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鲅鱼圈区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 .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道理的一种文体,选自《韩非子》的《智子疑邻》和选自《淮南子》的《塞翁失马》都是寓言。
B . 《丑小鸭》《绿色蝈蝈》和《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列夫·托尔斯泰》《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作品。
C . 我们学过的小说中又不少性格鲜明的少年形象,如鲁迅《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曹文轩《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和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英子等。
D . 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赞美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同为宋代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2. (10分) (2019八上·台州开学考) 古诗文名句默写(1)兔从狗窦入,________。
(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2)闲云潭影日悠悠,________。
(王勃《滕王阁诗》)(3)荷风送香气,________。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4) ________,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5) ________,俊逸鲍参军。
(杜甫《春日忆李白》)(6) ________,晓阴无赖似穷秋。
(秦观《浣溪沙》)(7) ________,晓月当空挂玉弓。
(李贺《南园十六首》其六)(8) ________,一半秋山带夕阳。
(寇准《书河上亭壁》)(9)思悠悠,恨悠悠,________。
(白居易《长相思》)(10)欲持一瓢酒,________。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1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2)《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3)《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1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7分)3. (7分) (2019九下·江北模拟) 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立志当然要高远,所以要找一座高山去敬仰pān登;立志又往往失于虚空,所以还要找一座幽谷去承载容纳。
谦虚虔诚无疑是一味“清热祛火”的良药。
说到底,它是一种“自知之明”,意识到人性的尊严而自尊,意识到自我的miǎo小而自谦,自尊与自谦的合一。
于是法天行①,自强不息,这就是易经所说的“谦尊而光,卑不可逾”。
(朱光潜《温和的修养》)(1)划线字“载”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A . zǎiB . zài(2)根据语境给①处选择最恰当的汉字是()A . 建B . 鉴C . 渐D . 健(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pān miǎo________登________小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4. (7分)(2015·本溪) 选出对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 首联中的“凄凉地”“弃置身”流露出作者对自己遭受贬谪的愤懑不平之情B . 颔联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叹,用“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对被害友人的怀念C . 颈联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D . 尾联是作者与友人共勉,“长精神”表现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5. (13分)(2016·广州模拟)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 求之下流固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 . 一寺临河干/临表涕零C . 当求于上流/策之不以其道D . 果得于数里外/扶苏以数谏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 . 寺僧判断石兽在下游,“顺流下矣”,但到下游寻找了“十余里,无迹”。
B . 讲学家判断石兽应在原处,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C . 老水兵则判断石兽在“上流”,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D .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懂得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有时比实际经验更可靠。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6. (18分)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虽然生命中有很多缺陷,但我可以有如此多的方式触摸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世界是美好的,甚至黑暗和沉寂也是如此。
