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通方案

保通方案

安全保通方案报审表(编号:)A-JL-02 合同号:S337XL-3 监理单位:河南长城铁路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河南省洹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一份。

省道S337线夏庄至罗山改建工程安全保通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河南省洹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省道S337线夏庄至罗山段改建工程S337XL-3项目部2016年03月12日一、工程概况大广高速公路至息县县城连接线改建工程项目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境内,东起大广高速公路(G45)跨线桥下(起点桩号:K65+063),西至陡河沿河桥东侧(终点桩号:K86+240),路线全长21.177公里。

本标段起讫桩号为:K69+063~K74+900,标段内有中桥两座(梅西桥、五一桥两座),小桥一座(城郊小桥),钢筋砼盖板涵洞(7座),钢筋砼圆管涵(4座)。

二、设计方案1、路线在施工图勘察中,严格执行委托书及勘察设计要点的路线走向、控制点,平面线行采用原有道路中线布设,路基双侧拼宽设计,与原有道路平面线形一致,满足一级公路的平面技术标准;纵断面线形设计时,根据路面结构计算的结果,原有道路上加铺结构层的厚度及调平层的厚度进行纵断面设计,满足一级公路的纵断面技术标准。

2、桥涵本项目为老桥加宽升级改造,沿线桥涵均拆除新建;考虑项目边施工边通车的现实情况,对沿线的6座中,小桥按大跨径拆除新建分幅施工考虑,以保证现有道路的通行。

三、总体保通方案1、本项目施工期间实行车辆分流、车辆绕行方案;2、路网分流:区域内有大广高速公路、S336、S213线,便于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进行分流;3、绕行方案:自西(罗山县)向东(息县以东方向)车辆从沪陕高速公路向东,通过大广高速公路出行,自东(息县项店镇以东方向)向西(罗山县)车辆从大广高速息县站经大广高速公路、沪陕高速公路出行。

在沪陕高速罗山站、大广高速公路息县站和S337线与G106线、S336线、S213线、G312线交叉设立车辆绕行标志牌。

4、各工区半幅施工,当地车辆半幅双向施工通车,对桥梁施工等特殊路段车辆通行实行交通管制。

施工期交通组织设计图四、保通措施1确保既有道路交通畅通的措施(1)安排专人指挥、协调交通运输,避免施工干扰。

(2)做好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协调工作,选定运输路线,限制和分配运载重量,防止任何运输车辆因超过载重限制而损坏或损伤既有道路。

(3)进驻大型机械与工程用料时,事先与当地公路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制定进场计划,严格按公路主管部门审批的计划进料。

(4)对现有道路和临时道路构成的交通网的通行流量进行分析,制定施工材料的运输计划,避免在施工高峰期间发生交通阻塞。

(5)成立道路保通指挥小组:组长:张树锋副组长:丁安邦刘永权组员:张华杰刘永高汤建东吴耀明杜中远李辉常志远2、分阶段施工安全保障措施本工程需要进行安全保通的施工内容主要有桥梁施工、钢筋砼盖板涵、圆管涵、新旧路衔接的挖台阶施工,旧路面挖补施工、中间绿化带施工和基层及面层的摊铺施工。

各施工内容具体安全保通措施如下:(1)桥梁施工本项目标段中桥两座分别为:梅西桥(中心桩号:K70+697.8),五一桥(中心桩号为:K73+764.3),两座桥梁设计均为拆除新建,为了保证施工期间的车辆安全通行,我施工单位分别在梅西桥路线左侧、五一桥路线右侧修筑施工便道,严格按照上报批准的施工便道方案进行施工,在施工便道两端设置路标,爆闪灯,警戒标志标牌,便道两侧安装钢管护栏,护栏上贴反光标志,在便道验收合格后对道路进行封闭,然后对老桥进行拆除,施工期间在便道两端头设置专职保通员进行交通导行,指挥车辆通行,安排专职车辆及人员进行便道维护。

(2)钢筋砼盖板涵、圆管涵及小桥施工本项目标段内共有:一座小桥(中心桩号为K72+619),七座钢筋砼盖板涵:分别为:K69+145、K69+374、K69+960、K69+972.5、K70+269、K70+925、K71+563,圆管涵为:、K69+545、K69+758、K70+500、K71+350,按照设计均为拆除新建,为了保证施工期间车辆的安全通行,我施工单位采取半幅施工半幅通行,将施工的另一侧原有道路填砂及砖渣进行加宽、硬化通行,所开挖的基坑用彩钢瓦进行围护,彩钢瓦上贴上反光标识,施工前后道路上放设置安全警示、提示牌,路标,每处施工均设置一名保通员进行保通。

平行于路线纵向方向紧贴基坑内侧,使用锥形标等反光标识设置宽1m的封闭式。

封闭区严禁车辆通行、停放、防止基坑边坡失稳发生事故。

(3)新旧路基衔接挖台阶施工时的安全保通措施在旧路基进行挖台阶施工时,开挖线紧贴原土路肩内侧边缘。

此时,原路面边缘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为确保车辆和施工安全,在施工段落内,平行于路线纵向方向紧贴原土路肩内侧,使用锥形标等反光标识设置宽3m的封闭式。

