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的转变

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的转变

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的转变——浅谈建筑施工行业中生产资料管理张万彬[内容提要]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峰期。

由此而引发的建筑生产资料的供求关系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部分。

随着市场经济的健全、国际新型管理理念的进入,对于建筑生产资料的供求管理已经从简单的需求→采购→运输→库管这一传统的储运方式向更为系统化的物流管理发展。

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如何更大程度上的整合供、求方的资源,达到整个物流活动的整体最优化,从而实现最大利益将是各个施工单位为强自身竞争力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提出对建筑生产资料管理的新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字]:建筑施工、生产资料管理、现代物流[Content Summary]: Since the mid-90s, our country's construction profession reached the recent round development peak. From this initiates the construction producer goods' supply-demand relation full sca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our country social economy the important part. Along with market economy perfect, international new management idea entry, regarding construction producer goods supply and demand management already from simple demand -> purchase -> transportation -> storehouse tube this tradition storage and transport way to systematization's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market condition, how in greater does the degree's conformity for, ask the side the resources, achieves the entire physical distribution activity the whole optimization, will thus realize the maximum benefit will be each Construction the question which must consider for the strong own competitive power.This article mainly proposes from the modern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s angle to the construction producer goods management new understanding and the ponder.[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ducer goods management, modern physical distribution综述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峰期。

由此而引发的建筑生产资料的供求关系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部分。

随着市场经济的健全、国际新型管理理念的进入,对于建筑生产资料的供求管理已经从简单的需求→采购→运输→库管这一传统的储运方式向更为系统化的物流管理发展。

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如何更大程度上的整合供、求方的资源,达到整个物流活动的整体最优化,从而实现最大利益将是各个施工单位为强自身竞争力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90年代中期及以前,传统储运模式下的生产资料管理1997年以前,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

其间物流管理这一理念已逐渐的进入中国。

但是,在建筑施工行业中,生产资料的管理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储运管理,即“产生了需要→采购→仓储”这一简单的模式。

由于生产需要的驱使才去进行的采购和运输,并在不需要时对生产资料进行仓储,这样的模式忽视了物资供需之间存在的时间、空间、数量、品种、价格等方面的矛盾,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1997年以前传统意义上的储运模式每个项目单一的采购,导致了对运输投入、仓储投入、人力投入的浪费,并由此产生了对生产资料在时间价值、空间价值上的不必要的消耗。

这些浪费和消耗成了施工单位利润提高的严重阻碍。

生产资料管理成本在施工总成本中的重要性促使施工单位将目光逐渐的投入到物流管理在生产资料的组织、采购、运输和仓储中的运用上来。

二、90年代末至今物流理念下的生产资料管理(一)、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古人云:"兵马未到,粮草先行"。

物流为企业产品打入市场架桥铺路,为生产源源不断地输送原材料。

没有通畅而敏捷的物流系统,企业就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

在传统的物流管理中,由于物流被看作是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辅助的内容,因此许多企业没有物流战略,缺乏战略性的物流规划和运筹。

有的企业由于原材料的供应问题没有解决好,没有建立良好的原材料供应渠道,影响了产品的生产,也同样制约了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想就是要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建立一种低成本、高效率、响应性好、具有敏捷性的企业经营机制,产生一种超常的竞争优势;就是要使企业从成本、质量、时间、服务、灵活性等方面显著提高竞争优势,加快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

这种战略思想的实现需要供应链物流系统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去规划与运筹,并把供应链管理战略通过物流战略的贯彻实施得以落实。

由此可见,物流管理战略对于供应链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重视物流战略问题是供应链管理区别于传统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

施工单位在注意到物流管理对于生产资料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中时,首先便想到了供应链的整合与管理。

