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中考试. . . .一、选择题(24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惦.(diàn)念鲜.(xiān)为人知铺炕.(kàng)慕.(mù)名B.打蔫.(niān)强.(qiáng)词夺理黑黢黢.(qū)徘徊.(huái)C.吸吮.(shǔn)接踵.(zhǒng)而至晌.(shǎng)午饿殍.(piǎo)D.凫.(fú)水安步当.(dāng)车梭.(suō)鱼旖旎.(n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敖游无耐羞涩无影无踪B.尴尬慰籍抽噎踽踽而行C.睥睨笨拙矮礅礅自惭形秽D.点缀惆怅缥缈绿盖擎天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A.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比喻)B.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拟人)C.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比喻)D.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反复)4.下列对课文的说明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塘荷韵》是作家季羡林写的一篇状物散文,描写了作者从期盼见到荷花到种植莲子,期盼莲子发芽、长成荷叶、开出荷花再到欣赏荷花的完整过程。
B.《我的母亲》是老舍先生为回忆他母亲写的一篇散文,语言质朴,情真意切。
C.《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富于哲理的散文,表现了对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忧虑。
D.《项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作者是法国的莫泊桑。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1).美丽的花朵了生活,为普通的日子平添了些色彩。
(2)尽管这只是一次,但特警们反应迅速,身手敏捷,这让我们对安保工作充满了信心。
(3)科学传播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想这样,谁就会科学,最终将会危害科学。
A.装点演练误解 B.装饰演习误解C.装饰演练曲解 D.装点演习曲解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学习上遇到问题,我们一定要不耻下问....,虚心向老师请教。
B.虽然积雪还没融尽,然而轻风已经没了冬日的凌厉,田间每个人都如沐春风,心情随之豁然开朗....。
C.美国一些乐观的专家认为中国和美国经济相比早些年就已望其项背....,更甚者认为不出十年将超过美国。
D.成功者不是守珠待免....的人,成功者往往是一而学习一面等适当时机的人。
7.下面说话得体的一项是()A.当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有何见教?请说吧。
”B.当朋友邀请你看球赛时,你说:“都快中考了,没空!”C.当老师到你家家访时,你说:“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D.当你骑车碰了别人时,你说:“对不起,有没有伤着哪里?”8.下列有关语文知识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借条中关于借用的钱、物数量,一般用小写表示。
B.“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生活图景和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艺术境界。
讲究意境是散文的主要特点。
C.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容貌、身材和衣着进行描写。
D.便条是一种具有一定格式、容单一、书写简便、使用广泛的条据类应用文。
二、填空题(10分)1.小说的三要素,,。
2.我国的四大名著是指,,,。
3.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姿态翩然。
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4.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阅读题(24分)(一)说到读书,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
所谓职业的读书,譬如学生因为升学,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
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
凡嗜好的读书,大可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的书抱住,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
我看现在的青年,为兴味的读书是有的。
印度人有一个很普遍的比喻,他们说:“一个老翁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子驮着货物出去卖,货卖去了,孩子骑驴回来,老翁跟着走。
但路人责备了,说是不晓事。
他们便换了一个地位,而旁人又说老人忍心;老人忙将孩子抱到鞍鞒上,后来看见的人们却说他们残酷,于是都下来,可又有人大笑他们空着现成的驴子却不骑。
于是老人对小孩叹息道,我们只剩下一个办法了,是我们俩抬着驴子走。
无论读,无论做,倘若旁征博引,结果是往往会弄到抬驴子走的。
我并非要大家不看书评,不过说看过之后,要看看本书,自己思索,自己做主,倘只看书,便成书橱。
听说英国的萧伯纳有过这样的话,世间最不行的是读书者。
因为他们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不用自己思索。
这也就是叔本华之所谓脑子里给别人跑马。
