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有机第四章有机化学反应中间体

高等有机第四章有机化学反应中间体


2014-12-28
18
5 .伯胺与 HNO2 作用,先生成重氮离子,然后失去 N2形成碳正离子。 R-NH2 → R-N2+ → R+ + N2↑ (二)亲电试剂与重键加成 1.烯烃酸催化水合
C C + H+ C CH
2.羧基化合物的氧质子化
R C R O + H
+
R R C OH
2014-12-28
31
(四)空间效应
不饱和键与碳负离子的电子对共轭,则碳负离子必 然成为平面构型,以利于 P 轨道的最大重叠;若结构上 或空间上因受阻碍达不到最大重叠,则相应碳负离子的 稳定性就小。
1 O H H O O H O
1,3-环己二酮 可与NaOH液反应
双环[2.2.2]辛-2,6-二酮 不能与NaOH水液反应,
(一)S特性效应(杂化效应)
S轨道比相应的 P 轨道离原子核较近,故原子核对S 轨 道中的电子吸引力比相应P轨道的大。这种差别也反映在 杂化轨道中。
轨道吸电子能力: SP > SP2 > SP3 碳负离子稳定性: CH≡C- > -CH=CH2 > -CH2-CH3 这种影响是由于碳原子杂化轨道中S成分不同造成的, 称S特性效应,又叫杂化效应。
CH3NO2
CH2NO2
2014-12-28
34
2 . 碱性条件下脱羧(C-C键异裂)
CN C2H5 C COOH C6H5 碱 CN C2H5 C C6H5
(二)亲核试剂与重键加成(略)
四.碳负离子的反应
(一)对重键的加成
2014-12-28
35
1. 对羰基的加成
C O + R-MgX R C OMgX H3O R C OH
1 .简单的烷基负离子和环烷基负离子,均采取 SP3 杂化构型 , 这种构型使负离子能量较低。原因为 处于SP3轨道中未共用电子对和三对成键电子间(夹 角为109.50)的排斥作用较小。
三角锥体构型的证据之一是,碳负离子的反应非 常容易在桥头碳原子上发生。
2014-12-28
27
Li
1.CO2 Li 2.H3O+ COOH
2014-12-28
11
(二)芳香性的影响
环丙烯正离子
环庚三烯正离子
环戊二烯正离子
有芳香性,特别稳定
反芳香性,很不稳定
2014-12-28
12
(三)空间效应
碳正离子中心碳原子必须SP2杂化,才较稳定。 原因: ①平面构型有利于电荷离域; ②空p轨道的两瓣在平面两侧均可溶剂化。 若空间因素使之不能具有平面构型时,则稳定性降低。
共轭使负电荷分散导致碳负离子稳定性增加。
碳负离子中心碳连接有不饱和基团时,采用 SP2 杂 化,未共用电子对由于P—π共轭,使负电荷分散而稳定。
-CH 2-CH=O -CH -C≡N 2
CH2=CH-OCH2=C=NO N O
O CH2 N O CH2
Ph3C Ph2CH ,
2014-12-28
是相当稳定的,其盐可以在溶液中长期保存。
Δ G2≠
Δ G 1≠ A+B 反应物 C 产物
A+B 反应物
△G
D 产物
△G
a
2014-12-28
单步反应
b
双步 反 应
3
键断裂过程
BOND FISSION PROCESSES Generation of carbon reactive intermediates
C Y
均裂
HOMOLYSIS
HETEROLYSIS
2014-12-28
32
(五)芳香性
环戊二烯负离子
H H H
●●
H
H
环辛四烯二价负离子
2
2014-12-28
33
三.碳负离子的生成
(一)直接异裂
1.C-H键在碱作用下异裂,生成碳负离子。 eg. NaNH
CH CH
2
液NH3
CH C
CH3COCH2COOEt
NaOH
NaOEt
CH3COCH2COOEt
2014-12-28
29
(二)诱导效应
吸电子诱导效应使碳负离子的负电荷分散而增加 稳定性。 eg.
–CH 3
< -CF3 < -C(CF3)3
给电子诱导效应使碳负离子的负电荷更集中而降 低稳定性。 eg.
–CH 3
> RCH2- > R2CH- > R3C-
2014-12-28
30
(三)共轭效应

