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部分工程批复文件工程批复文件 (2)第二部分保通方案一、工程简介 (3)二、主要工程施工方案 (4)2.1.测量准备 (4)2.2.桥梁工程 (5)2.2.1.钢筋加工及安装 (5)2.2.2.模板的加工与安装 (7)2.2.3.混凝土的拌合、运输与浇筑 (7)2.2.4.钻孔灌注桩 (10)2.2.5.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13)2.2.6.灌注水下混凝土 (14)2.2.7.桩基础施工安全方案 (16)2.2.8.桩顶系梁、承台的施工 (17)2.2.9.墩、台身施工 (17)2.2.10.盖梁施工 (18)2.2.11.后张法箱梁的预制 (20)2.2.12.梁板的安装 (26)2.2.13.桥面连续结构及防撞护栏施工 (28)2.2.14.桥梁伸缩缝施工 (29)2.3扬尘治理措施 (30)三、保通方案 (50)第三部分保通辅助设施方案一、提示标志牌 (81)二、进入施工区域提示标志、标牌、太阳能爆闪灯、太阳能导向灯、防撞桶、水马、锥形标 (88)第四部分各阶段示意图各阶段保通示意图、桥墩平面布置图及防护棚示意图 (93)第一部分工程批复文件工程批复文件第二部分保通方案改建工程上跨京港澳高速保通方案一、工程简介本分离式立交工程上跨京港澳高速公路主线和京港澳高速A匝道、G匝道、F匝道,其中A匝道为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往京港澳高速珠海方向;G匝道为郑民高速往京港澳高速珠海方向;F匝道为京港澳高速珠海方向往郑州西南绕城高速方向。
京港澳高速分离式立交桥左幅路线于ZK34+878.123处与京港澳高速相交叉,交叉角度83°,主线上跨京港澳高速,京港澳高速路基宽35m。
主线分别在ZK34+681.3、ZK34+692.0处与天然气管线相交交叉角度104°;在ZK34+785.8与京港澳高速祥云互通F匝道相交,主线上跨,交叉角度97°,F匝道宽10m;在ZK34+854处与京港澳高速祥云互通G匝道相交,主线上跨,交叉角度86°,G匝道宽12.5m;在ZK34+893.1处与京港澳高速祥云互通A匝道相交,主线上跨,交叉角度66°,A匝道宽10m。
左幅桥上部结构采用{(30+40+3*30)+(30+40+18+3*30)+6*30}m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下部结构采用肋板式桥台、柱式墩、钻孔灌注桩基础,桥面宽度16.5m,桥梁全长496m。
右幅路线于YK34+881.447处与京港澳高速相交叉,交叉角度83°,主线上跨京港澳高速,京港澳高速路基宽35m。
主线分别在ZK34+677.9、ZK34+688.5处与天然气管线相交,交叉角度10,5°;在ZK34+784.9与京港澳高速祥云互通F匝道相交,主线上跨,交叉角度97°,F匝道宽10m;在ZK34+856.6处与京港澳高速祥云互通G 匝道相交,主线上跨,交叉角度85°,G匝道宽12.5m;在ZK34+902.2处与京港澳高速祥云互通A匝道相交,主线上跨,交叉角度66°,A 匝道宽10m。
右幅桥上部结构采用{(30+40+3*30.25)+(30+40+18+3*30)+6*30.25}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下部结构采用肋板式桥台、柱式墩、钻孔灌注桩基础,桥面宽度16.5m,桥梁全长498.5m。
左右幅钻孔灌注桩共114根,其中直径1.2m灌注桩为24根,直径1.8m灌注桩为90根,墩台桩基均按摩擦桩设计。
立柱直径1.6m 的90根,肋板6个。
项目建设单位: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项目设计单位: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项目施工单位:市公路工程公司项目监理单位:省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二、主要工程施工方案2.1 测量准备先按设计部门所交控制桩进行全线贯通测量,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及水准点的复测校核等工作;闭合后进行现场施工放样,包括路基边坡、坡脚、边沟等的具体位置,标明其轮廓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核查批准,并根据批准的定线数据进行施工放线。
路基施工前按规范规定,根据恢复的线路中线桩、设计图、边沟、护坡等的具体位置桩,直线部分每20米设一个道路中线桩,每100米设一个永久性固定桩,曲线每20米设一个固定桩。
曲线的起点、终点、圆缓点、缓圆点都设置固定桩,在距边桩10米距离的外方向,设护桩以防边桩丢失后能及时恢复。
同时导线点、水准点设立砼墩预埋钢筋涂深红油漆标志进行保护,以免施工中遭到破坏。
2.2 桥梁工程2.2.1 钢筋加工及安装2.2.1.1 材料要求本合同段使用的普通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的规定。
钢筋的主要技术要求符合招标文件技术规范的要求。
进场钢筋进行屈服点、抗拉强度、延伸量和冷弯试验;并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放,并立牌以识别;厂家提供的钢筋必须附有质量保证书或检验合格证,并进行抽检,对于直径超过12mm的钢筋必须进行机械性能及可焊性能试验。
2.2.1.2 钢筋的保护与储存钢筋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锈蚀、污染或被压弯;在工地存放时,应按不同品种、规格,分批分别堆置整齐,不得混杂,并应设立识别标志,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
存放场地应有防、排水设施,且钢筋不得直接置于地面,应垫高或堆放在台座上,顶部应采用合格的材料覆盖,防止水浸和雨淋。
2.2.1.3 钢筋的加工(1)钢筋调直采用冷拉的方法进行,HPB235级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2)钢筋的截断及弯曲工作应在工地场地内进行,钢筋的弯曲采用冷弯的方法。
2.2.1.4 钢筋的安装(1)所有钢筋应准确安设,当浇筑混凝土时,用支撑将钢筋结构固定,以保证钢筋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
固定后的钢筋必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允许在浇筑混凝土时安设或插入钢筋。
