以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以
此核心,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用理论指导实践,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把项目带入课堂;根据实践应用能力的成分,进行课程的分类设计,以及建立艺术应用型人才
培养体系。

【关键词】艺术应用体系;实践行动能力;体系建设;艺术人才
艺术人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艺术理论型人才,另一种是艺术应用型
人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升温,艺术行业作为当
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延伸至各行各业中,室内设计师、软装设计师、家
纺设计师等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本世纪的热门职业。

近年来工业发展、经济发展
迅猛,势头良好,各企业、各单位越来越注重本单位创意设计整体视觉形象,同
样也需要大量的设计人员。

由于市场需求量大,企业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
人才需求十分迫切。

艺术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如何推动艺术教育教学的改革。

随着我们对艺术教育规律的不断摸索,在艺术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开始逐步浮现,所以,我们需要尽快将这些问题加以理清,并思考其对策。

1.当前艺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
1.1认知落后、理论落后
随着对教授艺术类课程以及与校企合作单位的多次沟通与合作,认为“艺术应
用型人才培养应该以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以培养优秀设计师为目标,构建完善
的人才培养体系”。

但是,由于缺乏对于实践应用能力这一概念的理解,以及缺乏对这一概念的深入研究,造成对实践应用能力内涵的多种解读,以及培养的规范
依然混乱。

虽然随着对于艺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知不断深入,但是对于许多实
践性的问题依旧还在尝试的阶段。

因此在人才培养以及在对课程设计当中,都主
要以经验为主导,理论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

1.2师资队伍不完善、实际条件不足
各专业师资队伍中,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及校外校企合作专家
的数量和水平不均衡,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还不完全适应专业发展的需求,专业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和社会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培养艺术应
用型人才教学的改革当中,必须偏重项目课程的教学改革。

不过,对于项目课程
的性质、具体实行的环境以及教师资源的短缺与知识储备、应变能力的不足,都
会使现实中的教学效果与课程设计的目标相距甚远。

1.3实践教学把握不够精确
虽然目前针对艺术类课程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在课程设
计上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时,对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关系把握上还不够准确,
所谓的项目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应用时也存在虚拟化加大,与实际项目有差距等。

因此,依赖实验型式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认识依然存在。

1.4艺术应用能力培养的制度不健全
在艺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中,需要认识到学校与企业之间结合,以及生产与学
习研究相结合的重要性。

艺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其独特性,虽然目前学校与
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但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缺乏制度性的保障措施,
并且学校与企业间互惠互利的市场机制还未完全建立。

由于学校内缺乏实践场所,
而班额人数过大,企业也无法提供校外实践场所,从而使得企业中的某些课程和
学习没办法得到落实。

因此,教学的项目课程无法全部完成,教学的质量也大打
折扣,与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

2.强化艺术应用能力内涵知识
2.1应用能力的体系与组成部分
拥有理论知识并不意味着你能力的提高,只有当你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
中时才能形成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智能。

而一般情况下,智能在专业的教育中
表现出来的是科学思维能力。

第二种能力是技能,是大脑和身体一起完成的行为。

第三类能力为行动能力,行动能力是高职教育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被要求具备的
能力,以室内设计为例主要表现在,首先根据客户的要求,通过对房屋结构的分析,解决房屋本身存在的结构不合理问题,其次对房屋进行装饰装修设计,属于
一对一服务,都是独特且独一无二的。

这些都属于行动能力。

2.2行动能力是应用能力的核心
行动能力是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的核心。

以艺术设计而言,设计应用能力由
以下三个部分组成:设计行动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设计表现技能,还有设计
学科的基础知识。

而设计行动能力,就是设计应用能力的核心。

思维创新能力是
作为支持设计应用能力一种支持的动力,设计学科的基础知识则是运用设计应用
能力的基础性能力。

温家宝总理在十八大中曾指出:“整个教育改革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启发学生们的智力和能力,让他们学会动脑动手。

”就艺术设计而言,离市场最近,知识面最广,应用能力最强是设计学科的特点,设计学科在社会中的作
用表现为发挥潜力巨大,经济效益突出,用设计理论指导实践最后的落脚点还是
要让学生具备设计应用的能力。

3.提升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3.1借鉴经验,提升职教理念
我们需要参考国际及国内先进经验,研究不同类型的艺术人才的培养方法,
以及创新培养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加强专业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整合教学设施和场所,优化师资队伍,适用“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建设。

3.2以艺术应用能力为主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公司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准确定位人才培
养目标,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并通过与校企单位的深度合作,建立应用人
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机制。

创新“三个结合、实境育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导、学、做、展”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基础,实现学生职业岗位应用能力的提升。

3.3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参差不齐的认知能力和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确定不同能力的培养目标,制定好同专业平行课程之间的前导后续关系,因材施教。

根据岗位需求培养
不同能力的人才,需要制定分阶段难易差异的课程。

与企业共同开发校企共建教材,把企业中的实际案例加以优化,例如:设计方案类课程和设计营销类课程都
要设置,根据学生自身优点进行重点培养,以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

3.4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构建新的人才培养系统,树立卓越的人才培养计划。

通过参加国培、省培和
暑期企业实践,提高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发挥专业带
头人和骨干教师带头作用,积极组织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承担科研课题和社会服务,加快培养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3.5实现“理论-实践”及企业项目进课堂,完善实训条件
要实现以实践行动能力为核心的实践应用能力,需要由“理论-实践”以及启用
企业实际项目的课程来培养,来提升学生们对行业的认知。

同时,“理论-实践”和
企业项目进课堂的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节骨点,这是传统的高校教育非常欠
缺的一部分。

因此,必须创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应将“理论-实践”及企业项目进课堂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社会对艺术人才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此我们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艺术应用能力的人才,提升艺术类教育教
学的质量,以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艺术类教育教学的改革。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山东轻工职业学院2016年度院级课题“基于以鲁绣为代
表的刺绣艺术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JY16)阶段性成果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