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要不断地努力,都要学会满足。
有时候,当我孤独地坐着等待生命大门关闭时,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就会像冷雾一样笼罩着我。
远处有光明、音乐和友谊,但我进不去,命运之神无情地挡住了大门。
我真想义正词严地提出抗议,因为我的心仍然充满了热情。
但是那些酸楚而无益的话语流溢在唇边,欲言又止,犹如泪水往肚里流,沉默浸透了我的灵魂。
然后,希望之神微笑着走来对我轻轻耳语说:“忘我就是快乐。
” 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
(1)请各用一句话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从这两段文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并且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7. (12分)(2016·龙岗模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麦田里的守望者①冬日如一位时光深处的老人,泛黄的脸上缺少血晕,它太过安静了,以至于需要听鞭炮的声音才知道这个世界还在运行。
但是麦田呢?是衰败冬天的一个滋生的孩子吧,整个季节,就只有麦田在那里放肆地笑。
②父亲是可以看见那种笑的,这正如他自己所说,麦田也是他的孩子。
不过,这个季节父亲是不会去打理麦田了﹣﹣绿油油的麦子,在寒风中兀自张扬着青春。
父亲忙,忙购置年货,还忙着给我新居添置一些家具。
而此时,我在归家的火车上,泡一杯茶,静听火车狂傲的呼啸。
等火车不再闹腾了,我也就归家了。
③父亲在巷子口来回踱步,看见归来的我,淡淡地说一句“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冬日的阳光聚集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我看见阳光下那朵绽放的幸福的花朵。
④春节,团圆饭,我陪父亲喝了几杯酒。
父亲说:“这酒好!”喝着喝着,父亲突然说:“你也不小了,终身大事怎么样?”我止住筷子,心里五味杂陈。
母亲忙打圆场,我赶紧夹了一块肉,机械地咀嚼着……⑤烟花渐起,只是我早已不再是那个放烟花的少年,此时,我只是仰望着五光十色的天空。
这么多年来,我知道我是时光所滋养的禾苗,当禾苗成熟的时候,一切便变得从容与安静。
我也知道,在欣赏这美丽的一幕时,其实时间早从我们身边悄然滑落。
于是,我睁大眼睛,在偌大的黑夜中捕捉到了最后一束烟花,我说:烟花,请捎去我对来年的祝福吧﹣﹣一家人,幸福安康!⑥过了年,年味渐渐淡去。
天空放了晴,父亲闲不住,拿着锄头打理麦田去了。
我跟在后面,肩上也有一把锄头,开始劳作时,我蓦然发现:对于土地,我是陌生的,土地对于我呢?大抵也是如此吧。
父亲锄掉多余的草,不一会儿,他满头是汗,我也开始锄,一锄下去,娇嫩的麦苗便断了几根。
父亲心疼,说:“麦苗也是生命。
”他让我在旁休息,旁边是我们家祖先的坟茔。
父亲说:“打理这块麦田,一半是想有个好的收成;一半就是不希望这田地荒芜了,这可是祖先的院子,我来这里打理麦田,就是和先祖唠唠嗑。
”我被父亲的话深深地震撼了。
父亲缓缓地卷起了一根旱烟,眼里满是悲凉。
从父亲的眼神中,我读懂了一种责任和延续。
⑦是的,父亲用一双残损的手掌,将我从乡村送往城市,用肩膀扛起一个男人应有的担当。
多年以后,父亲的愿望实现了,我在城市站稳了脚跟,父亲满是高兴。
只是同时,父亲也在哀叹,乡村的未来没有我,百年之后,他注定也会和先祖同行,那时谁才是他的守望者呢?想到这,我读懂了父亲的悲凉。
⑧傍晚归家,我和父亲走在路上。
父亲在前,我在后。
忽然想起多年前,我骑在父亲的肩膀上,父子同行,疾速而归。
然而,现在父亲脚步慢了,岁月洗去了他原有的急躁,此刻留给我的,只是一道淡然的风景线。
⑨在那些归家的日子里,我的心是宁静的。
在贫瘠的乡野,我愿意与草木为伴。
只是草木也是那个会远行的人,立春东风送暖,大地解冻,草木也就开始一年的新征程了。
与草木同行的还有我,家对于我来说,注定只是一个港湾,而我只是一只暂时归泊的船,只有困倦和年关渐近时才回来停靠。
⑩那么,此时就让我启程吧。
清晨,麻雀的啁啾声撕破了院子的宁静。
我带着这个季节的一些温暖和感悟,我将远行。
而父亲依旧守望在村庄,守望着那块麦田,守望着先祖孤单的坟茔。
(作者游万里。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5期,有删节)(1)父亲认为“麦田也是他的孩子”。
文中第②段哪一句话写出作为父亲“孩子”麦田和“我”共有的特点?(2)第⑥⑦段写“我”读懂父亲眼中的“悲凉”,联系全文,说说父亲是因什么而“悲凉”的。
(3)第①段是景物描写,说说这段描写对全文有何作用?(4)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③段划线的句子。
(5)“守望”和“远行”是农村两代人的不同选择。
有人说,因“远行”社会进步了;也有人说,惟有“守望”才有乡情乡味。
你更赞成哪一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七、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8. (12分) (2017八上·腾冲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包利民①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
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
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