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种和选择育种教案
(3)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
(5)案例库
(6)题库
(7)网络课程
(8)其它(请说明)
简要描述学习资源的内容
本次课采用多媒体上课,同时给同学们提供了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以及引种规律,尤其是南种北引和北种南引等资料,以便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更多相关知识。
3.学习情境创设(打√)
(1)真实情境
(2)问题性情境
玉米高赖氨酸突变体奥派克2号的发现利用,大大推动了玉米营养品质的遗传改良。
20世纪50年代,利用了矮脚南特、矮子粘等水稻矮源,育一批矮秆、抗倒、高产的籼稻良种,低脚乌尖的利用推动了全球范围的水稻“绿色革命”。
20世纪70年代,野败型雄性不育籼稻种质的发现和从国外引入强恢复性种质资源,使我国的籼稻杂种优势利用有了突破性进展。
高光效品种的生理特征有光合强度高、光补偿点低,二氧化碳补偿点低,光呼吸少,光合产物转运率高,对光不敏感等。
形态特征有矮秆抗倒、叶片上举、色深、着生合理、相互遮光少、绿叶时间长等。高光效育种就是根据这些特征性进行选择的。
优品质包括感官品质(风味、香气、肉质、大小、形状、色泽,如稻米的透明度、垩白、粒型等;水果的色泽、大小、果形等)、营养品质(Vc、矿质元素、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水果糖分、干果淀粉和特殊化学成分)、加工品质(加工过程损耗率(如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加工产品营养素损失率等)。
后记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一般引种如南种北引,北种南引的规律和原理,并学会选择育种的技术。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一、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打√)
(1)普通教室
(2)多媒体教室√
(3)网络教室
(4)机房
(5)其它(请说明)
2.学习资源选择(打√)
(1)PPT√
(2)课件(网络课件)
3.抗逆性危害水稻的病虫害和自然灾害很多,逆性主要包括抗病虫害、抗寒、抗旱、耐盐碱等。
(二)油料作物
1.高产油菜、大豆属分枝作物,必须有较多的生物学产量和较高的经济系数,才能获得高产。高产品种必须枝多、荚(角果)多、粒多,植株有一定高度。
2.优质优质油菜品种应有较高的种子含油量和产油量,油中脂肪酸组成合理(无芥酸,而具有高油酸、高亚油酸等),饼粕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无硫代葡萄糖苷等。
19世纪中叶欧洲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从墨西哥引入的抗病的野生种杂交育成抗病品种。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大豆产区孢囊线虫病大发生,大豆生产濒临停滞,从中国引入北京小黑豆育成了一批抗线虫品种。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紧凑型苹果品种威赛克“芭蕾苹果”等的发现和育成,促进了苹果生产向高度矮密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种质资源
(一)基础概念
1、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是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有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又称基因库。
3、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领域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可用于育种、栽培及其他生物学研究的各种生物类型总称为种质资源。种质资源是地球生命的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自然财富。种质资源是利用和改良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质基础,更是实施各个育种途径的原材料。
第一节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基础概念
1、作物品种: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经选择、培育创造的具有相对一致的、稳定的特征特性的某种作物群体。
2、品种对生产的作用:提高产量;保证稳产;改进品质;扩大栽培区域;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3、育种目标概念: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的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指标。育种的基础是遗传、变异、选择。目标是选优汰劣、防杂保存。
合理株型是高产品种的基础,也是高产品种的形态特征。不同作物所要求的合理株型不同,但都涉及到株高、叶形、叶姿、叶色、叶片的分布及分蘖和穗的长相等。禾谷类作物:矮秆、半矮秆、株型紧凑、叶片挺直窄短、叶色较深等。改良株型的目的是改良作物的受光态势,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提高产量。
高光效育种是指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
******学院教案
本次课标题
第六章引种和选择育种
授课周次
第周
授课地点
理论/实践
理论(学时)
教学
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选择育种的技术
1.掌握引种规律
2.选择育种的概念和特点
3.掌握引种原理
