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一步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在全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我校按照“坚持内涵发展、突出办学特色、扩大办学规模、优化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办学思路,着力于创新发展、人本发展,坚持高端引进、多元办学,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校企联系合作,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活力明显增强。
同时,在招生规模、招生质量、办学条件、组织机构和教职工队伍建设等方面,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许多工作有创新、有特色、有亮点,走在了全省职业技术院校的前列。
而学校今后一个时期能否实现跨越化、可持续发展,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毋庸讳言,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
因此,如何进一步把握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成为摆在我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首要“考题”。
破题之道,或者应该先从几个关键概念的理解入手。
一、教育。
人类文明之兴衰,系于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核心是教育。
那么,教育这一概念有着怎样的含义?《说文解字》的释意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可见,教育一词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教”,是知识、技能的传授,重点在成才;一层是“育”,是品格、人格的教化,重点在成
人。
从这样的视角审视我们的教育工作,重视“教”,而对“育”重视和研究不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教育,“育”是核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必须在“育”上下功夫。
育人应注重学生的感恩奉献教育、励志进取教育、逆境奋斗教育以及校风、教风和学风的“三风”教育。
结合商务管理系以及全校师生之前所开展的“三风”工作的工作思路,育人的基本策略有以下几点:一是弘扬传承临沂精神,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二是大力开展感恩励志教育,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人;三是全面突显榜样的力量,用鲜活的典型教育人;四是倾力打造实践锻炼平台,用丰富的实践锻炼人;五是全力实现心理成长目标,用阳光的心灵温暖人;六是注重“人才培养”与“文化培育”的结合,加强育人的实效性。
二、教师。
教师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振兴民族在教育,振兴教育在教师”,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育水平的高低,已是当今社会的共识。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教师。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经这样定义“教师”这一概念:“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可见,教师一词也有两层含义,“教”者,“授业”也,教师的职业就是教书,不教书再有学问也不能称为教师,教师不但要教书,还要会教书,即要掌握教书的方法和艺术,不会“授业”者自然也不能称之为教师;“师”
者,“解惑”、“传道”也,教师的学识学养、品格品德要皆可为人师表。
“学高为师,身正是范”,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集教学艺术、学术水平、道德品格于一身的人。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在“师”上,即教师成长上下功夫。
而教师队伍的建设任重道远。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成长,这对每一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对学生具有关爱之心。
教师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要求,是教师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
其次,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责任心不仅是对公民的基本要求。
教师所从事的是极其重要的特殊职业,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责任心体现在教育教学行为的每一个细节上。
第三,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
教师知识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应具有的所有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
第四,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一点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只有当人们在工作岗位上与同事之间的工作配合得十分协调时,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工作,才能从同事那里学到许多宝贵经验,才有可能运用好集体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教学。
教学活动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载体。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相应的,教学也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教师的“教”,
一层是学生的“学”。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也就是说,在教学这一活动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目的,学生的学更具有本体性。
学生的“学”其含义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学生的学习质量等等。
教育以学生为根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殷切期望,我们应当变传统的“重教轻学”为“教学相长”,尤其是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下功夫。
长久以来,我们的老师习惯固守自己的经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最多的是知识,评价最多的是考试和纪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漠视了学生的情感,缺失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致使了学生价值观的歪曲和创造力的缺乏。
学生的“学”主观能动因素很重要,但学生学习的情境因素也很重要。
从教学管理的角度看,澳大利亚学者比格斯认为:影响学生的深层次学习的情境因素有:1、适当的负担;2、清晰的目的和有用的信息反馈;3、以促进观念转变为目的的清晰、热情和产生共鸣的教学;4、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的自由;5、引导学生着重发展自己理解力的评估;6、利用写作而不是选择题进行评估,其中,评价与考试的方式最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因此,探索新的评价与考试方式,不失为“教学相长”的一个有益探
索。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这是一篇大文章,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它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思考。
正如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李刚同志在我校“就加强学习、谋划发展,做好下一步的工作”的讲话中对我校提出的殷切期望:“要准确把握当前职业教育工作的内在规律,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做好职业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不断加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要紧密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努力建立一支‘观念新、业务精、能力强’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要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加快发展步伐,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力’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