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 补语

对外汉语 补语


(3)表示达到一定目的(常指不太容易达到的 目的)。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总算住上了新房。
(4)表示动作已经展现并在继续。
你们怎么刚写了 一会儿作业就玩儿上了? 从去年开始,我就喜欢上了集邮。
• “下”的引申义 (1)使固定下来。
一定要打下牢固的基础。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使脱离或离开某处。
她接过生日礼物,激动得流下了热泪。
(3)表示改变方向。
转过身子,让大家看看背面。
(4)表示超过了合适的点。
糟了,我们坐过站了。 使过了劲儿,把盖子给拧坏了。
7、“过来”的引申义 “过来”的意义与以上“过”的意义相同, “过来”较多用到下列引申义:
(1)恢复到或变成正常状态。
外婆终于醒过来了。 糟了,资金周转不过来了。
(2)表示收存、隐藏。
把晾的衣服都收拾起来吧。 快躲起来吧。
(3)由凸起引申为发起。
他使劲儿地把嘴巴鼓了起来。(凸起) 把大家都发家热烈地讨论了起来。 她吓得叫了起来。
(5)表示从某方面进行估计、评价。
这些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看起来,他不会同意了。
• “起”和“起来”的区别 “起来”因为有“来”表示的过程相 对长或完整,“起”不突出过程的延展, 所以使用上,有宾语或有后续语句时多用 “起”,无宾语尤其置于子句末时多用 “起来”。
说起话来 *说话起来 回过头来 *回头过来
4、表起始意义的“起来”,都要采用动词 +“起”+宾语+“来”的形式。
唱起歌来 *唱起来歌 *唱歌起来 讨论起问题来 *讨论起来问题 *讨论问题起来
可能补语
可能补语主要表示是否有可能出现动 作的结果或状态的改变。 可能补语分为三种类型
1、谓语动词+“得/不”+结果/趋向补语 这一类型的补语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 补语之前加上“得'/“不”表示可能或不可 能。表示否定加“不”。
• “上”的引申义 (1)表示靠近或合拢、关闭。
我快跑几步追上了他。(靠近) 太累了,闭上眼睛休息一下。(合拢) 时间不早了,关上电视睡吧。(关闭)
(2)使某物附着于、存在于某处或添加进去。
在领带上别上一个领带夹就好了。(使附着) 我想在这儿摆上一个花瓶。(使存在) 这次活动一定算上我。(添加)
电话打得通吗?(能打通吗) 别看东西多,好好摆摆,肯定装得下。(能装下) 生词太多了,记不住。(不能都记住) 箱子太重了,拿不起来。(不能拿起来)
5、回
通过动作使人、事物再到原处(加、 住处、单位、原来位置)
参观完后,用汽车把他们送回学校。 这些东西用完后,都应该放回原处。
6、过 (1)表示随着动作通过或经过某处。
他穿过马路,来到书店门前。(通过) 美丽的小鸟从她眼前、身边、头上飞过,这儿真 是鸟的世界。(经过)
(2)表示由一处到另一处。
2、对动作及其补语,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理 解: 他摔了;他倒了——他摔倒了。 救他了;他活了——他被救活了。 他吃了;肚子饱了——他吃饱了。 衣服洗了;衣服干净了——衣服洗干净了。
3、结果补语搭配组合上的特点 (1)充当结果补语的大多是单音节词,尤其是 动词,基本上是单音节的。 砍断了/砍裂了 做完了/做成了 *砍断裂了 *做完成了
例如:
清醒过来/早晨醒来时/想起来/发展起来/走起运来 昏迷过去/睡过去/死去/精神或身体垮下去/消沉下 去 胖起来了(对胖是肯定的;希望胖) 这样胖下去可不得了(对胖是否定的) 再痩下去可不行。(对痩是否定的) 硬下去不会有好结果的(对硬是否定的)
“下去”、“起来”用于形容词后,都 有表示某种状态开始或继续的意义。“起 来”多用于积极意义的形容词,“下去” 多用于消极意义的形容例如: 好起来/坏下去/亮起来/暗下去 坚强起来/软弱下去/富裕起来/贫困下去
拿出来一本书
2、宾语是表处所的,只能位于空间性趋向动 词之后,不能位于“来/去”之后。即: 动词+空间性趋向动词+处所宾语+“来/去” *动词+“来/去”(或复合趋向动词)+处所宾 语
走下楼 走下楼来 *走来楼 *走下来楼 放回桌上 放回桌上去 *放去桌上 *放回去桌上
3、如果是离合动何,宾语位于复合趋向补语 中间。
补语
补语谓语动词、形容词后,起补充说 明作用。它可以补充说明动作、状态变化 的结果、趋向、可能、程度、情状、数量 和处所等。 在时间上,补语通常用来表示动作、 状态变化的完成、实现、显现等情况。
结果补语
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变化的结果,由动词、 形容词充当。 动 词:打开了 形容词:吃饱了 救活了 喝足了 记住了 打碎了 睡好了 玩腻了
(2)顾及到。
病人太多了,照顾不过来了。
8、起、起来 “起”、“起来”都可表示动作由低 向高移动。 “起”与“上”不同:“上”有到达 的位置,其后可接处所词,“起”没有。
