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移动IP承载网新员工培训
中国移动IP承载网新员工培训
▪ 新的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 封闭性:内部通信比较多,不需要或很少访问Internet – 高服务质量要求:
‐基于IP承载的电信业务,要求能基本达到传统电信业务的服务 质量要求
– 高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
‐电信业务一般具有99.999%的可靠性要求和高的安全性要求
现有IP网络定位变化和存在问 现有 网络定位变化和存在问 题
IP专网和城域网的关系 专网和城域网的关系 业务系统的接入原则
IP专网组网总体要求 专网组网总体要求
1. 2. 3. 4. 5. 6. 7. 满足业务需求,保证专网承载业务的服务质量 面向高价值业务,保障网络拥有完善的保护机制,具 有电信级高可靠性 结构设计要充分考虑业务特性,尤其是3G网的业务 模型 在满足业务QoS和可靠性要求的基础上,尽量节省资 源占用,降低建网成本 网络组网应尽量减少规划、运维和管理的难度 IP专网组网必须充分考虑长远业务需要,具备可扩展 性 网络结构应尽可能简化、清晰
▪ 业务的需求导致IP网络定位发生变化
– IP网络不仅指传统互联网网络,也成为未来电信网络的基础 – Internet ≠ IP网
▪ 同时,现有IP网络和协议基于互联网发展,本身存在 很多固有问题
– 服务质量问题 – 安全性问题 – 可管理可运营问题
IP QoS和安全技术 和安全技术
▪ QoS和安全是IP网发展面临的两大技术问题
IP承载网介绍 承载网介绍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2008年4月
内容
▪ ▪ ▪ ▪ ▪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的提出 中国移动IP网发展思路 业务需求分析和IP专网定位 IP专网组网和技术路线 陕西IP专网拓扑结构
CMNET
▪ CMNet的定位(九大业务)
– – – – – – – – – 无线用户上网(已实施) 固定用户上网(已实施) 专线用户上网(已实施) IP电话(已实施) 虚拟专用网
▪ 每个核心节点所在城市应至少设置两个核心节点,互为备份, 两个节点之间互联。初期每个核心节点设置一台路由器。 ▪ 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成都、沈阳、南京八 个城市作为核心节点所在城市
核心层互联原则
▪ 核心节点之间的连接应遵循如下原则:
– – – – 有效疏导省间流量 保证业务质量 利于流量聚合,节省互联端口数目 有效利用传输资源
‐只提供基于GPRS的移动VPN业务 ‐尚没有统一部署的固定VPN业务
GPRS骨干传输(已实施) IP长途中继传输 带宽批发 IDC(已实施)
▪ 长期以来,CMNet作为中国移动唯一的IP网络,基本上 满足业务对IP网络的要求
网络需求的发展
传统运营商网络模式的困惑
电信业务IP化发展方向 电信业务 化发展方向
核心业务 要求非常高
需要VPN组网
新需求
3G R4 及IP化信令
集团客户 VPN网
部分业务系统
固定 NGN
业务特性分析
电路域核心网
高 系 统 安 全 可 靠 性 要 求
分 组 域 核 心 网
部 分 业 务 系 统 互 联
IT 支 撑 系 统 互 联
集 团 客 户 VPN 业 务
固 定 NGN
对 IP 专 网 的 安 全 影 响
大
传统互联网
解决方案
电路域核心网
√
?
电路域核心网
分组域核心网 自有业务系统互联 内部支撑系统互联 固定NGN 固定 集团客户VPN业务 业务 集团客户
?
Internet业务 业务
?
新IP专 专 网 改造 CMNet
IP专网 专网
决策结论
▪ 方案一作为目标方案:组建一张IP专网承载 多业务,暂不大规模改造CMNet。但允许 CMNet为个别业务做调整。 ▪ 在目标方案基础上,应逐步实施IP专网对具 体业务的承载。网管和BOSS等系统在有业 务需求的情况下可以先行进入IP专网,积累 和总结运营和安全管理的经验。在IP专网中 采取加大带宽、加强管理等方式保证业务的 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E省 接入 汇聚 汇聚 汇聚
核心 核心 核心 核心
接入
A省 接入 汇聚 接入
D省 汇聚
接入 接入
汇聚
核心 核心 核心
核心
B省 汇聚 汇聚 接入 接入
C省 汇聚 接入 接入
核心节点的设置原则
▪ 核心节点的设置应根据业务流量流向,遵循以下原则
– 应选择能最快疏导业务流量的节点 – 应设置在业务量较为集中的城市 – 兼顾传输网现状和地理位置 – 根据业务量,兼顾传输资源情况,后续可以增加核心节点
互联网VS电信网 互联网 电信网
多业务承载需求
多业务承载的综合解决方案
内容
▪ ▪ ▪ ▪ ▪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的提出 中国移动IP网发展思路 业务需求分析和IP专网定位 IP专网组网和技术路线 陕西IP专网拓扑结构