1、整合:一个施工单位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项目部。

早期供应商的选择是由个项目部自己决定的。

每个项目部在面对不同的供应商时,由于采购数量的相对有限,导致了购买成本始终不能降低到令人满意的位置。

而供应链的整合则在于由施工单位集中向供应商采购,再将生产资料运输至各个项目部。

这样,集团采购数量的庞大,足以使施工单位从供应商处获得理想的折扣,并有利于对各项目部成本的控制。

2、管理:传统的采购,是在出现需求时寻求供应商。

而现在,公司通过对供应商的考察,从中选择重质量、讲信誉的一些长期合作。

通过长期合作建立的相互信任的关系,使得公司在采购折扣以及流动资金上都取得了较大的优势。

而且公司通过对旗下各项目的统一管理,分析项目进度,预先得出某一阶段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这样一来既节省了生产资料采购上花费的时间也保证了工程进度。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采购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补充库存,即为库存而采购。

采购部门并不关心企业的生产过程,不了解生产的进度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因此采购过程缺乏主动性,采购部门制定的采购计划很难适应制造需求的变化。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活动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制造订单的产生是在用户需求订单的驱动下产生的,然后,制造订单驱动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

这种准时化的订单驱动模式,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订单驱动的采购方式有如下特点:(1)由于供应商与施工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订供应合同的手续大大简化,不再需要双方的询盘和报盘的反复协商,交易成本也因此大为降低。

(2)在同步化供应链计划的协调下,生产计划、采购计划、供应计划能够并行进行,缩短了用户响应时间,实现了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

采购与供应的重点在于协调各种计划的执行。

(3)采购物资直接进入制造部门,减少采购部门的工作压力和不增加价值的活动过程,实现供应链精细化运作。

(4)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采购方式中,供应商对制造过程的信息不了解,也无需关心制造商的生产活动。

但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商能共享制造部门的信息,提高了供应商应变能力,减少信息失真。

同时在订货过程中不断进行信息反馈,修正订货计划,使订货与需求保持同步。

(5)实现了面向过程的作业管理模式的转变。

订单驱动的采购方式简化了采购工作流程,采购部门的作用主要是沟通供应与制造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供应与制造的关系,为实现精细采购提供基础保障。

(二)、仓储管理施工现场需要随时准备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以及施工所需的周转材料。

所以,现场生产资料的库存是必须的。

首先建立仓储管理制度体系,按照仓储管理系统构成的要求,将指导工作的原则性准则与方法进行高度概括性的汇总,从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

物料仓储管理制度是确保物料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坚实基础。

建立物料仓储管理制度体系的思路最初来源于IS09000标准的管理方法。

ISO9000文件系统中的重要文件之一就是质量手册,物料仓储管理制度体系实际上就是ISO9000质量手册在制造企业物料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它清晰、明确地规定了企业进行物料仓储管理的总原则。

物料仓储管理系统的构成:物料仓储管理系统是按照物料仓储管理的系统构成,汇总了指导性准则的管理制度。

物料仓储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物料分类、存量控制、成品仓储、滞料和废料、采购等五种管理和验收、仓储、物料收发等三种作业在对生产资料仓储的管理中,项目部根据生产进度以及生产周期安排材料进场计划。

譬如:某一建筑工地施工进度为每10天一层,每一层需要砂、石各100立方米,模板1600平方米;而模板等周转材料需要在混凝土强度达到80%即混凝土浇筑28天后才能拆除。

施工现场可以堆放砂、石各300立方米。

砂、石订货后的到货期为1天。

所以,施工现场只需要准备4800平方米的模板以及砂、石各300立方米,并每隔19天订购砂、石各200立方米。

而针对项目所需的周转材料,由公司统一进行仓储,再按照项目所需分配给各个项目部。

关公司一切物资的入库和出库,必须通过仓库办理收发手续。

仓库帐务处理由公司财务部门指导。

公司财务会计年度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结帐日统一为每月的30(31)日。

期末仓库必须按当月材料的收发存情况编制各类库存材料报表,每月4日前交公司总经理、财务部门以及相关人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