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滴水里看世界,于细微处见精神

一滴水里看世界,于细微处见精神

一滴水里看世界,于细微处见精神------作文中的细节描写高一语文组夏玉庚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肃杀的清秋,窥一斑而见“全豹”。

那在我们的写作中,什么是那能映照出太阳光辉的一滴水?什么是能呈现肃杀清秋的一片枯叶呢?那就是作文中的细节描写!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描写是对事物的具体状态作描绘和摹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一些细小环节进行具体、细腻、形象、生动地描写,它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环境、物件等。

作为文章中的“细节”,需要经过概括,提练,或有生动的生活情趣和鲜明的时代色彩;缺乏典型意义的繁琐细节对写作则是无益的。

一、写好细节的技巧1.认真观察,选择经典细节2.锤炼词语,串联情境细节3.巧用修辞,特写传神细节4.想像联想,生成魅力细节二、细节描写展现神奇魅力1.《背影》中父亲过铁道买橘子一段:我们来写,会写“父亲蹒跚地走过铁道,艰难地爬上月台,为我买一堆橘子。

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感动得哭了”。

朱自清写了这样一段文字:“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编者小议:由于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所以读者的泪会随着作者一起流下来。

作者把心细如发,爱子如母的父亲写得可亲可感,打动人心。

2.《荷塘月色》中描写月光下的荷塘一段我们来写,会写“月光下有一片荷塘,荷塘上有荷叶、荷花,还能闻到荷香”。

朱自清写了这样一段文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首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编者小议:这段描写,细致而生动,荷塘的景致,如在眼前。

但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写成那样的话就失去了所有的韵味了。

3.鲁达三拳各尽其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中国古代白话长篇小说《水浒传》的一个精彩片断,它究竟以什么艺术魅力来抓住人心的?看来奥妙就在书中描写鲁达三拳的119个字上。

让我们写:鲁达三拳打死了镇关西。

施耐庵是这样写的:第一拳:“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第二拳:“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第三拳:“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拨儿、饶儿一齐响。

”编者小议:明末清初杰出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对这三段文字大加赞赏:“真正奇文”,“三段,一段奇似一段”。

作者对英雄鲁达那热情赞颂的强烈爱憎之情溢于言表。

三、璞玉待琢百变崔老师(原稿)在所学的课程中,语文是我的最爱。

因此我成为了语文课代表,与语文老师的交流就多了些。

这学期崔老师成了我们的语文老师,虽然至今我们只相处了短短一个月,但我却发现了崔老师这个人是“五颜六色”的,在这儿我就举其中的一种——笑。

第一次见崔老师是在开学的前一天。

班主任刘老师带我去语文办公室找崔老师。

一路上,我就嘀咕:崔老师厉不厉害?爱不爱测验?长得什么样?未等我嘀咕完,就听刘老师说:“崔老师来了。

”只见走廊上一个老师提着两个暖瓶向这边走来,她身穿一件淡黄色短袖上衣,一条黑裙子,脸上笑眯眯的,很和蔼。

我突然有种放心的感觉:崔老师不凶,挺亲切。

后来,每见到崔老师,都看见她的笑。

有浅浅的,有会意的……每次去语文教研组,崔老师几乎都在笑。

我觉得崔老师似乎是个挺开朗的人。

今后的日子还有很多,我想我会继续观察,相信我毕业时,我会写一部小说,小说名就是《百变崔老师》。

百变催老师(修改稿)在所学的课程中,语文是我的最爱。

也正是凭着浓厚的兴趣,我成为了语文课代表,所以与语文老师崔老师的交流就更多更广些。

虽然至今我们只相处了短短一个月,但我却发现崔老师是“五颜六色”的,她有百千种表情、百千种动作、百千种语调、百千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笑。

第一次见她是在开学的前一天。

我正在班里打扫卫生,班主任刘老师突然说:“走!我带你见见语文老师去!”我跟在后面,嘴里便开始嘀咕:“语文老师厉害不厉害?爱不爱测验?长得什么样?……”我还未嘀咕完,就听刘老师说:“崔老师来了。

