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与中国政府的政策导向

“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与中国政府的政策导向

“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与中国政府的政策导向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对外开放越来越成为发展经济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对外贸易是对外开放最基本的内容,因此要使中国经济健康有活力的发展,一定要大力注重对外贸易的稳健发展。

然而我国的外贸企业现在正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困难处境,如何将外贸企业提升到一个新的空间,增强其向上生长的力量,提高其抗风险的生存能力以及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国际竞争力,是中国政府与中国企业必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关于对外贸易与外贸企业的一些基本问题(一)对外贸易与外贸企业的概念当今世界所以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在内,都十分重视通过对外经济关系,利用国际分工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是国际间经济交往传统的重要形式,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

1.对外贸易的概念所谓对外贸易,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

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这种交换活动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的范围看,这种交换活动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

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常用“海外贸易”来表示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又称为进出口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但进口又能带动和促进出口。

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称为外贸顺差;出口额小于进口额,称为外贸逆差。

2.外贸企业的概念所谓外贸企业,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企业。

中国的外贸企业大多集中在制造业,因此又将中国的外贸企业称为“中国制造”。

(二)对外贸易与外贸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国内外经济交往的桥梁和纽带。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与国际经济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贸易,对经济的发展不仅是有利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主要表现在:1.能弥补国内某种资源短缺,优化全球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开展。

据一些专家分析和计算,我国出口每增长1%,国民生产总值增长0.1%;进口每增长1%,则会影响国民生产总值增长0.125%。

2.能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即使有些商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国内生产成本,孤立的看,出口并不有利,但是如果通过出口换取外汇,能够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国内紧缺的技术设备和材料,而这些商品在本国生产的价格要比国际市场高得多,进口所获得的利益大于出口的损失,也可以获得比较利益。

3.能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国内就业机会。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更多的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需要大量的外汇。

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规模和程度,经济建设的规模和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国的出口创汇能力。

同时发展对外贸易还可以增加国内就业机会,因为通过国际交换可以发展相关产业,扩大劳务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条件。

4.能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对外贸易扩大,表明国内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可以提高国家经济的整体素质。

5.能通过对外贸易调整国内市场,繁荣国内商业,更好的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

(三)我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沿革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改革于发展的需要,我国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外贸体制进行了有步骤、分阶段的改革;第一阶段(1979——1987年)。

这一阶段是外贸体制的局部改革阶段。

一是调整了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明确了政府部门对外经贸的管理关系;二是地方下放外贸经营权,各地方有关部委成立了一批外贸公司,一些大中型企业也开始经营企业产品出口业务;三是外贸和生产企业开始由收购制改为代理制。

第二阶段(1988——1990)。

这一时期是外贸体制改革阶段。

改革方向是:建立自负盈亏、放开经营、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的外贸体制。

改革的核心是企业实行自负盈亏。

第三阶段(1991——1993)。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国家开始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改革的核心是深化外贸企业内部机制改革,促使外贸企业向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经营方向发展。

第四阶段(1994年后)。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1——14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确定了“坚持统一政策,放开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的改革方向,通过改革外汇制度,强化汇率对外贸的调节作用,从而强化外贸企业自负盈亏的机制。

完善外贸宏观管理,加强外贸的协调服务机制,有利于我国外贸机制向国际规范靠拢。

二、“中国制造”的现状“Made In China”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词,每次听到这个词,都让我们感到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

如今,中国制造的玩具占到全球的70%,鞋类占50%,打火机占70%,彩电占50%,空调占70%......毋庸置疑,“中国制造”在残酷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已经逐渐成为了“世界制造”,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made in china”的迅速崛起,在中国人沉静在胜利的喜悦中时,噩梦也正在悄悄上演,风波接踵而至。

2005年,在美国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带领全家人一年不买中国货;随后,美国诞生了一本叫《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的书,这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阴影。

随即2007年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对被称为“远东之兽”的中国的不安定因素的大爆发。

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将增长15%左右,比2007年的增长速度略有放缓。

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下称《报告》)初步预计。

据海关总署11日公布的数据,2007年我国年度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1738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3.5%。