封闭区严禁车辆通行、停放、防止路基边坡失稳发生事故。

同时安排专人巡视,并在距施工段落两端300m处设置安全警示、提示牌,将施工段车速限制在40KM/h以内,保证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

(4)旧路面挖补施工:本合同段设计共有6段需挖补施工处理旧路面,最大面积段落为726M2,最小面积段落为105M2。

在旧路面挖补施工时,沿施工段纵向设置宽大于施工作业面宽2m的封闭区,使用锥形标全封闭施工区域,禁止车辆通过。

同时在距离施工段两端300M处,设置安全警示、提示牌。

(5)中间绿化带施工:本合同段道路中心设计4m绿化带,在中间绿化带施工时,该阶段道路占用宽度4m,施工周期长,对道路行车影响较大,但在未完全封闭的情况下施工,此阶段保通工作的重点是降低施工区域车辆的行车速度,防止因车辆过快发生事故对施工人员及第三人造成伤亡,同时在距离施工段两端300M处,设置安全警示、提示牌。

(6)基层及面层的摊铺施工:在上基层及面层摊铺施工时,进行交错封闭半幅车道施工。

并沿封闭区依次设置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和终止区。

封闭区使用水马隔离墩、锥形标隔离,两端设防撞筒,夜间使用反光标识、警示灯,将车速限制在30Km/h以内。

3、安全保通方案(1)以新旧路交叉点、村镇交叉口和单项倒流段作为施工控制点。

并按各施工作业面需要,设置封闭区、交通导向标志,警示标牌、限速牌。

(2)交通管制在施工段与各省级、县级公路交叉处,设置警示标志、导向标,车流量比较大的路口,必要时设置隔离栏封闭作业,并在需要进行指挥的交叉口,增设警示灯及指示灯,同时在必要的时候设交通协管人员进行交通疏导。

4、夜间施工的安全保证措施1)充分考虑施工安全问题,不安排交叉施工的工序同时在夜间进行。

2)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安全标牌、护栏、警戒灯等标志。

保证行人、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

3)做好夜间施工防护,在作业地点附近设置警示标志,悬挂红色灯,以提醒行人和司机注意,并安排专人值守。

4)夜间施工用电设备必须有专人看护,确保用电设备及人身安全。

5)夜间气候恶劣的情况下严禁施工作业。

6)夜间施工时,各项工序或作业区的结合部位要有明显的发光标识。

施工人员需穿戴反光警示服。

7)各道工序夜间施工时除当班的安全员,质检员必须到位外,还要建立生产安全主管人员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必须立即解决。

8)在人员安排上,夜间施工人员白天必须保证睡眠,不得连续作业。

五、应急救援预案工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框图1)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工具和器材在工作区域、施工合同段、生活营区备足与突发事故救援相适应的各种应急工具和器材,经常对工具与器材进行保养与更新,保证完好与使用。

在突发事故时,保证通讯设备的完好与畅通。

2)突发事故应急处理设备和物资应急事故的救援物资提前足量储备,单独储存保管,不能移作它用。

应急救援物资在进场前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材料品质证明,其性能与材质须经国家相关部门检验合格。

应急救援的设备和机械提前落实,实行“定人定岗定设备”责任制度,经常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始终处于完好无故障状态。

救援指挥车辆、救援工程车辆、医疗卫生车与司机,保持良好状态。

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需要。

3)突发事故应急处理的协调一旦发生应急事故,由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行动,快速组建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队,各有关部门和人员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各尽其责,按突发事故的紧急预案措施,尽快控制事故态势的发展,缩小事故的扩散范围,最终消除事故。

把突发事故的危害降低到最小限度,努力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

与此同时,立即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发生突发事故后,要密切注意现场周围的动态,非救援和无关人员禁止进入或随意出入现场,尽力保持通往现场与外界道路的畅通。

突发事故应急处理的原则是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应急医疗队利用现场医疗卫生条件对伤员进行急救处理,减少其痛苦,尽快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4)险情报告制度及应急预案启动程序由工程技术部对不同的施工安全风险因因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防范措施,分别先以书面的形式上报监理、业主等有关单位。

5)险情报告制度在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险情由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时准确的向监理、建设单位、上级相关部门汇报。

汇报程序如下:责任区负责人→项目经理部调度→项目经理→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地方相关部门。

使相关部门能随时掌握险情的动态变化,以给予帮助指导。

在特殊情况下联系不上时方可越级汇报。

如发生安全事故,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6)应急预案启动程序根据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要求,按过程分为:接事故报告、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六个过程。

(1)事故情况与响应级别确定接到事故报告后,按程序,对施工情况分析做出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

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

(2)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通知指挥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通知调配救援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设备等〉、成立现场指挥部,向临近单位和群众发出警报,疏散人员,撤离危险物品,妥善保护文件资料和重要的设施设备,隔离或切断其他危险源的扩散途径,及时进行现场扑救、伤员转移、急救等。

如不能控制事故吋,应立即向协助单位求援,以避免事故的蔓延扩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