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花期的调控技术(精)
在限界日長以內,到達的開花時間短,如超過
限界以上的日長時,仍會開花,但需要較長時 間。如百日草、雞冠花、大波斯菊、大麗花、 萬壽菊、夏菊等。
長日植物
A、絕對性(obligate)或質(qualitative)的 長日植物
這類植物甚少,尤其在花卉作物。鼠尾草中
的Saliva verticillata為已知的絕對性長日植物。
日照處理。(菊花例外)
春化作用之機制
Melchers and Lang(1965)以嫁接試驗及高 溫解除春化的試驗提出春化作用是由兩個階 段組成 。
低溫 植物產生春化 作用前驅物 Ⅰ 中間產物 Ⅱ 最終產物 春化
中間產物分解 解除春化
其他因子之干擾
春化作用主導因素為低溫,但氧氣、 水分、糖類也是不可或缺之因子。 例如將萌芽中的種子放置氮氣中, 或浸漬不通氣的水中,即無法進行 春化作用。
2.1光周期
花卉依日長之開花習性區分為:
短日植物(short day plants)
長日植物(long day plants)
中性植物(day-neutral plants) 定日性植物 (intermediate plants)
長、短日植物(long-short day plants)
日長對植物反應之過程
日長變化→葉片接受變化影響→葉 片內產生生理變化→產生某種成分 物質→轉移至生長點→生長點產生 生理變化→花芽創始→花芽開始分 化→分化完成→花芽發育→花蕾→ 開花。
日長=曙光+自然日長+暮光
2.2溫度
在1918年Gassner研究小麥和黑麥,以溫度 需求處理來作區隔 。 1928年Jecenhko及Gassner,研究應用於農 業生產,在蘇聯地區冬季嚴寒,種植冬小麥 不能成功,把冬小麥種子在春播前將經浸水 萌動發芽之種子低溫(1~2℃)處理,如此冬小 麥就如春小麥一樣,在當年夏季抽穗開花。
春花作用之特性
低溫的感受部位
種子:萌發早期,胚進行細胞分裂時最有效。
綠植株:感受部位為莖頂分生組織。
低溫範圍與處理時間
春化處理以1-2℃的低溫為佳,但須考慮寒害問題。
逆春化作用
逆春化溫度一般為25-40℃,依不同作物而異。
春化作用與光週期之交感作用
低溫需求的植株多為長日植物,即感受低溫後,需長
短、長日植物(short-long day plants)
短日植物(short day(SD) plants) :
依1天24小時當中,明期在某長度以下
時,亦即在有〝上限〞的日長反應時, 才能引誘花芽分化而開花者。
長日植物(long day(LD) plants):
依1天當中,明期在某長度以上,亦即
花卉花期的調控技術
1.前言 2.影響花卉作物開花之因子 3.花期調控的方法 4.花期調控之主要設備
前言
『催百花於片刻,聚四季於一時』 『不時之花』
供
需
生命週期
萌芽生長(營養生長)
開花結實(生殖生長)
休眠(芽休眠或種子休眠)
2.影響花卉開花之因子
2.1光
光週
光量 光質
2.2溫度 2.3水分 2.4空氣 2.5土壤肥料
B、相對性(facultative)或量(quantitative) 的長日植物
在長日下,可促進開花,但在短日下雖延後,
仍能開花的種類,大部分的長日植物都是屬 於相對性。如香石竹、宿根滿天星、金魚草、 矮牽牛、金光菊、洋桔梗、美女櫻、金盞花、 飛燕草等 。
限界日長 (critical day-length)
在植物的光週反應中,以特定日長 為限界,形成開花或不開花之現象, 此種界線的存在稱限界日長。 長日植物有下限日長(最低日長), 而短日植物有上限日長(最高日 長)。
香石竹之 光週反應
長日植物=短夜植物 短日植物=長夜植物
中性植物 (day-neutral plants)
在適當的溫度之下,生長到一定大小 之後,就能開花的種類。開花與日長 之間,無任何關係。 在台灣只要溫度適合,週年都能開花 的種類。如向日葵、玫瑰花、非洲堇、 紫茉莉、三色堇等。
在特定的溫度範圍內,把植物發育
階段由一個階段推進至另一個階段, 所需的溫度作用。
打破休眠、春化作用
量的作用
溫度對生殖生長或營養生長的快慢
所產生之作用。
春化作用 (vernalization)
利用一段時期的低溫處理,以促進植 株或種子花芽誘導的處理技術。
春化作用之種類
種子春化型 (seed-vernalization) 三色菫、香豌豆 綠植株春化型 (green-plant vernaization) 紫羅蘭、星辰花
長、短日植物 (long-short day plants)
首先要有長日環境,再改為短日環 境,才能充分生長開花的種類。如 翠菊。 翠菊在台灣秋播時,雖開花較快但 植株矮,如用電照法栽培時,不僅 花朵大,植株也高大。
短、長日植物 (short-long day plants)
先有短日環境,再有長日時,才花 芽創始的種類,如花菖蒲。 植株在短日下先花芽創始,再改長 日下,花芽才發育的開花種類,如 報春花。
A、B、C、D、E 開花習性為何?
絕對性日長植物,因日長界線明 顯,可有效控制開花期。 相對性日長植物,因日長界線不 明顯,雖仍可促進或抑制開花期, 但無法有效控制開花期。
定日性植物 (intermediate plants)
花芽分化需要一定的日長長度,一般 為12-16小時之間。日長比這些時間 更長或更短,都不易開花的種類。
溫度調節
營養生長→生殖生長→休眠 促進、縮短、延長發育或休眠的方 式調節開花。
鬱金香、風信子、水仙,在夏季貯藏
的休眠期間,球根內仍進行葉片及花 芽的分化工作。
高溫
鬱金香、風信子或水仙在採收
球根後,用高溫處理以促進球 根之生理成熟。
低溫
宿草的簇生化或花木類休眠
芽之處理。
溫度的作用
質的作用
在有〝下限〞的日長反應時,才能引誘 花芽分化而開花者,意指開花所需日長 有下限的植物群。
短日植物
A、絕對性(obligate)或質(qualitative)的短 日植物
在限界日長以內才能開花,在限界日長以上的
日長,絕對不會開花的種類。如菊花(秋菊、寒 菊)、聖誕紅、長壽花、牽牛花、彩葉草等。
B、相對性(facultative)或量(quantitative)的 短日植物
影響開花之因素
光週期 感應的部位 葉片 春化作用 生長點 不會 vernalin
開花物質能否移動 會 形成促進開花之物 florigen 質
2.3水分
對花芽分化之影響
適度乾旱有助於花芽分化。 春石斛適度缺水及涼溫環境。 鬱金香之花芽分化,含水量越少分化越早。
2.4空氣
氧氣
大波斯菊、翠菊種子缺氧不發芽。
矮牽牛種子缺氧仍可發芽。
控制花期
休眠之杜鵑利用2-氯乙醇可打破休眠。 鬱金香、小蒼蘭利用乙醚、三氯甲烷可
打破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