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幼儿园“三合一”活教育环境的创设

浅谈幼儿园“三合一”活教育环境的创设

浅谈幼儿园“三合一”活教育环境的创设
作者:胡晓玲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06期
[摘要]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创设将角色游戏、区域游戏、探索性主题活动整合起来的“‘三合一’活教育环境”能充分地发挥环境这一“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环境;“三合一”;活教育
如何将新的理念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巧用环境,使环境发挥更大的作用呢?笔者所在幼儿园园长沈建芳向我们提出了“‘三合一’活教育环境”这样一个全新的思路。

所谓“‘三合一’活教育环境”是指在环境创设中将角色游戏、区域游戏、探索性主题活动整合起来,让环境说话,并成为与孩子们互动的玩伴。

活教育环境创设的目标是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让幼儿园的环境与孩子发生互动,为孩子成长服务。

下面试对“‘三合一’活教育环境”的创设作点探讨。

一、角色游戏与“‘三合一’活教育环境”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

”角色游戏源于生活,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是孩子们生活的小社会。

因此,不仅要让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更要为幼儿的游戏创设一个有趣的、自由的、开放的、能从中得到收获的活教育环境,为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个平台。

目前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及材料投放,仅仅是为了满足孩子一日活动中某一时段角色游戏的需要而创设的。

常见的情景是:角色游戏的时间到了,孩子把角色游戏的玩具拿出来,在固定的地点开展模仿游戏,游戏结束后将玩具收放好。

这样的角色游戏环境是孤立的;时间是短暂的,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背景下幼儿综合能力发展的需要。

要更好地发挥角色游戏的作用,就要从幼儿发展的需求出发,将大社会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幼儿的交往、合作、争议、协商和分享等社会行为和技能主要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己构建的,而不是被迫接受的。

因此,我们让孩子每天都带着角色意识开展一日活动,让孩子每天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并让孩子在角色游戏中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走向大社会,在活的“知识宝库”中尝试探索。

这样孩子们在一日活动中不仅有机会和同班的孩子交往,还能和其他班级的朋友交往;不仅和本班的老师阿姨交往,还能和其他班级的老师阿姨交往;
不仅和本幼儿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交往,还能和幼儿园的客人、朋友交往,直至走出幼儿园,和社会上不同的对象交往。

我们的角色游戏中也有诸如娃娃家、房产公司、创意设计公司、王励勤乒乓会所等活动场所,这些活动场所是全天开放的,打破了班级与班级、楼层与楼层、幼儿园与社区的界限。

孩子们以角色身份进入自己想参加的活动,只要孩子愿意,角色游戏可以贯穿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各个角色之间由此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娃娃家的妈妈可能会在上午委托创意设计公司的员工为自己加工生活用品,下午去取;电视台的记者会深入一日活动进行采访,并定期将资料收集起来,将照片洗印出来,制作成宣传材料,等等。

孩子们与环境的作用应是双向的,互相促进的。

为此,我们将角色游戏融入环境创设,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做到游戏与环境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影响。

如:幼儿园中常见的“电视台”游戏,在主题确立后孩子经过竞选确定了负责人。

接下来,电视台的负责人就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海报招聘员工来共同设计布置电视台,收集或定制各类用品。

在一日活动中,电视台的小记者自始至终履行采访、记录和播报的职责。

采访可以是在本班同伴之间进行,也可以是在幼儿园内安全的其他地方进行,人员不限,但必须两人同行。

孩子们大胆地与不同的对象交流,并用画、写、照相等方式记录自己的采访内容。

如孩子们会采访小伙伴,了解小伙伴没有来园的原因;采访园长,收集幼儿园近日活动的信息;采访到我们园做客的老师,请他们谈谈参观的感受。

当新闻资料累积到一定的程度,老师就会引导孩子用这些资料布置环境。

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的胆量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机智。

有一次,被采访的领导把“球”抛回给孩子:“那你说说金童幼儿园好不好?”“当然好了,否则我天天到金童幼儿园干嘛!”“哪里好呢?”“吃好、玩好、朋友好!”说得理直气壮。

又如沈园长脚骨折了还坚持上班,孩子们在采访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为转着轮椅前行的园长鼓劲:“沈园长,勇敢!沈园长,勇
敢!……”再如在参观游览陆家嘴的活动中,孩子们采访了正在工作中的护绿工、拍婚纱照的新郎新娘、偶遇的电影明星等,收集了大量的资料。