业务需求的变化
▪ 随着业务和技术的发展,对IP网的业务需求不断增加
– 业务的IP化 基于IP提供的电信业务越来越多 – 网络的IP化 软交换已经开始实施,传统的电信网络,以及3G电路域和信 令网也具有IP化趋势
– 接入层
‐接入层由接入节点组成,设置在地、市 ‐接入节点根据业务需要设置,负责业务系统的接入 ▪ 在某些情况下,可考虑简化网络结构
– 核心节点所在省份,根据业务量等情况核心节点同局址可考虑不设置汇聚节 点。 – 在部分省、市,可根据具体情况,将汇聚节点与接入节点合设。
IP专网组网结构示意 专网组网结构示意
– 服务质量(QoS)-粗粒度的带宽保证问题不大
‐合理规划网络带宽,保证正常情况下,网络链路保持轻载(一般峰 值带宽利用率小于50%) ‐在网络边缘对接入流量进行限制,保证进入网络的实际流量在规划 流量范围内 ‐每个节点部署DiffServ技术,保证当网络发生拥塞时,高优先级流 量的带宽得到保证
实验室测试和CMNet的实施试验验证了DiffServ 的作用,并有商业应用案例
▪ 服务质量
– 目前除试验外尚未实施QoS技术,所有业务尽力传送 – 通过实施Diffserv等技术可以基本达到和专网相似的服务质量,但是需要在 所有网络出口边界进行分类和打标记 – CMNet CMNet上设备复杂,部分设备没有经过Diffserv技术测试,实现效果未知 Diffserv
▪ 安全和可靠性较低
– 与Internet混合难以实施严格的MPLS VPN,则无法从架构 上保证网络安全-CMNet
IP QoS和安全技术 和安全技术
▪ 安全和QoS=30%技术+70%管理
▪ MPLS VPN的网络虽然可以通过必要的安全手段来保证其 安全,但是这需要通过完善管理和运维手段来保证;若 管理不到位仍然会给网络造成一定的安全风险 ▪ QoS同样需要完备的策略配置来保证,这也需要完善管理 和运维。
业务需求分析
承载现状
CS域核心网
汇接IP专网 汇接 专网
高带宽网管网
带宽有进一步的要求 长期会引入实施业务,价值高 新需求带宽要求大
?
要求较高 长远价值可能高
PS域核心网
CMNet
BOSS系统 大部分网管网 BOSS广域网 广域网
质量要求高 信息化广域网
企业信息化
存在高价值用户 要求比较高
MDCN
–IP专网承载业务原则
‐承载具有封闭或半封闭特性的业务,业务不需要与互联 网之间有太多的通信 ‐要求严格QOS保证的业务在专网上承载 ‐具有较高的安全和可靠性的业务在专网承载 ‐业务引入专网不应该对专网本身安全可靠性产生很大的 影响 ‐充分考虑业务的割接等其他代价
内容
▪ ▪ ▪ ▪ ▪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的提出 中国移动IP网发展思路 业务需求分析和IP专网定位 IP专网组网原则和技术路线 陕西IP专网拓扑结构
▪ 网络需要强大的网管系统支持,网络设备的网管 网络需要强大的网管系统支持, 支持能力要增强
CMNet现状和问题 现状和问题
▪ CMNet是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 目前承载的业务以传统互联网业务为主,用户要求快速从CMNET上访问国 内外全部Internet资源,目前CMNET与国际、国内的互联点和互联带宽不 断增加,开放性越来越强
IP QoS和安全技术 和安全技术
▪ 安全问题-主要矛盾
– 造成安全风险的三个因素
‐终端设备的智能性(计算机可实施网络攻击) ‐网络设备或服务器的路由可达性(网络访问可到达) ‐网络设备存在安全漏洞或可攻击点
– 严格部署的MPLS VPN具备比较安全的体系架构-IP专网
‐ 用户数据包不能终结于骨干网设备 ‐ 不同VPN之间的流量和安全风险能够有效隔离 ‐ 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PE(边界),但能够通过合理的配置和必要的技术 手段予以避免
– 在较长时间内需要两种IP电信业务承载网络,互相补充共同满足 业务的需要 ‐专用IP承载网 – 承载高要求、高价值、可控性高的具有封闭特性的电信 业务 ‐公众互联网 –对CMNet承载安全要求不高的电信业务 –作为全球互联网的一部分,继续提供传统的互联网业务
IP专网的业务定位 专网的业务定位
▪ IP专网与CMNET互相补充,共同提供对中国 移动业务的承载
IP专网的业务定位 专网的业务定位
▪ 电路域核心网
– 省际省内软交换汇接网 – 3G电路域核心网 – 信令网的IP承载
▪
分组域核心网
– GPRS GPRS核心网 – 3G PS核心网及IMS域
▪ ▪ ▪ ▪
中国移动IT支撑系统 集团客户专网业务 固定NGN 中国移动部分业务系统
内容
▪ ▪ ▪ ▪ ▪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的提出 中国移动IP网发展思路 业务需求分析和IP专网定位 IP专网组网的总体要求 专网组网的总体要求 IP专网组网和技术路线 IP专网网络组织原则和网络结构 专网网络组织原则和网络结构 陕西IP专网拓扑结构 IP专网的关键技术和关键指标 专网的关键技术和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