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

《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

1. 事件 2. 行为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第二节 法律行为制度
一、法律行为理论 • 1.法律行为的概念
–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设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的 合法行为。
• 2.意思表示
• 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将进行某一行为的内心意愿,以 一定的方式表示在外部的行为。
(1)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2)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2.无效的民事行为——自始无效
① 无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
为 ③ 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 ④ 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 ⑤ 乘人之危所为的单方民事行为 ⑥ 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⑦ 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⑧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二、法律渊源
1. 宪法 2. 法律 3. 行政法规 4. 地方性法规 5. 部门规章 6. 司法解释 7. 国际条约或协定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二、法系
• 法系,是指具有 共同法律传统的 若干国家和地区 的法律。
1. 大陆法系
2. 普通法系
• 二者的区别 1. 法律渊源 2. 适用法律技术 3. 法典编撰 4. 法律分类 5. 诉讼程序
• 买卖合同关系 • 买方权利——取货,义务——付款 • 卖方权利——收款,义务——交货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3.法律关系的客体
① 物 :自然物 / 创造物 ② 行为 :如旅客运输合同的客体是
运送旅客的行为。 ③ 人格利益 ④ 智力成果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4.法律关系的变动原因 ——法律事实
• 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 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法律关系产生、 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一、法律规范
•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 反映国家意志的 • 具体规范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 • 的行为准则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二)法律规范的种类
• 授权性规范(可以) • 义务性规范:命令性规范(应当,必须)/ 禁止性规
范 (禁止”、“严禁”、“不得” ) • 强行性规范 • 任意性规范 • 确定性规范 • 非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 / 准用性规范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利 能
在出生时产生,到死亡时消灭

完全行 ①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包括18周岁)
自 然

为能力 ②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

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包括16周岁,不包括18周岁)

为 能 力
限制行 为能力 人
①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包括“10周岁”) ②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 3.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 可变更或者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自行为成 立时起超过一年当事人才请求变更或者撤 销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种类
要件与解释
举例与注意事项
因重 大误 解而 为的 民事 行为
当事人对民事行为的内 容有错误认识
如对价格的误解:明明某照相机的价格 为7998元,但是营业员看错了标签,将 其以l998元的价格出售;再如对数量的误 解:明明是一只手表5万元,营业员却以 一对手表5万元的价格出售。
正义、秩序女神忒弥斯 (Themis)
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 (Justitia)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 剑如果不带着天平,就是赤裸裸的暴 力;天平如果不带着剑,就意味着软 弱无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 正义之神操剑的力量和掌秤的技巧并 驾齐驱的时候,一种完满的法治状态 才能占统治地位” ——耶林语
无行为 ①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包括“10周岁”) 能力人 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有权利能力不一定有行为能力
法 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在成立时同时产生,到终止时同时消灭 人 行为能力通过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代理人实现。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二、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表意人基于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
误解因误解方自己的过 失造成,并非因受他人 的欺诈或不正当影响造 成
如果是由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 造成,行为人无权要求撤销。
这种行为后果造成了表意人较大的损失
显失 公平 的民 事行 为
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 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 致使双方的权利义务明 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 原则实施的民事行为。
• 法律行为成立三要素:当事人、意思表示、标的。法 律行为的成立,是生效的前提。
1.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 实质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 形式要件
(1)口头形式;(2)书面形式;(3)推定形式;(4)沉默形式。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3.法律行为的分类
(1)单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
–单方:只要求当事人一方作出意思表示即可成 立。如债务的免除。
–多方:强调两个以上行为人意思表示一致才能 成立。如合同、决议。
(2)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
• 有偿,当事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 无偿,获利当事人的行为能力不作要求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 (3)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
–不要式:可以由当事人自由选择民事行为的形 式。(超市购物行为)
–要式:当事人必须采取法定形式,否则法律行 为不能成立。(票据行为)
• (4)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
–从法律行为的效力依附于主法律行为,主法律 行为不成立(无效),从法律行为则不能成立(不 生效)。(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四、法律关系
(一)概念
–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间 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为内容表现的社会关系。
(二)构成
• 1.法律关系的主体 • 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 •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个人合伙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2.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
第一章 法律基础知识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教学目标
• 了解法律的一般理论 • 理解民事诉讼与仲裁制度在解决社会纠
纷中的意义 • 掌握法律行为制度、代理制度、诉讼时
效制度 • 学会运用法律解决民商事争议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第一节 法律的一般理论
中国法律的象征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西方法律的象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