(2)用于保证钢筋固定于正确位置的预制混凝土垫块或塑料垫块,其形状大小必须符合钢筋保护层要求并取得监理工程师的许可;混凝土垫块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密实性;采用其他材料制作垫块时,除应满足使用强度的要求外,其材料中不应含有对混凝土产生不利影响的成分。
垫块的制作厚度不应出现负误差,正误差应不大于1mm。
(3)垫块应相互错开、分散设置在钢筋与模板之间,但不应横贯混凝土保护层的的全部截面进行设置。
垫块在结构或构件侧面和底面所布设的数量应不少于3个/m2,重要部位宜适当加密。
(4)钢筋绑扎完成后,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后,才能浇注混凝土。
2.2.1.5 钢筋接头处理钢筋的焊接接头宜采用闪光对焊,或采用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或气压焊,但电渣压力焊仅可用于竖向钢筋的连接,不得用作水平钢筋和斜筋的连接。
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试验规程》(JGJ18-2003)的规定。
2.2.2 模板的加工与安装2.2.2.1 材料要求(1)钢材可采用符合GB/T700-1988《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中的Q235钢标准。
胶合板的性能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GB/T17656)。
(2)模板必需是1.5㎡以上的大块拼装钢模,模板中使用的钢制内拉杆、钢制或塑料隔块须经监理工程师同意,金属拉杆所有配件的设计保证其拆除后留下的孔尺寸最小,且便于封闭处理,使之符合美观要求。
2.2.2.2 模板的安装在两大块模板接缝处,必须保证接缝牢固不发生变形。
在模板底部,采用通长的方木,并用木楔支撑密实,保证模板底角的结构尺寸直顺度。
为保证模板的整体稳定性,采用拉纤及斜撑固定模板,拉纤的地锚及斜撑的后背必须牢固、稳定,以防止模板整体倾斜。
2.2.3 混凝土的拌和、运输与浇筑2.2.3.1 混凝土的拌和混凝土的拌和采用集中拌和,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施工。
(1)混凝土的集料公路桥涵工程采用的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的规定;碎石在合格条件下的机制碎石;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且粒径小于5mm的河砂;粗集料宜采用质地坚硬、洁净、级配合理、粒型良好、吸水率小的碎石或卵石;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混凝土的拌制和养护用水。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严格按设计图纸的标号进行,并在混凝土浇注前35天完成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所选用的材料应是施工所用材料,通过计算、试配和调整确定。
所用材料须按规定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3)材料的运输和存储集料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应使其不受污染;不同集料相互分开,做到标识明确。
粗集料按厚度不超过1m的水平层堆放,以免发生离析,离析后的集料重新拌和,以符合集配要求。
(4)混凝土拌和集料的计量混凝土拌和站的自动计量集配料斗要定期进行标定,水泥和混合材料允许偏差±1%,粗、细骨料称量允许偏差为±2%,水、外加剂的允许偏差为±1%。
2.2.3.2 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运输采用6台8m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
2.2.3.3 混凝土的浇注(1)混凝土浇注前,全部支架、模板和钢筋预埋件按图纸要求进行检查,清除干净模板内杂物,使模板内不得有滞水、锯末、施工碎屑和其它附着物质。
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塌落度,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2)混凝土分层浇注厚度不超过30cm,混凝土的浇注必须连续不断的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间断时间应经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工程师的同意,若超过允许时间,则按施工缝处理。
(3)混凝土浇注时,其下落高度不宜超过2m,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槽或震动溜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
导管保持干净,以免使用过程中混凝土发生离析。
(4)浇注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位移时,应及时处理。
(5)对混凝土的浇注部位日期、时间及浇注条件都有完整的记录,以供监理工程师随时检查使用。
2.2.3.4 混凝土的震捣混凝土震捣采用插入式震捣器,震捣时在浇注点和新浇注混凝土面上进行,震捣时震动棒要快插慢拔,以减少气泡残留量;震捣器要垂直地插入混凝土内,并要插入前一层混凝土50~100cm,以保证新浇混凝土结合良好;使用插入式震捣器时,尽量避免与钢筋和预埋构件相接触;混凝土捣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
2.2.3.5 混凝土的养生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待其表面收浆后尽快对混凝土进行养生,采用洒水养生的时间不少于7d或监理工程指示的天数。
预应力混凝土的养生期应延长至施加预应力完成为止。
洒水养生包括对未拆模板洒水和在混凝土表面上严密地覆盖一层稻草、麻袋、砂或其它能保持湿润得的吸水材料,保温养护不间断,不能干湿循环,也不能使混凝土表面上产生不良的外观;当气温低于+5℃时采取覆盖保温措施,不得洒水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