较好的是思索者,更好的是观察者,因为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1.作者怎样教导青年读书?指出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 ) (2分)A.提倡职业读书 B.课课外的书都要读C.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D.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2.第一段“这样的读书”是指哪一种读书?( ) (2分)A.嗜好的读书 B.职业的读书 C.为兴味的读书 D.A和B3.分析第二段中讲“抬驴子”的故事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 (2分)A.例证法 B.理证法 C.喻证法 D.对比法4. 理解第3段“世间最不行的是读书者”一句的含义,指出回答不确切的一项( ) (2分)A.只是看书,变成书橱 B.不会自己思索,自己做主C.不会读世间这一部活书D.世间所有读书者5.分析第3段运用萧伯纳和叔本华的话在表述中的作用( ) (2分)A.作为作者的观点 B.作为文章的论点C.作为事实论据D.作为理论论据(二) 父亲是一条鱼元宵前后和阳春三月,是父亲最忙碌最苦累也最欢快的日子。
在这段时日里,母亲帮着父亲煮大锅大锅、鲜鲜嫩嫩的鲤鱼招待那些买鱼苗的客人。
酒足饭饱后,父亲才根据买主对鱼的尺寸、数额,心花怒放地开价出售鱼苗。
在一阵友好的不太经意的讨价还价后,父亲便依依不舍地将精心喂大的各种鱼苗卖给这些鱼客。
此刻,只见父亲满脸的欢悦将往日的辛劳困倦镀得铮亮。
待来家里求购的客人逐渐稀少后,父亲只好一个一个地方去赶鱼市,这些小镇集市,最近的也离我家有十余里,远则三四十里。
父亲鸡叫头遍就起床放水干池,将鱼捉进鱼盆里,然后打着手电筒,顶着寒雾冷露去赶集。
两只比米筛还要大的鱼盆将干瘦细小的父亲夹在中间,仿佛不是父亲挑着它们,而是他们拥着父亲在行进。
待到池里的鱼苗卖完,我家屋角落里早就积了一大堆已磨成草筋的烂草鞋……接下来,父亲又要着手为幼苗培植而忙碌不休。
父亲精心修整好鱼池,买回鱼苗后,父亲就开始像喂养婴儿般悉心照料。
父亲每天一大早就下到池里,用木耙将宁静的池水搅动,然后泼洒肥水,早中晚三次。
这些幼鱼在父亲精细料理与守候中逐渐地长到寸许两寸粗细。
待布谷鸟在我的家乡山野不知疲倦的婉转啼鸣时,父亲便浴着三月的和布谷鸟清丽的音韵悠然端坐于屋前的枣园里,用一只精致的小碗将脚盆里的小鱼按照鱼种分门别类地舀进一只只鱼盆里。
然后,父亲挑着鱼盆在暖融融的下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
在父亲拖着悠长的声调沿村叫卖时,布谷鸟的叫声也在春光里此起彼伏。
我没有想到,那年秋天,父亲那如同阳春三月布谷鸟鸣唱般的叫卖声,竟然成了他撒在我家乡那些村庄的一曲绝唱。
父亲去世的两个月前,我回去看望过我的父母。
母亲告诉我,早几天,父亲去给姑奶奶做生日,穿着我的皮鞋,显得特别高兴。
我很纳闷,我没有什么皮鞋留在家里啊。
母亲就从父亲的床底下拿出一双棕色的皮鞋。
看到这双皮鞋,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这是我早已丢弃的一双皱巴巴的皮鞋,父亲竟从屋外捡回来,还喜滋滋地穿着去给姑奶奶做生日,那么炫耀!那么得意!顿时,泪眼中的这双皮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地压在我的心坎上。
这时我才想起,父亲一生赚了那么多的钱,对到我家来买鱼苗的所有人都是那么大方,那么舍得花钱招待,却从没想过要给自己买双皮鞋。
离家那天,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身。
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映在水中的朦胧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竟是我最后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
那一次,父亲站在鱼池边,和我说着他已经说了很多遍的话,要我多写信回来,要我好好工作,要我冷了多穿衣……可现在我想听父亲那些重复啰嗦的话却再也听不到了。
父亲离我而去了,我好想再读读父亲,读读父亲在生命的轮回路上是沧桑依旧还是宁静如莲。
父亲走进了另一片水泽,父亲站在那片水泽的边缘或许正凝望着一条向他走近的鱼。
我彷佛觉得,父亲一定化作一条水中游动的鱼,只要这世上还有一滴水,父亲就永远活在水里。
6.题目“父亲是一条鱼”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3分)7.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4分)①顿时,泪眼中的这双皮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地压在我的心坎上。
②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渔池边还不愿转身,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映在水中的朦胧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
8. 第三段中写阳春三月的布谷鸟,其作用是什么?(3分)9.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
(4分)四、应用文写作(30分)兰兰因为今天(3月10日)上体育课扭伤了脚,经医生诊断为关节错位,医生建议在家休息一周,并给她开了医生证明,因此她需要写一请假条,向她的班主任老师请假一周。
XX学校数控专业16班因外出实习,需向学校财务科借款5000元,请以班长欣的名义写一欠条。
五、口语交际(12分)一位年近60岁的老太太从一个电器专卖店买了一个暖手器,回去一试,竟是坏的。
第二天一大早,老太太来到店里要求换货,可是售货员以该货不是从她手里卖出为理由,坚决不同意换货,并且埋怨老太太买的时候为什么不当面试一试。
老太太解释说,当时她不知道可以试,希望售货员能通融一下。
售货员却说:“那就只能怪你自己了,谁叫你不多长点儿心眼。
”老太太说售货员说话太难听,要去找经理理论。
于是气喘呼呼地来到经理办公室。
不一会儿老太太脸上挂着笑从经理办公室走出来了。
请你模拟一段关于经理和老太太的对话。
答案一、1.C 2.D 3.B 4.C 5.A 6.A 7.D 8.A二、1.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2.《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3.凌空而起,轻灵而自由4. 接天莲叶无穷碧三、阅读(一)1.A 2.B 3.C 4.D 5.B(二)6.父亲大半辈子精心养鱼,对鱼怀有深厚感情;父亲如同游动的鱼一样,永远活在儿子的心中。
7.①通过把一双儿子丢弃的皮鞋比作两块大石头压在心坎上,表达了作为儿子的“我”因父亲终身未买一双皮鞋而产生的心酸、愧疚之情。
②写父亲一直送“我”,表达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将瘦小的父亲比作鱼影,流露出儿子因父亲的瘦弱而产生的伤感之情。
8.衬托欢快愉悦的气氛;突出父亲的勤劳品质。
9.写父亲养鱼卖鱼,表现其勤劳;写父亲热情招待鱼客,表现其朴实、好客;写父亲穿我丢弃的皮鞋,表现其节俭;写父亲送我、叮嘱我,表现对儿子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