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与实践进展
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与实践进展
Abstract: Ecological sensitivity evaluation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c work in scenic spot, and has raised the scientificness about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cenic resource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e connotation and object of ecological sensitivity eval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sensitivity evaluation on different types of scenic spots, the ecological sensitivity evaluation of scenic spot was conclud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the evaluation target setup, evaluation methods and procedure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establishment etc. It summarizes the deficienc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bout ecological sensitivity evaluation in scenic spot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also proposed.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cenic spot; ecological sensitivity; GIS; evaluation method
风景名胜区生态敏ogy 87
Research and Practice Progress in Ecological Sensitivity Evaluation of Scenic Spot
王国玉 白伟岚*
WANG Guoyu BAI Weilan
摘 要: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已成为风景名胜区规划 的重要基础性技术工作,是提高风景资源保护利用科学性的 有效手段。在梳理生态敏感性评价内涵及对象的基础上,结 合山岳型和湖泊型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案例和应用实 践,探索归纳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包括评价目 标确立、评价方法和步骤、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等;总结分析 了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现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应 对措施。 关 键 词:风景园林;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GIS;评价 方法
88
风景园林生态
态要素和生态实体[6],其保护、生长、发育程度 的好坏决定了风景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高低,是需 要加以控制或保护的区域。
2 生态敏感性评价内涵及对象 2.1 生态敏感性评价内涵
生态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各种环境变异和 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程度[7]。从方法论的角度来 看,敏感性分析就是一种定量描述评价输入变量 对输出变量重要性程度的方法,通过每个属性在 可能的取值范围内变动,研究和预测这些属性变 动对评价结果输出值的影响程度[8]。生态敏感性 分析核心目的就是通过对各生态要素和实体属性 分析,得到各要素属性敏感性系数大小,明确不 同敏感区分布规律与特征,形成生态环境保护、 恢复、修复的分级依据。 2.2 生态敏感性评价对象
2种以上不同生态系统结合部。2015年环保部发 布《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将生态敏感 区定义为“对外界干扰和环境变化具有特殊敏感 性或潜在自然灾害影响,极易受到人为的不当开 发活动影响而产生负面生态效应的区域”[5]。综 上,生态敏感区概念内涵外延广泛,狭义概念上 可认为是自然生态类型环境敏感区;广义理解则 包括对整个城市区域具有生态环境意义的生态要 素或实体。 1.2 风景区生态敏感区
文章编号:1000-6664(2019)02-0087-05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7-07-06 修回日期:2017-11-2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编号2016YFC0503003) 和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编号Z181100005318003)共同资助
从宏观角度来看,风景区自身就属于生态 敏感区中的一类,风景区内各要素只是生态敏感 性强弱有所差异,或是敏感类型不同。因此,风 景区生态敏感区只是将风景区内的生态资源依据 敏感性程度或类型归类的结果。风景区生态敏感 区,是指对风景区总体生态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生
*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rbwl2004@
资源保护是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的核心内 涵。开展风景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识别出敏
感程度高的区域和类型,可以为风景区资源保 护、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基础。近年来,随着保 护理念深入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 风景区生态敏感性评价规划和研究实践日益增 多,但多为案例式探讨,缺少整体性概述。本文 即以此为切入点,聚焦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 价工作开展论述。
1 风景区生态敏感区概念 1.1 生态敏感区
生态敏感区定义目前存在不同看法。李胜团 等[2]认为生态敏感区是与文化敏感区、资源生产 敏感区、天然灾害敏感区并列的一种环境敏感区 类型。房庆方等[3]将生态敏感区定义为对区域总 体生态环境起决定性作用的大型生态要素和生态 实体。徐福留等[4]则将生态敏感区特指为2种或
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是国家依 法设立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域[1],是需要严 格保护的重要生态空间。自1982年设立风景名 胜区制度以来,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呈现出蓬 勃发展的势头,国、省两级风景名胜区遍及除香 港、澳门、台湾和上海之外的所有地区和省份, 其总面积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比例由1982年的 0.2%提高到2017年的2.23%。风景名胜区在拉 动旅游经济,促进区域发展、国际交往,建设生 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 经济拉动、城乡建设、旅游开发也对风景名胜区 资源保护造成突出压力,部分风景区甚至出现由 于认知不到位或规划引领不足而造成违章建设、 错位开发的极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