刚开始时报名当小记者的孩子很少,但随着活动的深入,自己带照相机来要求当小记者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们还自发地提出:“我们有这么多摄影记者,可以成立一个摄影社了。

”电视台的节目是孩子们自己准备的,电视台的装饰物是孩子们到创意工作室预定的,电视台的背景标志是小画家俱乐部的成员绘制的,电视台的服装是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收集制作的,电视台的信息更是来自各个不同的渠道。

不仅仅是“电视台”,其他主题的角色游戏也是这样开展的。

孩子们还把社会当作角色游戏的大舞台,在第48届“世乒赛”上,自信地与国际乒乓明星友好地交往,园里的小记者还采访了中央电视台、东方电视台的大记者。

这一活动曾在《新民晚报》、中央电视台和上海东方电视台等媒体上播出过,受到了好评。

二、探索性主题活动与“‘主合一’活教育环境”
一般幼儿园教师比较重视探索性主题活动中的环境创设,如设立主题板块,为孩子提供相关的展示场所,提供一定的材料等。

但我们发现仅仅这样做是不够的,探索性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还应该更贴近幼儿,而且探索性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也不应是孤立地为探索而探索,它可以和幼儿园的其他活动相通、相容,与孩子互动,使其成为活教育环境。

3~6岁的幼儿好动、好奇、好问,是动态发展的个体,他们容易对外界具体形象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富有幻想,因此,环境应当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我们试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生成需要,和孩子一起创设与主题活动相适应的、能与孩子互动的活环境,并不断调整环境,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如:在开展城市主题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教师逐步创设相关的环境,并不断调整,使环境活化。

如在我们创设的“城市展览”情境中,教师和幼儿利用纸板箱等废弃的材料“建设”了“小小城隍庙”,在“城隍庙里”孩子们做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城隍庙的历史、带游客品尝上海的特色小吃、参观老庙黄金、采购土特产……在“中央公园”,孩子们模仿园林工人养护园林,模仿建筑工人搭建小桥亭台……活动中孩子们不仅根据自己的想法,不断地修饰、调整“城市展览”的布置,还发动家长收集相关的城市日用品、工艺品或纪念品,并用这些材料布置了一个“城市博物馆”。

这一环境的创设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园互动的过程,并推动了主题探索活动的深入。

三、区域游戏与“‘三合一’活教育环境”
我们在预设学期、月、周、日活动计划时常常思考:需要创设怎样的环境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在现有的环境中,哪些因素是有利的,哪些因素是需要调整的?又应如何将区域游戏融入环境创设中,使不同能力的幼儿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使我们对单一的建构区、语言区、美工区等相对独立的区域游戏的利弊有了新的思考。

我们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种新的课程组织方式,它以其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充分的自主选择机会,自由发现探索的过程,为幼儿个性发展、潜能开发提供了机会。

可以说,它以个别化学习的鲜明特点弥补了集体教学的先天缺陷。

因此,我们利用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在角色游戏环境创设的大背景下设置了各种内容的活动区域。

从材料的收集、分类到创作。

都让幼儿自己来操作,教师则仔细观察,并适时地为幼儿提供帮助,使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有利于不断满足幼儿游戏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充分表现的欲望。

特别是在区域活动材料的准备方面,我
们大力回收、利用自然物与可利用物,注重环保,注重低投人大成效,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创设能真正满足孩子自主发展需要的“儿童世界”。

如,乒乓球是常见的材料,我们就在创意工作室投放了一些损坏的乒乓球,并设置了废旧物收集箱、工具柜等。

通过有关乓乒球的操作活动,幼儿不仅可以直观地了解一些物理概念,而且通过乒乓球的创意造型活动,还能够培养幼儿初步的艺术造型能力,激发不同能力幼儿的创造想像。

他们用乒乓球和纸巾盒、纸板箱制作了吸球房子、迷宫吹球馆、乒乓桌球等,还用报废的乒乓球做出了转动莲花等小玩具。

这样,将原来建构区活动中的内容融人环境创设中,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幼儿探索的兴趣。

将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融入环境创设中,可以促使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下多看、多想、多问、多实践,从而萌发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意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快乐地学习。

如乒乓区域环境就催生出了“金童杯亲子乒乓活动”“乒乓亲子小制作大赛”“六一亲子嘉年华”等一系列活动,并使乒乓活动走出幼儿园,吸引了更多的朋友参与其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