”这时,我看见走廊上一个老师提着两个暖瓶向这边走来,近了,我看见她穿着淡黄色中式短袖衬衫,黑色长裙,但这些都不如她脸上的笑容美好。

又近了,我看清她的笑,嘴角微微一翘,虽然戴着一副眼镜,却挡不住眯眯一笑时眼睛透出的和蔼。

当老师走到我面前时,我再次肯定了她的微笑——是一种自然亲切的笑。

我突然有种很放心的感觉:她不凶。

每堂语文课,我都会见到崔老师的笑;每次去语文教研组,她几乎都在笑。

有浅浅的笑,有会意的笑,也有忍俊不禁的笑,更多的是那无拘束的笑——她的头稍稍向后仰,那长长的头发也随之飘动,眼睛会眯得更厉害,眼角周围悄悄出现了皱纹,但我觉得这样似乎更具亲切感。

笑时,老师会附和着说点什么,也有时会不经意地用手捂一下嘴。

这时,我觉得老师是个挺开朗的人。

今后的日子还有很多,我会继续“偷偷”地观察,相信我毕业时,我会写一部小说,小说的名字就叫《百变崔老师》编者小议:原稿截取生活中老师最具特点的一个侧面进行刻画,角度是新颖的,但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却不够鲜明,性格特点不够突出,缺少感染力,这源于对人物的描写过于粗糙,未能抓住其特征“笑”进行细致地刻画。

而修改稿在原稿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老师的动作、神态方面的大量细致描绘,如:“戴着一副眼镜,却挡不住眯眯一笑时眼睛透出的和蔼”、“头稍稍向后仰……眼角周围悄悄出现了皱纹”等。

突出了人物“性格开朗”这一个性,使人物在读者面前鲜活起来。

家乡的池塘(原稿)家乡的池塘啊,你记载了我多少如梦的岁月——每年,当春风款款到来时,鱼儿们就会吐着泡泡游上窜下,在水面荡起一层层涟漪。

要不了多少日子,池塘边就会坐满了垂钓的孩子。

一到这时候,我和妹妹就喜欢用细树条串上馒头放在罐头瓶里,瓶颈上拴上细绳,拿上个大水盆,去池塘里钓鱼,虽然所捞的都是一寸长的鱼娃娃,但提起罐头瓶时看到那些活蹦乱跳的小草鱼,我和妹妹都会高兴地手舞足蹈,不亚于过年时妈妈变魔术般把我们盼望已久的新衣放在眼前。

最高兴的就是夏天的夜晚了,家里闷热,一村男女老少,吃完晚饭都会到池塘边来吹吹凉风、天南地北的闲扯一番。

因为全村就我们一家有渔网,这时正是我和妹妹极力炫耀的时候了……当月亮悄悄升起时,忙碌了一天的父亲提上他的渔网。

我和妹妹就会抢着大铁皮桶,一路踩着影子来到村中央的池塘边。

父亲选准一个一个地点,奋力抖开渔网,“哗”地一声撒入水中。

接着,父亲总会抖抖手中的网绳,慢慢地往回收网,我和妹妹总是着急地唤着“快点,快点!”可是,父亲总是慢悠悠地说,“快了就捞不上鱼来喽!”害得我和妹妹干着急跺脚,可最后总是能拉上一网活蹦乱跳的大鱼小虾来,在我和妹妹的你争我抢中,这些鱼儿都会乖乖地进到大铁皮桶中,只要有水,它们就会快活地游。

每次,我们都会满载而归。

第二天,就盼着早早地放学回家和妹妹抢吃炸鱼,争喝鱼汤啦。

家乡的池塘啊,每次想起你,就会想起童年时那无忧无虑而温馨的时光。

家乡的池塘(修改稿)家乡的池塘啊,你记载了我多少如梦的岁月——每年,当春风拽出她柔软的白丝巾披散在行人的发迹时,鱼儿们就迫不及待地从解冻的池塘探出脑袋,惊奇地打量一下湛蓝的天空和陆上的行人又慌忙躲入水中,只给人们留下了一层层涟漪。