4.熟悉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纯系育种程序
重点
1.引种的规律
2.纯系育种程序
难点
纯系育种程序
能力
训练
任务
及
案例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选择育种的技术,学会通过引种、选种,解决生产上迫切需要新品种的迅速有效途径。
3.抗逆性油菜抗菌核病、霜霉病、病毒病、白锈病等,抗蚜虫。抗寒、抗旱、耐湿、抗倒和抗裂角性等。大豆抗病毒病、孢囊线虫病、锈病、灰斑病、食心虫、蚜虫、豆荚螟等,抗旱、耐渍、耐酸(或耐碱)等。
(三)纤维作物
1.高产棉花高产品种应在单位面积上有较多的棉铃数,每铃有较多的种子数,每种子纤维较重。
2.优质棉花的纤维品质包括纤维长度、纤维整齐度、纤维成熟度、转曲、纤维强度与维细长柔软、整齐均匀、光泽好、强韧耐久、富于抱合力和弹性,易于漂白和染色。要求纤维支数多、强度好等。
3.抗逆性危害棉花的病虫害较多,育成品种应抗枯萎病、黄萎病、线虫病、棉铃虫、红铃虫、盲蝽和棉叶蝉等。苎麻品种则要求抗风、耐旱、耐寒、耐瘠及抗花叶病、根腐病等。
(四)叶(茎)菜类植物
1、高产叶(茎)莱类植物食用部分均为营养器官,高产品种应有较大营养体。
2、优质优质大白菜的概念应包括商品品质、营养和感官品质;优质茎芥菜应为膨大肉质茎形状好,短而肥大,主茎上瘤状突起面呈现圆钝形,质地脆嫩,无苦涩味,煮熟后具有浓郁鲜味,并要求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高。
(二)作物起源中心与作物起源
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基因的多样性;显性基因的频率较高。起源中心又可命名为基因中心或变异多样化中心。
(三)种质资源的类别:本地的种质资源;外地的种质资源;野生的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四)种质资源的搜集主要有野外考察搜集、种质资源机构或育种单位间引进交换和群众性征集等方法。一是国家级。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主要承担全国重要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工作以及与外国交换和大规模的考察搜集工作。二是省级。目前我国一些省级农业科学院(或研究所)也建立了品种资源机构。主要负责对本地区种质资源的搜集与保存工作,同时也负责向国家资源机构提供本地区重要的资源材料。
(3)虚拟情境
(4)其它√
描述具体的学习情境内容
引种与选择育种
引种的概念
引种的规律
选择育种: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
导学
引种并不创造新品种,却是解决生产上迫切需要品种的迅速有效途径。广义的引种泛指以外地区,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遗传育种等有关理论研究所需的各种种质资源。狭义的引种作为育种途径之一,指将外地区或外国的品种、品系,经过简单的试验,证明适合本地区栽培后,直接引入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方法。
3、抗逆性大白菜、茎芥菜均为十字花科,有共同的病虫害,优良品种应抗病毒病、软腐病、白锈病、霜霉病,抗蚜虫、菜青虫等。
4、季节性人们对叶(茎)菜类的经常性需要,要求育成品种有季节性。
(五)果树植物
1.高产对多年生的果树品种除注意当年产量外,还应注意其初花、初果年龄,早年丰产性,以及开花结果的大小年问题。
资源材料的主要记载项目:包括编号、种类、品种、征集地点、原产地、品种来历、征集地点的自然条件、海拔高度、纬度、温度(年平均温度、月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雨量(年雨量、各月分布)、无霜期(始期、终霜期)、土壤、地势、征集点的栽培特点,品种主要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特性(植株性状、适应性、抗逆性、产量、品质、成熟期、贮藏性、适宜用途等),主要优缺点,群众评价和发展利用意见。
4、主要育种目标: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和除草剂、不同成熟期、适宜现代化农业生产。其中产量的构成因素由单位面积上作物的产量的高低与产量构成因素有关。产量受种植密度、单株结果数、坐果率、单果重、前期产量影响。高产是现代农业对品种的基本要求,随着全球人口数目的增加,耕地面积的减少,以及粮食安全问题等现象的出现,特别是在我国,对于育种工作更要加强对品种的高产性的要求,以适应我国的国情。稳产受气候、土壤、生物的影响。
(五)种质资源的保存
种质保存:为了保持种质资源的种子或无性繁殖器官的生活力,并不断补充其数量,种质材料必须每隔一定时间播种一次,即称种植保存
贮藏保存
离体保存:实在适宜条件下,用离体的分生组织、花DNA或染色体所有片断随机连接到载体上,然后转移到寄主细胞中,通过细胞增殖,构成各个DNA片断的克隆系。
2.品质包括感官品质(果实大小、形状、色泽和风味、香气、肉质、水分、酸味、口感等)、耐贮性以及维生素C含量等。
3.抗逆性包括耐高温、耐低温、抗病虫等。
三、育种目标的原则:满足生产与市场的需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兼顾;分析现有品种存在的问题;实现的可能性;近期需要与长远利益兼顾;处理好目标性状与非目标性状之间的关系。
三是育种机构。主要根据本单位担负的育种任务和目标,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种质资源。工作的重点常常是随不同时期的研究任务而变化,资源保存时间一般也较短。
一方面根据研究任务,向国家或省一级的资源机构查询与征集必要的种质材料,另一方面有责任将本单位搜集到的具有特殊性状的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搜集常用的方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国内外的考察搜集。考察搜集应注意选择植物本身表现不同的地方、地理生态环境不同的地方、农业技术条件不同的地方、社会条件有差异的地方,以便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到各种变异类型和客观存在的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