自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规模翻了两番。

从2007年3月以来,由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宠物食品、牙膏等产品,因为某些质量标准问题而被有关媒体披露,随后是玩具、轮胎、水产品、糖果等中国制造的产品相继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一波又一波的质疑风波。

12月19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奥巴马甚至放言:“若当选,将全面禁止中国制造的玩具产品。

”而另一项尴尬的记录是:中国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Made In China”开始全面陷入僵局,面临四面楚歌的困境。

(一)“中国制造“的特点1.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中国进出口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不再断扩大,参加国际分工的水平不断提高。

出口占世界贸易比重从2000年的3.9%增长则到2006,年的8%,扩大了一倍多,进口占世界进口从2000年的3.4%到2006年增长到6.7%,也扩大近一倍。

我国对外贸易使得我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尤其是出口依存度2007年上半年出口依存度达到了40%,进出口依存度70%,带动了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了投资的增长和储蓄的增加,大大增加了财税收入,增加了就业,降低了失业率。

以下是2006年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海关的统计资料世界贸易和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之比较表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海关统计进出口增长放缓,占比逐渐下降,而一般贸易增长加快,占比逐渐上升。

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出口均呈现较大幅度顺差,加工贸易一直是顺差的主要来源。

3. 近几年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使得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初级产品占比很小。

具有比较优势出口产品优势越来越明显,一些过去比较优势不明显的产品逐渐呈现出较大的竞争优势,而初级产品贸易则逆差逐渐扩大。

4.外资企业是我国外贸经营最大的主体,2006年起私人企业超过国有企业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第二大主体。

国企有业仍然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之一,但地位和作用下降,进出口的增长速度放缓,占进出口的比重下降很快,是我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

外资企业早已悄然成为我国外贸经营最大的主体,从进出口占比重,到增长速度都超过了国企,但是由于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2005年起外资企业进出口增长速度放缓,占进出口的比重逐渐下降,外资企业成为仅次与私人企业的我国外贸顺差的第二大来源。

而同时民营企业发展成为新的外贸经营主体,2004年颁布的新的外贸法彻底放开了我国的对外贸易经营权,自然人只要符合法律规定都可以从事对外贸易,大批的个体企业进入外贸领域为外贸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2005起民营企业进出口大幅增长,增幅超过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占进出口比重不断上升,2007年5月出口843.3亿美元,占比已上升至19%,几乎和国有企业相等,而私企的外贸顺差超过三资企业,位居第一,是我国外贸顺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5.东部地区是对外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对外贸易经济依存度很高,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来源地区,中西部地区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很快,对外贸易经济依存度较低,同东部的差距继续扩大。

6.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市场仍然过于集中。

近年来,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韩国和台湾进出口保持适度增幅,占比略有下降;我国对欧盟、东盟国家、中国香港、俄罗斯和印度等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在迅速扩大,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占比逐渐扩大。

作为一个大的发展中国家,印度成功地进行了经济改革为中印两国经济贸易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2006年起印度超过加拿大成为我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二)影响“中国制造”的因素1.中国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对美国巨额的贸易顺差,使得中美贸易摩擦逐渐升级。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增长,中外贸易摩擦也进入高发期。

其中,中美贸易摩擦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预测,2008年中国外贸顺差将超过3000亿美元。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的报告预测:2008年中国贸易顺差将达到3950亿美元。

虽有增长相比往年增速变小(增幅约20%)。

(2007年中国的贸易顺差超2500亿美元,增速达40%。

)中美贸易摩擦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涉及的面最广:从微观到宏观,从商品到体制政策;二是单个案件涉及的金额较大,如2004年美国对中国家具的反倾销案涉案金额高达10亿美元以上。

三是由于涉案金额巨大,带来的危害和后果也较为严重。

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领域:(1)反倾销。

这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传统形式。

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1995-2006年上半年,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立案共有61起,占同期中国遭受国外反倾销立案总量的12.2%,仅次于印度和欧盟,占第三位。

其中,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案件共有51起,占同期中国遭受国外反倾销措施总量的14.4%,仅次于印度,居第二位。

(2)知识产权。

这也是中美贸易摩擦中的老问题。

1991-1996年,中美之间曾经发生过三次著名的知识产权争端,并一度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目前,美国政府和企业仍然几乎天天在指责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这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