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特殊病例枕颈部固定方式的选择
特殊病例枕颈部固定方式的选择
术后
术后CT
术后CT示骨折复位良好
术后CT
基本资料
刘某,F,60Y 右上肢麻木疼痛3年,加重伴四肢麻木无
力半月。 四肢肌力、肌张力可 上肢腱反射(+++),病理征(-) 头后仰时颈部疼痛伴四肢麻木 右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影像资料
CT
颅骨牵引后 过伸位CT
MRI
钳压 脊髓信号改变
基本资料
患者李某,男,65岁 主诉:外伤致颈部疼痛、活动受限7小时。 受伤特点:骑车摔倒,头面部着地。 患者肌力、肌张力、感觉正常 腱反射正常 病理征(-)
影像学资料
颈椎正侧位
CT(矢状位)
骨折线呈前上至后 下,骨折远端向前 移位,位移明显。
CT(C2左侧血管发育畸形)
CT(矢状面)
可获满意植骨
维持复位位置
术后可做MRI检查
C1~2经关节突螺钉固定
适应症:急性或慢性寰--枢不稳
优 点: 生物力学优于钢丝技术 能够维持复位 不要求C1后弓完整
静脉丛与术中出血防范
出血原因:
解剖学原因:上部
密集,下部相对稀疏,
静脉丛与骨膜及C2神经
根难以分离
创伤、畸形、不稳
定刺激
----
-----血管增生
松质骨)
术后X-RAY
术后CT
复位后寰枢椎位置关系
固定方式(板棒系统)
颅骨钉、侧块螺钉结合椎弓根螺钉
术后患者上下肢麻木无力症状明显 减轻
加视频 问凯明要最新的++刘金凤视 频
讨论
颈椎后路常见的固定方式
板棒结构
枕骨板
椎弓根螺钉
侧块螺钉
关节突关节螺钉
椎板螺钉
术前影像学准备:
CT平扫+重建(平扫方向与终板平行) CTA观察有无发育畸形 评估椎弓根横径及纵径 预测置钉长度及角度 观察侧快形态 X线预测置钉的头尾向倾角
术前工作很关
侧块螺钉
Magerl法:进针点位于侧块后壁中点内上方1~2mm; 进针方向外倾25°~30°、头倾30°(平行上关节面)
ROY-Camille法:进针点位于侧块背面中心;进针方向 外倾10°、垂直后皮质钻孔,钻头对侧皮质;
Anderson法:进针点位于侧块中心内侧1mm处,进针 方向外倾20°、头倾20°~30°钻孔,钻透对侧皮质
椎板螺钉不能够随着侧块螺钉而 所示)之间的距离,即缓冲区域。θ代表置入螺钉与正
调整。
中线的夹角。
枕颈固定适应症
枕颈不稳
上下颈椎不稳
颅骨下沉货基底凹陷
前路融合颈固定的优点
固定稳定
固定水平任意
枕骨固定的缺点 技术要求高 手术风险大 螺钉要求位置精确 可能造成头部位置不良 影响头部活动
--坎贝尔骨科手术学
最终手术方式
C1,C2右侧椎弓根螺钉,C2左侧椎板螺 钉内固定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选择后路的原因: 1、骨折近端骨块较小,前路固定不牢
靠。 2、患者骨质疏松,螺钉把持力差。 3、齿状突位置较高,体位、角度要求
高,钉道建立困难。
术中
术中(椎板螺钉植入及植骨融合)
大量颗粒状松质骨植骨
可能的并发症
椎动脉损伤 侵入椎管或椎间孔内 神经或脊髓损伤 咽部及食道损伤
固定节段
如果损伤只是枕骨寰椎节段的软组织 损伤,固定节段可终止到枢椎水平。
如果创伤影响到寰椎或枢椎水平,那 么固定节段就需要向尾端延伸到C3 或者更低节段,需根据创伤类型而定。
后路常见的融合方式
枕颈部融合的wertheim和bohlman法
寰椎侧快螺钉及钉棒系统 后路寰枢椎融合术
C1螺钉按照Harms方法置
入:使用手钻,以C1后弓
尾侧、侧快中线外3~4mm
为进针点,垂直头倾10°,
侧位片止于齿突前缘的稍
后方。Goel于1994年首先提出,为寰椎后弓下2mm的侧块后方中 点,Harms进针点为后弓与侧块连接处的侧块中点
允许使用单皮质螺钉
CT(横断面)
C2左侧椎动脉发育畸形
CTA(C2血管发育畸形)
MRI(无明显的硬膜受压)
诊断及处理
枢椎齿状突骨折(‖型?,VAS评分6分) 颈托外固定 颅骨牵引
颅骨牵引后
骨折复位
讨论
治疗:手术 手术方式选择 前路 融合 稳定
保守
后路 固定 功能
齿状突骨折未进行治疗或未愈合的患者, 出现延迟脊髓病变和死亡,提示进行骨 折融合的重要性。
以降低损伤C1侧快前方颈
内动脉和舌下神经的风险。
用神经剥离子探椎弓
根内缘辅助确定进针位置!
改良Gallie后路钢丝技术进行后路寰枢椎融合
钢丝绕过C1后弓和C2棘突,控制寰枢椎
后路C1-2经关节突螺钉
C1-2后侧钢丝固定(Brooks和Jenkins技术)
在寰椎和枢椎下放入钢丝、放入钢丝和植骨块 当作为初次融合方法使用时,头环背心固定需要佩戴10~12周
测探后拧入3.5mm皮质骨螺钉
经侧块螺钉内固定
适应症: 急性或慢性寰枢椎不稳
优点: 生物力学优于钢丝
能够维持复位
不要求C1后弓完整
缺点: 技术要求高
有损伤椎动脉、脊髓可能
颈椎椎弓根螺钉
颈椎进针点
C2枢椎椎板上缘水平线下5mm与椎管内侧缘外7mm交点处
C3~6侧块背面中上1/4水平线与中外1/4垂线的交点
C7侧块垂直中线与中上1/4水平线交点偏上方
颈椎进针角度
用神经剥离子探椎弓根内缘辅助确定进针位置
C2内倾20°~25°头倾10°~15°
C3~6内倾40~45,水平面与上下终板平行
C7内倾30~40.水平面与上下终板平行
螺钉选择
C1~C5需螺钉直径3.5mm,深度20mm螺钉
术前仔细阅片、测量
肌电图示:双上肢神经源性损害
诊断
一、枕颈部畸形(寰椎枕骨化、颈2、3 融椎畸形、颈枕脱位)
讨论
手术方案选择?
固定节段?内固定方式?个体化治
疗!
枕颈后方是否减压?
联合手术?神经外科
单节段CT平扫
C2左侧
C2右侧
C3
C3右侧
C3左侧
C4
C4右侧
C4左侧
入院后处理
完善常规检查、CTA 行颅骨牵引 后路枕颈畸形融合术(自体髂骨--颗粒状
后路C2经椎板螺钉C1-2融合
椎动脉风险较少
两枚螺钉置入C2棘突基底
部,并通过对侧椎板,与另一枚
螺钉相比,其头倾角要更大。
椎板螺钉与C1侧块螺钉相
连接。
如果固定节段超过了C2, 长箭头代表螺钉置入轨迹,其长度代表最大置入长度
固定棒外形会出现问题,因为经 。双向箭头代表螺钉末端与横突孔 / 椎动脉(单箭头