碳正离子具有一个或多个碳原子或氢原子桥连两个缺电
子中心,这些桥原子具有比一般情况高的配位数的碳正 离子称非经典碳正离子。
2014-12-28
24
例:实验表明:反-7-原冰片烯基对甲苯磺酸酯在乙酸
中的溶剂解的速度比相应的饱和化合物大 1011倍.
TsO H AcO
AcOH -TsO
H
Ts = CH3
CH3 H3C 109 28' H3C
0
C CH3
Cl
1200 C H3C CH3
+
Cl
2014-12-28
15
如四个叔卤代烷在丙酮水溶液中的相对速率如下:
CH3 H3CH2C C Cl CH3 CH3 (H3C)3C C Cl CH3 CH(CH3)2 (H3C)2HC C Cl CH(CH3)2
SO2
+
7
1 3
2电子3中心体系
5 4 2
25
2014-12-28
4.2
碳负离子
一、碳负离子结构
中心碳配位数为3,外层电子为8个,其中一对 电子是未共用的。 空间构型:①SP2杂化,平面构型(A) ②SP3杂化,三角锥体构型(B)
C
C
(A)SP2杂化
(B)SP3杂化
2014-12-28
26
碳负离子采取何种构型,与中心碳原子所连基 团有关。
H
CH3 CHCH3 CH3
重排
H CH3
-H
CH3
2014-12-28 22
(四)加成反应
碳正离子为亲电物种,与烯烃加成,生成新 的碳正离子。
R
+
C
C
C C R
2014-12-28
23
五、非经典碳正离子

Brown和Schleyer认为:如果能用个别的路易斯结构式
来表示,其碳正离子的价电子层有六个电子,与三个原 子或原子团相连,如+CH3,R3C+等称为经典碳正离子。 相反地,如果不能用个别的路易斯结构式来表示,这类
CH3 H3C C Cl CH3
k
1.00
2.06
2.43
6.94
2014-12-28
16
(四)溶剂效应
碳正离子的空p轨道可与某些有偶极特性的溶剂相作 用,这类溶剂具有稳定碳正离子的能力,所以,碳正离 子一般存在于溶剂中,难以在气相中单独存在。如叔丁 基 溴 在 水 溶 液 中 解 离 需 82KJ/mol , 而 气 相 中 需 820KJ/mol。
2014-12-28
13
下列反应难以进行:
Cl
1-氯双环[2.2.1]庚烷 烯丙基型正离子通常是稳定的,但下列碳正离子则因非 平面结构不能使电荷离域很不稳定:
但在形成的桥环足够大时,桥头C可取 平面构型,如1-金刚烷碳正离子:
2014-12-28 14
叔碳正离子易于形成且较稳定,是因为四面体反应物 离解成平面构型的碳正离子时,与中心碳原子直接相连的 原子之间的键角,由原来的109.50变成1200,三个基团的拥 挤程度减小,从而降低了张力(后张力)。
2. 对连有吸电子的C=C双键加成
EtO
CH2=CH2CN
R2CHCHO
R2CCHO
R2CCHO CH2CH2CN
EtOH
(Michael 反应)
2014-12-28
36
Micheal 加成的反应体系: 底物:
R
CH
CH
Z
CH2 CH C OR O
Z: 含杂原子的不饱和键且与双键共轭的基团
CH2 CH C H CH2 CH C R O O CH2 CH C
Cl
而该类化合物相应的碳正离子的反应难以进行(平面构型难形成)。
2.若碳负离子中心碳连结着可与之发生共轭作用的不饱和基团, 则中心碳构型必须为 SP2 杂化平面构型。因为这样能通过共轭使 负电荷分散。
CH2 CH CH2 CH2 CH CH2
2014-12-28
28
二、影响碳负离子稳定性的几个因素:
第四章 有机化学反应活泼中间体
2014-12-28
1

有机化学反应有些是属于一步完成的,称为协同反应, 如双烯合成反应。
而多数有机反应不是一步完成的,反应过程中至少含有 一个活性中间体的生成,如SN1反应。 这些中间体是“短寿命”的物种,很难分离出来,又称 为活性中间体,但用现代仪器可以测定出来。中间体来 自共价键的均裂和异裂,如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自 由基、卡宾、苯炔等,都是反应中间体。 反应中间体与过渡态是不同的:过渡态是一种假想状态, 不具有客观性;中间体是具有客观性,可分离或检测其 存在。
19
3.环状溴鎓离子的生成
R2C CR2 + Br
+
Br R2C CR2
(非经典碳正离子)
R R2C C C6H5 + Br + R2 Br CH C R C6H5
2014-12-2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