他抬起头,向远方看去。 他鼓起嘴巴用力地吹。 抬上车 走上前 骑上马
• “起来”的引申义 (1)表示由分散到聚合。
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 把地上的雪都堆了起来。
趋向补语
(一)趋向动词及趋向补语 1、趋向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发展方向的一 种动词。分为单纯趋向动词和合成趋向动 词两类。前者由一个趋向动语素表示,后 者由两个趋向动语素合成表示。如:
进 出 上 下 回 过 起 来 进来 出来 上来 下来 回来 过来 起来 去 进去 出去 上去 下去 回去 过去
2、单纯趋向动词表示的基本意义 • “来/去”与“进/出/上/下/回/过/起”的不 同之处在于: “来/去”趋向的选择取决于说话人或 叙述人立足点的认定,即说话人或叙述人 以自己或某人为立足点,趋向立足点方向 的为“来”,背离立足点方向的为“去”。
(2)结果补语紧跟在谓词性词语(动词/形容词) 后,谓词与结果补语之间不能插进别的成 分。 照完了相(*照相完了) 打通电话了(*打电话通了) 打碎了(*打了碎) 救活了(*救了活)
(3)在时间上,结果补语通常表示结果的完成、 实现、显现,因此补语后可接“了”或 “过”,但不能接“着”,句内也不能有 “在/正在”等表示进行时态的副词等。 听清楚了 *听清楚着 治好过 *在听清楚
9、关于(起)来/(下)去”的方向取向 由于“来”是趋近说话人立足点的, 容易表达清楚的、显见的意义,因此它的 方向取向多与积极的、正向的相联系,尤 其与“起”向上的意义相结合更加明显。 “去”是离开说话人立足点的,容易表 达模糊的、消隐的意义,因此它的方向取 向多与消极的、负向的相联系,尤其与 “下”向下的意义相结合更加明显。
买/得/拾/捡+着 看/听/得/找+到 合/贴/缝/穿+上
• 动词与补语都有“离开”/“分离”的意义, 如: 卖/丢/扔/输+掉 拆/脱/放/丟+下
• 动词与补语都有“停留”、“固定”的意 义,如: 记/停/抓/拉+住 • 动词与补语在意义上通常不可以相对、相 反。例如:
得掉
*合下
*拆着
*脱上
4、有的动词、形容词做补语,比原义要虚, 要注意理解其意义。 例如,动词“住”原本是“居住”的 意思,“居住”有“停留、不动”的意思, 故引申为“停、牢、止”等意思。做补语 的“住”往往是这种较为虚的引申义。例 如:
来:拿来吧
去:拿去吧
“进/出/上/下/回/过/起”等不同,它们的趋动 方向是甶客观实际空间类型确定的。例如,“进 出”取决于客观实际是否有围起来的空间,由外 到里为“进”,由外到里为“出”,与说话人或 叙述人的主观认定无关。
进:走进屋子 出:走出屋子| 上:由低到高。 下:由髙到低。 回:由所在处移到原处。 回家 过:经过。 从楼前走过 穿过:穿过马路 起:由某点向上。 举起 开:离开所在位置。 离开那里
小狗叼来一块骨头,高兴地叫着。
如果接处所宾语,基本结构: 动词+处所宾语+“来/去” 不能构成:*动词+“来/去”+处所宾语
*我明天回去日本。 *他要把所有的书都带来美国。 *他跑去河边,还是找不到张明。
2、上、下 通过动作使人、事物由低位到高位用 “上”,由高位到低位用“下”。
房上有积雪,他爬上房顶扫雪。(由房下到房上) 他跳下汽车就跑。(由车上到车下)
队员们升起队旗,唱起队歌。 师傅端起保温杯,喝了口水,缓缓说道…. 队员们把旗子升了起来。 把这两根绳子系起来。
• “想起来”和“想出来”的区别 “想起来”表示所想的内容是记忆中 已有的,通过想使它凸显。“出来”表示 所想的内容是原来没有的,通过想创造出 新的办法、主意等.
我想起来了,你是小王。 我想出来一个好主意。
后边的人逐渐赶了上来。
(2)成功地完成。 多用于“答/说/唱/写/学”等动词后。
这么高的调她也能唱上来,真厉害!
• “下来”的引申义 (1)表示使分离。
把邮票揭下来,保存起来。 他把帽子摘下来,轻轻地拂去上面的尘土。
(2)表示使停留、固定。
汽车在前面停了下来。 我们就在这儿住下来吧。
(3)完成某动作。
(二)部分趋向动词做补语时的意义及用法 1、来、去 通过动作使人或事物向说话人方向移动的, 用“来”,离说话人而去用“去”。
我借来一本小说,挺有意思的。 他给朋友寄去一封信。 狼向东郭先生扑来。(叙述人立足于东郭先生的位置) 一群大雁向远方飞去。(叙述人位置)
接普通事物宾语,基本结构一般为: 动词+“来/去”+普通事物宾语
(三)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 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比较复杂,主要 受制于宾语的意义和结构类型。 1、宾语是表示一般人或事物的名词,位于补语中 间或补语之后都可以, • 注意:语法上(结构上)都可以,语用上(意义 上)是有差别的。
走进一个人 走来一个人 走进一个人来 拿出一本书 拿来一本书 拿出一本书来 走进来一个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