(重点抓住春风和鱼儿,运用拟人手法将春天鲜活的景象描绘得生动灵秀)要不了多少日子,池塘边就会坐满了垂钓的孩子。

一到这时候,我和妹妹就喜欢用细树条串上馒头放在罐头瓶里,瓶颈上拴上细绳,拿上个大水盆,去池塘里钓鱼,虽然所捞的都是一寸长的鱼娃娃,但提起罐头瓶时看到那些上当的小家伙们惊慌失措地在瓶子里四处乱撞的样子,我和妹妹都会高兴地手舞足蹈,不亚于过年时妈妈变魔术般把我们盼望已久的新衣放在眼前。

(此处细节描写将鱼儿被捉后惊慌失措的神态刻画活了)最高兴的就是夏天的夜晚了,家里闷热,一村男女老少,吃完晚饭都会到池塘边来吹吹凉风、天南地北的闲扯一番。

因为全村就我们一家有渔网,这时正是我和妹妹极力炫耀的时候了……皎洁的月光洒下一地银辉时,(具体的一个明亮的夜晚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景)忙碌了一天的父亲提上他的渔网。

我和妹妹就像两只小鸟叽叽喳喳地抢着大铁皮桶,一路踩着影子来到村中央的池塘边。

(用形象的手法将我和妹妹的天真可爱突出出来)父亲选准一个角度,微微躬下身子,左手提网绳,右手抓网边儿,奋力向水中抛去,渔网就舒展地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哗”地一声撒入水中。

看着父亲高大的身影和鱼鳞般闪烁的池塘,我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运用一系列动词和渔网的侧面烘托突出了父亲这一撒网能手在我心目中的高大地位)接着,父亲总会抖抖手中的网绳,慢慢地往回收网,我和妹妹总是着急地唤着“快点,快点!”可是,父亲说话的腔调都比平时慢了十倍,“快了——就——捞不上——鱼——来喽!”(将父亲说话腔调与平时对比及四个破折号突出了父亲捕鱼的用心)害得我和妹妹干着急跺脚,可最后总是能拉上一网活蹦乱跳的大鱼小虾来,在我和妹妹的你争我抢中,这些鱼儿最终都扑通扑通地跳到了大铁皮桶中去畅快地游耍,只要有水,他们是不知道等待它们的是什么命运的。

每次,我们都会满载而归。

第二天,就盼着早早地放学回家和妹妹抢吃炸鱼,争喝鱼汤啦。

家乡的池塘啊,每次想起你,就会想起童年时那无忧无虑而温馨的时光。

四、佳作欣赏秋雨·母爱那天早上又下雨了,因为我家前面的公路正在大修,所以我要绕行很远去上学。

绕那么远的路,到学校得半个小时,即便打着伞,全身也会被雨水打湿的。

妈妈二话没说,便主动提出送我去上学。

于是我们母女俩一人披着一件雨衣,骑着一辆自行车出发了。

我现在长得跟妈妈差不多高了,若不是下雨,我都可以骑车带妈妈了。

妈妈骑着自行车,吃力地蹬着,还不时回头问我:“淋着了吗?把雨衣往下拽拽,盖住脚,别淋湿了鞋子。

”“哎,知道了。

”我不耐烦地答应着。

妈妈试图扭过头看看我的脚淋着没有,可是雨衣挡住了视线,她怕不安全,不敢朝后看了。

妈妈越骑越慢,我却担心上学迟到,妈妈知道我的心思,就猛蹬几下,到了离学校还有差不多一百米的地方,我让妈妈停下,妈妈先撑开伞,递给我,又从我身上扒下雨衣,催促我赶快迈到高一点的地方,怕我湿了鞋,上课时被水泡着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